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1

‎ ‎ ‎2011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一、古代的中国与世界 ‎ ‎ 1.2古代中国经济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下面两 图,其中图一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 ‎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解析:图一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二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 答案:D ‎2.(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庄园”是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结果,说明均田制实行以后,仍然存在土地集 中的现象,这是均田制最终遭到破坏的根源。‎ 答案:C ‎3.(2010·安徽芜湖文综,18)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 的原因不包括 (  )‎ 8‎ ‎ ‎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解析:精耕细作耕作模式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农业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一大特点 就是简单的性别分工——男耕女织,所以D项错误。‎ 答案:D ‎4.(2010·北京海淀一模,14)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解析:明朝松江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业中心,纺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故①错误,‎ ‎②正确;“从店中给筹取值”说明出现了雇佣关系,③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府鼓 励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④错误。‎ 答案:B ‎5.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历代王朝的都城 (  )‎ ‎①交通运输比较便捷 ②便于打击割据势力 ③远离北方民族威胁 ④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8‎ ‎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④ D.②③‎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因此交通运输比 较便捷,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割据势力在宋代后基本消除,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C ‎6.(2010·天津实验中学质检)南宋都城临安府“户口蕃盛……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买卖昼夜不绝”,茶坊、酒肆、食店遍布大街小巷,“瓦市”在城内达二十处之多,瓦市内有大大小小的“勾栏”,演出各种杂剧、杂技、相扑、说书、讲史等,昼夜不辍。从上述材料中可以获取到的信息有 (  )‎ ‎①“市”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②政府不再干预民间商业活动 ③城市文化 娱乐功能增强 ④“草市”已经具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从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 席,连门俱是”,“买卖昼夜不绝”,可得出①正确;从题目中讲“瓦市”和“勾 栏”,以及“演出各种杂剧、杂技、相扑、说书、讲史等”,可知其文化娱乐功能 比较发达,因此能得出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政府如何对待商业活动,因此得不 出②;而“草市”是农村集市,临安是南宋的都城,④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7.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  )‎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 ‎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安徽商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没有说明徽商这一商人群体,‎ ‎①不符合题目要求。‎ 8‎ ‎ ‎ 答案:C ‎8.(预测题)苏州碑刻博物馆中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依仗官府势力)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由此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存在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进行过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 C.③④ D.②③‎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苏州机匠为了提高待遇而集体罢工(劳资斗争),被 清政府禁止,由此可判断③④符合题意。①的结论以偏概全,②中“最早”不对。‎ 答案:C ‎9.(2010·江苏南京调研,4)明代冯梦龙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 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包办婚姻的制度到新中国建立后才得以废除,③错误;明代商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重农思想根深蒂固,不存在“重商”思想形成的问题,④错误。‎ 答案:A ‎10.(2010·新课标全国,27)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 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8‎ ‎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中内容反映了 (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宝钞使用数量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说明其信誉越来越低,‎ 并最终被白银所取代,故A项的说法正确;从表格看,白银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但白银不是从开始就是主要货币,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衰退,B项错误;从表格看,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生活资料的主要是布和稻谷,C项错误。‎ 答案:A ‎11.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解析:结合题干时间“明、清时期”和地点“苏州”等关键词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D ‎12.(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8‎ ‎ ‎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烟草、木棉都属于经济作物,其大量种植不仅不反映农业的衰退,恰恰相反,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故①错误,②③正确。农产品加工业兴起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④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2009·江苏高考,21)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 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 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 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解析:本题以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第 (1)问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 一中士大夫以“纺绩求利”,发展家庭手工业致富;“勤啬好殖”“与市为贾”,发展商业致富;材料二中“启中举,尽免其役”,表明因为中举而免役,成为致富的第二种途径。第(2)‎ 8‎ ‎ ‎ 问江南社会风气的变化,要从士大夫的活动来看变化,可以从材料三、材料四中提取信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导奢导淫”“伦教荡然”“好讼致穷”可以得出答案。第(3)问是归纳升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经济,士大夫的活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注意在回答过程中还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从反面)先分析一下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再回过来一一对应。‎ 答案:(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 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 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解析:首先要分析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然后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8‎ ‎ ‎ 分析材料一的本质时,要认识到工匠与机户之间的雇佣关系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分析材料四的观点时,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分析。‎ 答案:(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 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相同点: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 清朝时帐房成为早期资本家。说明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形式上比明代有所发展。‎ ‎(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