-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 A.创立皇帝制度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C.推行郡县制度 D.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4.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5. 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 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可见唐朝 A.门下省权力最大 B.尚书省权力最小 C.皇帝不参与决策 D.注重事前的监督 7.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 A.设置内阁 B.废除丞相 C.设三司使 D.设军机处 8. 《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 A.可以干涉皇权 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可以劝谏皇帝 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9. 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阁 D.军机处 10.据《中华文明史》:战国后期,赵国将军赵括把赵王的赏赐归藏于家,“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说明当时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盛行 C.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1.北宋张耒曾描述某种灌溉工具“踏车激湖水,车众湖欲竭”,清朝《松江府志》也记载这种灌溉工具效率较高,“凡一车用三人至六人,日灌田二十亩。”这一工具应指 12.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此曾一度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白釉素瓷运至京城,由宫廷造办处画师精心绘制纹饰,再由专门机构烧制而成。这一瓷器品种应是 A.青花瓷 B.青瓷 C.秘色瓷 D.珐琅彩 13.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 B.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C.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 D.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 14.《太平御览》载:杨(贵)妃宠爱特甚。宫中主贵妃刺绣者七百人,扬益及诸戚里每岁进衣服,布之於庭,光夺人目。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宫中刺绣属于官营手工业 ②扬州和益州丝织业发达 ③唐代的丝织业代表古代最高水平 ④唐代贵族生活攀比之风盛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能证明宋代“市”发展状况的诗句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C.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D.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6.阅读下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工商税是主要财源 B.农业完全停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17.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18.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9.以下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内容:“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0.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 A.反割台斗争 B.黄海海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1.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23.下图是抗日战争中某一战役的形势图。以下说法符合此图史实的是 A.此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B.此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此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此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24.面对日寇的侵略,八路军总部主动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八路军发动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5.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一“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7.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兴建天王府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成为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的象征 28.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意义在于 A.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丰碑 B.事实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成为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 D.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彻底完成 29.“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30.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 ②帝国主义各国支持袁世凯 ③封建专制统治宣告结束 ④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郡县制、行省制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32.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出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 33.我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其中唐三彩是彩瓷中的精品。 34.1931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的十四年抗战由此开始。 3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钱穆认为,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灭亡)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一反映出该制度实施产生了什么后果?(3分) (2)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同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钱穆论述的是哪一制度,钱穆认为该制度的缺点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本源精神”是什么?(2分) 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 ① 英国 ② ③ ④ ⑤ 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⑥ ⑦ 日本 ⑧ ⑨ 1900年—1901年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答题时标明序号)。(9分) (2)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10分)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请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3分) (2)“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请列举唐宋以来,中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主要商品。(2分) (3)明清时期,出现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的商帮。请列举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2分) (4)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经济有何影响?(3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B D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A A D A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D B A B A C A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B B B A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分封制。(1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最终导致周王朝的灭亡。(2分) (2)郡县制。(1分)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2分) (3)行省制;(1分)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有中央无地方)。(1分) (4)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地方割据势力。(2分) 37.(1)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1840—1842年 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法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840—1900年(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1)含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分) (2)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器(任答2点得2分) (3)商帮:晋商和徽商(2分) (4)政策:重农抑商。(1分) 积极影响: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消极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