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板块十一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课件)(5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板块十一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课件)(52张)

板块十一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 —— 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阶段特征 主干排查 微专题整合 随堂演练 阶段特征 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 )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初 ) 特征 工业革命开始 , 工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重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 , 美德两国后来居上 ; 垄断组织出现 ; 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盛行 经济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 ; 工人运动兴起 ; 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潮流 ; 欧美加强了对亚非拉的殖民争夺 代议制民主制度普遍确立并发展 ; 社会主义运动从暴力斗争转向合法斗争 , 从分散走向联合 ;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加剧 , 世界局势趋于紧张 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发展 ; 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推动生产力进步 ; 近代艺术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 , 印象派艺术产生 , 文艺界开始思考人类的前途、工业化的得失等重大问题 主干排查 一、世界三大进步潮流 1. 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 自由主义 ): 二、工业化不断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英国首先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 ②经济 : 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 , 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③组织 : 强化村社制度 ,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微专题整合 专题一 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 角度 1  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飞跃 [ 典例 1] (2014 · 全国 Ⅱ 卷 ,33) 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 , 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 , 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历史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飞跃 , 是生产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革 , 材料反映的是手工生产衰败的情景 , 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A 项正确。机器的使用使妇女走出家庭 , 进入工厂 , 但是 , 机器纺织机的出现仅仅是提高了劳动效率 , 并没有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 , 当时 , 女工的工资相对较低 , 在政治上毫无权利 , 在家庭生活中仍然低于男性 ,B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在轻工业 , 虽然已经出现了钢铁、交通运输、机器生产等重工业生产 , 但是 , 国家经济总体上仍以轻工业为主导 ,C 项错误。 D 项表述过于绝对 , 错误。 [ 典例 2] (2018 · 海南卷 ,19)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 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 , 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 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 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角度 2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解析 :A   据材料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大众休闲文化 ”“ 戏院 ”“ 喜剧和音乐剧 ”“ 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 ” , 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 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 城市化进展显著 , 故 A 项正确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 而不是逐渐消除 , 故 B 项错误 ; 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故 C 项错误 ;D 项中 “ 工人福利 ” 材料体现不出。 角度3 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 典例 3] (2017 · 全国 Ⅰ 卷 ,33) 综合下表可知 , 在工业革命期间 , 英国 (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 ~ 1793 约 1830 ~ 1835 数额 ( 百万 英镑 )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 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 ,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 :D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 , 国民总收入增长的幅度要远远高于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 , 在 1755 ~ 1797 年 , 工人的工资甚至出现了下降 , 这说明 , 有产者的收入要高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 由此得出结论 ,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 项正确。基于以上分析 ,A 项中的 “ 同步 ” 错误。工业革命期间 ,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技术革新 ,B 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 , 工人的工资整体上也在增长 , 问题是速度较慢 ,C 项错误。 [ 典例 4] (2016 · 全国 Ⅱ 卷 ,33) 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 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 ~ 1841 年 , 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 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角度 4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 解析 :A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教材虽然没有在正文讲述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 , 但是人教版教材有两幅插图 ——“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 ” ( 黑烟滚滚 ) 、 “ 机器时代的 ‘ 享受 ’” ( 浑浊不堪的泰晤士河 ), 这是解答本题的教材基础。 1831 ~ 1841 年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峰时期 , 伯明翰、利物浦的死亡率明显上升 , 其原因是工业化城市环境恶化造成 ,A 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B 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粮食供给和医疗技术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C 、 D 两项错误。 [ 思维深化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生产力飞跃 : 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取代 , 科学与技术结合 , 生产力大发展。工业繁荣 , 商业和交通等行业地位提高 ; 农业革命在欧美全面展开。 2.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 工厂制度建立 , 技术日益复杂 , 投资扩大 , 竞争激烈 , 科学化管理受重视。 3. 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 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工人阶级奋起抗争 , 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社会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开始发展。 4. 科技教育的普及 : 科学技术进步 , 教育发展和普及 ,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 一般民众大都接受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 , 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5. 社会生活变化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商品价廉物美 , 人们生活改善 ;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 ; 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 , 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 ; 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 ; 人口增加明显。 6. 社会问题 : 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和犯罪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 欧美各国通过社会立法解决社会问题。 7. 国际格局的变化 : 亚洲迅速衰落 , 非洲日益贫困 , 拉丁美洲发展停滞 ,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逐渐形成。欧洲内部 , 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法国、德国迅速崛起 , 俄国、奥匈帝国和西班牙则逐渐衰落。 专题二 文学与艺术中的历史 —— 文化与时代的互动 角度 1  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 [ 典例 1] (2019 · 全国 Ⅲ 卷 ,33) 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 :“ 除细节的真实外 ,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 A.《 哈姆雷特 》 B.《 等待戈多 》 C.《 人间喜剧 》 D.《 西风颂 》 解析 :C   “ 细节的真实 ”“ 真实地再现 ” 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特征 ,C 项正确。 A 项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品 ,B 项为现代主义作品 ,D 项为浪漫主义作品。 角度 2  早期殖民扩张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 典例 2] (2018 · 全国 Ⅰ 卷 ,42)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 《 鲁滨逊漂流记 》 出版于 1719 年 , 其中许多 情节 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 小说梗概如下 :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 , 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 , 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 , 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 , 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制造工具 , 种植谷物 , 驯养动物 , 经过十多年 , 生活居然 “ 过得很富裕 ”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 , 且是 “ 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 , 通过自己阅读 《 圣经 》 无师自通的 ” 。后来 , 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 “ 野人 ” , 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 , 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 , 还去 “ 视察 ” 过他的领地。 解析 :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首先要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一个情节 , 然后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 ( 注意时间限制是近代早期 ), 最后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答题时要注意联系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进行回答 , 要求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从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描述 , 史实正确 , 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 ,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 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 , 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要求 :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 , 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答案 : ( 示例 ) 情节 : 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 , 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 : 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 :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 , 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 , 掠夺财富 , 进行移民 , 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 , 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 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 , 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 , 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 思维深化 ]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1. “ 晋人尚韵 ” 。 魏晋士人以清高自诩 , 崇尚道教思想 , 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即为“尚韵” , 即讲究风度韵致。 2. “ 唐代尚法 ” 。 唐代书法总体倾向都是重视法度规范 , 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 , 出现了森严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 , 体现了唐帝国开拓向上的精神。 3. “ 宋人尚意 ” 。 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不泥古法 , 提倡适意的艺术主张与个性特征 , 这是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人艺术的兴起密不可分的。 4. “ 元明尚态 ” 。 即元明时期的书法偏重于摹仿 , 大都以唐人笔法 , 写魏晋人书貌 , 形成了书法仅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总趋势。 5. “ 清人尚变 ” 。 即清代艺术体现出求变的特色。这是与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 以及东西交流的频繁密切相关的。 编者选题表 随堂演练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法德的民主政体和社会主义运动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 俄国农奴制改革 2 马克思主义传播 3 工业化不断发展和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社会结构变化 4 教育适应工业化需要 5 19 世纪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2019 · 河北邯郸期末 ) 与英法等国的“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的民族诉求相比 , 同一时期的普鲁士以至德国的政治理论极力推崇国家神圣化 , 认为国家是一种超个人的民族有机体。这种理论的影响之一是使后来德国 (    ) A. 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落后 B. 工业化落后于政治民主化 C. 代议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D. 统一具有艰难性和复杂性 解析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近代普鲁士以至德国推崇国家民族主义以代替个人自由思想 , 以国家意志掩盖公民意志 , 对民众诉求的忽视使得德国统一后建立的代议制带有专制色彩 , 故 C 项符合题意。 2 .(2019 · 北京卷 ,21) 如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 , 农奴获得自由 (    )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解析 :B   通过农奴制改革 , 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 即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B 项正确。从漫画可以看出 , 农奴为了得到所谓的自由 , 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联系史实可知 , 农奴获得的土地需要高价赎买 , 并因此更加贫困 ,A 项错误。农奴获得自由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 ,C 项错误。 D 项表述绝对 , 且不符合史实。 3 .(2019 · 海南卷 ,17) 1889 年 7 月 14 日是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纪念日 ,22 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 :“ 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 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 , 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    ) A. 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 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解析 :B   1889 年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依据材料 “ 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 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 , 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 ” 结合所学可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体现 , 故选 B 项 ;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推翻资产阶级 , 排除 A 项 ;1848 年 《 共产党宣言 》 就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 排除 C 项 ; 工人阶级在 19 世纪上半期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 与题目时间不符 , 排除 D 项。 4 .(2019 · 北京海淀区二模 )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 《 技术工人 》 一书中写道 :“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    ) A. 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C.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 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解析 :B   1688 年 “ 光荣革命 ” 后基本上确立议会的主导地位 , 之后 , 没有发生议会与国王的交战 ,A 项错误。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不属于 “ 内战 ” ,C 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B 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 , 城市与乡村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D 项错误。 5 .(2019 · 四川乐山三模 ) 斯宾塞是 19 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 , 下表是其代表作 《 教育论 》 中的课程设置方案。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解剖学 获取生活必需品 , 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 抚养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历史 (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 娱乐休闲 文学、艺术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 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 B. 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 C. 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D. 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解析 :C   19 世纪 , 英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近代教育体制 , 教育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 根据斯宾塞的课程设计 , 英国民众需要掌握基本的理科知识 , 为就业储备适应工业化社会的知识 ; 需要教育好下一代 , 保持工业化劳动力供给的连续性 ; 需要处理好工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 为此掌握历史学等 ,C 项是其教育的根本目的。 A 、 B 材料无法体现 ,D 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6 .(2019 · 广东汕头二模 ) 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 如图内容节选自雪莱 1819 年创作的 《 致英格兰人的歌 》 。上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 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 君主立宪制度并不完善 C.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 生产关系变革引发新矛盾 解析 :D   根据题干时间 “ 1819 年 ” 及材料可知 , 作者号召被奴役压迫的工人阶级进行反抗 , 反映了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社会出现两大对立阶级 , 故 D 项符合题意。 1819 年英国已建立民主政治并非封建社会 , 排除 A 项 ; 材料信息未涉及英国君主立宪制 , 排除 B 项 ;1848 年 《 共产党宣言 》 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排除 C 项。 二、非选择题 7 .(2019 · 安徽 “ 江淮十校 ” 联考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 社会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 , 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 , 难民较多 , 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 , 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 , 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 , 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 , 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 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 , 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 , 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 —— 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 , 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 , 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 , 有慈幼的慈幼局等 ,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赖风林 《 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 》 材料二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 ,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 工人运动高涨 , 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 , 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 , 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 , 德皇威廉一世于 1881 年 11 月发布诏书 , 要求 “ 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 ” , 首次提出了建立 “ 社会保险制度 ” 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 , 议会先后通过了 《 工人医疗保险法 》《 事故保险法 》 和 《 养老保险法 》 。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 , 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 不但历史悠久 , 而且体系完善 , 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 , 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 李愚昊 《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 材料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 , 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 , 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 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成就 , 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习近平 《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宋代重视慈善事业的原因 , 并概括其主要特点。 解析 : 第 (1) 问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一 “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 , 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 , 难民较多 , 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可得立国于战乱后 , 流民多 ,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 根据 “ 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 , 将儒家仁政思想 …… 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 ” 可得出受以文立国国策和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宋代统治者汲取前代慈善事业的经验教训。第二小问 , 据材料一 “ 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 ” 可得出慈善与风俗教化相结合 ; 根据 “ 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 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 ” 可得出救济覆盖面广 , 救济重点明确 , 以救济贫民和穷民为主 ; 根据 “ 宋朝 …… 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 —— 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 ……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可得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救济项目和救济机构。 答案 : (1) 原因 : 立国于战乱后 , 流民多 ,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 汲取前代慈善事业的经验教训 ; 受以文立国国策和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主要特点 : 慈善与风俗教化相结合 ; 救济覆盖面广 , 救济重点明确 , 以救济贫民和穷民为主 ; 建立了较完整的救济项目和救济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解析 : 第 (2) 问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二 “ 德国统一后 ,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 工人运动高涨 ” 可得出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以及工人运动高涨 , 阶级矛盾尖锐 ; 据 “ 俾斯麦政权 …… 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 ”“ 德皇威廉一世于 1881 年 11 月发布诏书 ” 可得出德皇和俾斯麦的积极推动。第二小问 , 据 “ 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 ” 以及 “ 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 等可得出开创了世界现代社会保险事业的先河 , 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答案 : (2) 背景 : 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 工人运动高涨 , 阶级矛盾尖锐 ; 德皇和俾斯麦的积极推动。历史地位 : 开创了世界现代社会保险事业的先河 , 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本质。综合上述材料 , 阐述你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认识。 解析 : 第 (3) 问第一小问 , 据材料三 “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 可得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 , 执政为民 , 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第二小问 , 根据材料一中宋朝的社会保障措施、材料二中德国通过立法形式来确定社会保障、材料三中现代中国为社会保障所做的努力概括回答 ,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 (3) 本质 :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 , 执政为民 , 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认识 :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网” , 维护社会稳定 , 促进社会发展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 ;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 惠及民生。要坚持改革开放 , 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 ; 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应借鉴中国古代和国外的有益经验 ; 要与国情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