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1下列关于孔子“礼”的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C.“克己复礼”和“正名”是实现“礼”的方法 D.“礼”从本质上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 A.实现了国家大统一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生产力显著提高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3.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抛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5.宋代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6.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7.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用心 爱心 专心 ‎ B.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的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C.明清时期绘画的风格是雍容华贵 D.宋代民间风情画盛行 ‎ ‎8.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 ‎9.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 )‎ A.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B. 确立了民主原则 C. 彰显了道德的价值 D. 树立了人的尊严 ‎10.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 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原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 普罗塔哥拉否定命运对人生的作用 D. 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 人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的重要地位 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称文艺复兴“为欧洲扩张提供了智力背景”,其含义是( )‎ A.人文主义为海外扩张提供了精神动力 B.近代科学为海外扩张提供了知识条件 C.哥白尼学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之一 D.基督教神学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13.“‎ 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纪律,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着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材料中的“我”最有可能是( )‎ A.罗马教皇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薄伽丘 ‎14. 以下各项不属于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 )&X&K]‎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要求建立近代法律制度 C.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提倡理性主义和自由平等 ‎15.托克维尔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这里“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康德 C.卢梭 D.伏尔泰 ‎16.“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浪漫主义者揭露批判社会现实 D. 工业革命后对“理性王国”失望 ‎17.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文章作者应该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代表 ‎18.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认为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19.“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与上述论述有关的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0.“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应该是在中共哪一次大会上的结论(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1.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2.以下内容是对近代以来科学家成就的论述,请问符合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成就的评价有( )‎ ‎①它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 ‎②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 ‎③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④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 )‎ A.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国 ‎24.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25.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这在当时违背了( )‎ A.“百花齐放”的方针 B.“百家争鸣”的方针 ‎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二、材料解析题(三道题,共50分)‎ ‎26.(16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中在译书类别和国别方面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 ‎ ‎ ‎27.(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6分) (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各有何重大发展?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8分) ‎ ‎28.(15分)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的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一一《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一一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一一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1分)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6分)‎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6分)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2)‎ 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5:DBCCC 6~10:DCDDD 11~15:BABCA ‎ ‎16~20:DDAAA 21~25:DCDCB ‎26、 (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 “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 “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 ‎(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方式:从改良到革命。(5分) (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6分) (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8分) ‎ 28、 ‎28、(1)主张废除。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白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利士地。 (2)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中国的戊戌变法尝试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未果,却传播两方的社会政治学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刚。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和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