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3

高二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完成时间35分钟 ‎ 班级 姓名 座号 ‎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2.(2016·临沂质检)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3.(2016·济南模拟)《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4.(2016·广州模拟)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5.(2016·湖南联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意味着( )‎ A.宰相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加强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6.(2016·武汉质检)“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该材料可证实的史实有(  )‎ ‎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③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④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6·深圳模拟)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8. (2016·揭阳测试)“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9.(2016·襄樊模拟)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10.(2016·湖北联考)《元史·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  )‎ 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 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 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 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 ‎11. (2016·湖北联考)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12.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 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6·哈尔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14.(2016·南通模拟)中央集权制是国家政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特殊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遂废诸侯改为郡县,以一威权,以专天下,其意主以自为,非意为民……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淫奢行,暴虐天下。‎ ‎—— (东汉)荀悦《前汉纪·孝惠皇帝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 ‎——(明)宋濂《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秦朝“暴虐天下”的制度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容易“害身丧国”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的主要职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节制行省权力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行政体制”建设的认识。‎ 高二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5 DCBCA 6-10 CADDC 11-15 BDDBA ‎ 二、综合题 ‎16、(1)目的:巩固统治。理由:姜尚是功臣;伯禽是王族。(2)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提供力役。‎ ‎(3)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侯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4)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 ‎17、 社会现象:传统宗法文化(宗族思想、祖先崇拜、根祖文化)盛行。‎ 认识: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肯定积极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不能一概视为封建文化的卷土重来。‎ ‎(1)通过忆颂先祖功绩,颂扬先祖品德,激励后辈上进,进行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通过宗祠和族谱这两种宗法文化载体,进行宗族成员间的互助,和谐族人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3)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祭祀、礼仪、孝文化等。‎ ‎18、【答案】(1)特点:以宗法制为依托;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宋明时期空前强化。(6分) ‎ ‎(2)原因:近代中国国门洞开,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儒学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政治变革的推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6分)‎ 课时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单项选择题 ‎1-5 CDBBA 6-10 BBBBA 11-15 DCBCC 二、 综合题 ‎16、(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17、(1)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西周实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来凝聚政治关系,巩固统治,当时是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疏远,加上诸侯势力的日益发展,王室的逐渐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郡县制。肯定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 ‎(3)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端——容易导致集权与专制皇权。但顾炎武也反对分封制。‎ ‎18、(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单项选择题 ‎1-5 AACDB 6-10 CBCCB 11-15 CBDBC 二、综合题 ‎16、(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 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7、(1)推行郡县制。秦的统一。‎ ‎(2)郡国并行制。诸侯世袭。‎ ‎(3)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定期朝觐皇帝、述职;受中央监督;省官互迁等。‎ ‎(4)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有余等倾向。‎ ‎18、(1)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课时作业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CCD 6-10 CDABA 11-15 CBBCA 二、综合题 ‎16、(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 ‎(2)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立清廉典型)。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化。‎ ‎(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 ‎17、(1)朱元璋:①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②‎ 原因: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①看法: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②原因: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 ‎(2)促进了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了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 ‎18、(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