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七 中外历史重大转型时期透析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七 中外历史重大转型时期透析学案

主题七 中外历史重大转型时期透析 ‎[主干链接]‎ ‎1.中国历史的重要社会转型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明末清初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4)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化。‎ ‎(6)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7)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2.世界历史重要社会转型时期 ‎ ‎(1)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经济、思想)。‎ ‎(2)17-18世纪末: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及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英美代议制等)。‎ ‎(3)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等。‎ ‎(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种政治制度对抗、两极格局形成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5)20世纪末: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拓展延伸]‎ ‎1.西欧从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转型时期的特征及表现 ‎ ‎(1)阶段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6世纪前后-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体现了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 ‎(2)主要表现 ‎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经济上: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④科学上: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近代以来中西社会转型的不同特点 ‎(1)西方 ‎①伴随着对落后的农业国家和自然界的征服与破坏的殖民扩张逐步确立。 ‎ ‎②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 ‎③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确立起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 ‎④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 ‎(2)中国 ‎①近代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到现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建设。‎ ‎③经过民主革命,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向西方学习到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的思想解放和创新。‎ ‎[考题例解]‎ ‎(2018·11月浙江选考,T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答案] (1)政治:“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科技: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跟踪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 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解析 (1)由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归纳。(2)据材料信息从劳动时长、劳动强度、工资待遇、劳动风险等角度概括主要表现;抗争与思索结合所学可知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关。‎ 答案 (1)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主权在民;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2)主要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