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同步课堂人教必修二测试: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同步课堂人教必修二测试: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 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 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 55%。”该材料表 明造成 1929 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低,造成购买能力低,这样就会 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故选 C。A 项说的是经 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B 项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D 项说的 是政策原因,均与材料无关。 答案:C 2.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 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 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解析:结合所学,面对爆发于 1929 年的经济大危机,胡佛总统固 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经济危机加深。人民由于生活水平下降, 对胡佛总统极尽嘲笑,故选 B。 答案:B 3.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 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由“建立工农共和国”主张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 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 C。 答案:C 4.“1930 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 复措施,提高关税壁垒。”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 B.促使世界大国联合应对人类困难 C.使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战争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 贸易战争,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 趋尖锐,故选 D。“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与材料“其他国 家”信息不符,A 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以邻为壑, 转嫁危机,B 错误;C 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D 5.有人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 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 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主张在经济上实 行什么政策( ) A.自由放任 B.重商主义 C.国家垄断 D.计划经济 解析:题干观点强调自我利益,不希望国家的干预,故 A 项正确; 重商主义,强调的是发展工商业,故 B 项错误;国家垄断是私人垄断 与国家政权的结合,故 C 项错误;计划经济是用行政命令手段指导经 济,国家统筹统管,故 D 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 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 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 1933 年就职演说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 30 年代大危机的特点。 (3)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胡佛政府的 政策有何不同? 答案:(1)信息:1929—1933 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 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爆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 受严重破坏;工人罢工,社会矛盾激化。 (2)特点: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危机波及美国经济各领域。 (3)不同:罗斯福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 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著作《全球通史》中说:“在 1929 年夏季的 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 151 上升到 286,通用电气公司的 股票从 268 上升到 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 165 上升到 258。实业 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段 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 A.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虚假繁荣景象 B.美国金融证券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金融证券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金融证券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解析: 解题的钥匙还是在 1929 年上,材料中的股票的价格上升 幅度过大,是一种虚假繁荣。 答案:A 2.下面是 1928 年 4—6 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 比例表(单位:%)。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 生的主要隐患是( ) 项目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A.工人极端贫困 B.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汽车价格暴涨 D.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 解析:材料体现出信贷是汽车消费的主流方式,这种消费方式实 质是一种提前消费,易形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刺激资本家扩大生产, 脱离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容易造成资金周转不利而导致企业破产,故 B 项正确。 答案:B 3.“在 1913—1938 年的 25 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 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 3%,年增长率为 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 说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 ) A.破坏性严重 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解析:从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 增长了 3%,年增长率为 0.7%”可知,盲目的生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故选 B。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破坏性严重是指在工业、农业、金融 等方面造成破坏,与材料现象不符,A 项错误;持续时间长是指经济 危机的时间,C 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打起贸易战、关税战, 高筑贸易壁垒,转嫁危机,加剧各国之间矛盾,但与材料主旨无关,D 项错误。 答案:B 4.大危机前,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这一现象直接造成了( ) A.股票投机盛行 B.工业利润剧增 C.市场虚假繁荣 D.经济危机爆发 解析:大危机前,“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现象造成了市场 的虚假繁荣,故选 C。材料与股票投机无关,A 项错误;材料与工业 利润无关,B 项错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并非经济危机的直 接原因,D 项错误。 答案:C 5.1929—1933 年期间,美国有 5 500 家银行倒闭,13 万多家企业 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 70%,失业人数达到 1 700 万。材料反映这场 经济危机( )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 解析:由材料“美国有 5 500 家银行倒闭,13 万多家企业破产, 对外贸易下降了 70%,失业人数达到 1 700 万”信息可知,经济危机 的破坏性非常强,故选 C。“爆发十分突然”与题意不符,A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影响极其深远,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 波及地域广阔,D 项错误。 答案:C 6.下表是 1929—1932 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统计。导致表中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帝国主义分赃不均 C.经济危机的打击 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解析:据材料“1929—1932 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 情况统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正在遭遇前所未 有的经济危机,故选 C。 答案:C 能力提升 7.“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 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 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 C.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 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解析:1931 年西方正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 年),“认真 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 能性”表明西方的政治制度遭到了人们的质疑,结合所学,当时出现 严重的政治危机,故选 D。 答案:D 8.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 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 “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解析:根据题目中“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 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可得出,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民希 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克服经济危机,对胡佛政府继续推行“自由 放任”的经济政策不满,并未上升到改变国家政体的层次,选择 C 项 符合题意。 答案:C 9.根据下列图表,胡佛总统之所以没能把美国带出大危机的困境, 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危机的破坏性过重 C.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D.世界经济形势使然 解析: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本题的强调重 点,故 A 项错误;危机的破坏性大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 点,故 B 项错误;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会加剧危机,但是也不是主要 原因,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显示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也相当不 好,所以本题的强调重点应该是美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相关,故 D 项正 确。 答案:D 10.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创造 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 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 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 ) 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 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 解析:材料中该总统认为经济危机作为自由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 也就意味着他会选择尊重自由,那么就不可能去干预经济,必然采取 传统的自由主义,故选 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 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 1929 年的 1 040 亿元下降到 410 亿元。当年有 27.3 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 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 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 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 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 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 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 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 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 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 击的重担……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 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 ——(美)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前看·在路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 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国实行怎样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其 原因和后果。 答案:(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物价下跌, 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政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原因:1929-1933 年的世界性 经济危机。后果: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