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湘潭县一中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湘潭县一中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湘潭县一中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 命题人: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6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5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 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 A. 无为而治 B.小国寡民 C.朴素的辩证法 D.崇尚自然 2. 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A. 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 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3. ‎《汉书·艺文志》说到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该学派是( )‎ A. 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 百家争鸣中各学派虽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此即百家合流。最能体现百家合流现象的是( )‎ A. 福祸相依 B.选贤举能 C.礼法并用 D.道法自然 5.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法家的思想主张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事物自相矛盾 C.事异则备变 D.逍遥无为 6. 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儒家学者并不关注社会现实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7. ‎《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不管父亲是否正确,他责骂或责打你,作儿子的都应该在脸上挂着愉悦的神色,否则,就会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乃“人之大行”,可谓大孝。这说明荀子的主张 A. 丰富了民本的内涵 B.发展了孝道的思想 C.强调了仁爱的意义 D.突出了德治的主张 8.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 ‎《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 表明 A.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 9. 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这一主张继承了 A. 孔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治国思想 C.孟子的义利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 2. 下列文字是某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 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 ﹡ 凸显君王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 对君王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 ﹡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制定律令与裁决刑事的原则和教条思想一致的时代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汉代儒学的发展 C.宋明理学的兴起 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一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 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4. 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 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这反映了当时 A. 理学关于世界本原的阐释 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 D.史学家关于修史权力的维护 5. 有学者指出,在关于君权限制完全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之时,除了由贤人的道德谏正之外,更诉之于神秘手段,以防止君权无限之强化。董仲舒与此相关的主张是( )‎ A. 天人感应 B.天人合一 C.天道自然 D.天行有常 6.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提出此主张的是( )‎ A. 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7. 李贽认为:“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人之求道,犹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 人无不在道也审矣。”这说明李贽(‎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 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 C.宣传启蒙思想,构建理想王国 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 8. ‎“夫六经、《论语》,出自圣人之口也……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材料体现了( )‎ A. 北宋二程的人伦天理主张 B.明末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 C.南宋朱熹主张明道德之善 D.顾炎武积极倡导经世致用 17.15 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18.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描写为具有“童心”的真人形象,既有斗争性,又有妥协性。这反映明代( )‎ A. 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的传入 D.市民社会势力的政治态度 19. 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时,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 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材料描述的文学形 式应为(‎ ‎)‎ A.诗 B.词 C.曲 D.赋 18. 下列书法作品能鲜明体现“书已尽而意不止、笔虽停而势不穷”特点的是( )‎ 19. 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 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 )‎ A. 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B.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 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20. 公元前 8 世纪,希腊艺术别具一格。早期的希腊雕塑家模仿埃及的模式,后来的雕塑家则转向刻画更现实主义的肖像,包括逼真的人物形象。与此类似,陶器上的几何图形也让 位给更真实的人类活动图景,这一变化反映希腊( )‎ A. 人们日益关注人类本身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希腊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 D.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21. 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其他思想家还系统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 A. 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22. ‎《世界文明史》指出,“从本质上讲,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一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 ”这种文化的发展反映了( )‎ A. 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 C.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 D.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23. 迈尔斯教授认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教会存在着最为严重的丑闻和各种滥用职权;二是当时各国君主对教皇权力的妒忌和教皇统治与各国爱国主义思潮的 激烈碰撞。据此分析,该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4. 卢梭的这一理论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长空,给处于奴役状态的普通民众送去了扫开身上沉重枷锁的钥匙,以极快地速度激发了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卢 梭的这一理论( )‎ A. 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 B.论证了制衡的要义 C.宣传了人民主权学说 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题,其中 27 题 24 分,28 题 24 分,共计 48 分)。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7、(2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 向民间社会下移。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 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 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 一一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儒学虽说是正统思想,但它博大宽容,表明中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中国人敬天,而“天”是天理,不是神,不是崇拜的偶像;中国人尊孔,而孔子并非教 主,只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伏尔泰借以批判当时法国“一个国王,一种信仰”的专制主 义。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文化有风俗之弊、奢修之弊和专制之弊等三大缺点,但他同时又盛赞 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政策和勤俭政策,指出中国文化这三大优点可以弥补三大弊病。即风 俗之弊可以用特别的治术来补救、奢侈之弊可以用勤俭的政策来补救和专制之弊外可以用孔 子的教义来补教。‎ ‎——摘编自梁真患《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12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2 分)‎ ‎28.(2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 ‎(1680 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 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 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宇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滿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 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 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 16 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思·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 “新教伦理与責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玛丽·伊万丝《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14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10 分)‎ ‎2019 年下学期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高二 9 月联考答案(历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为无为,则无不治”,体现的是道家的政治主张,无为而 治(无为而无不为),故选 A 项;材料不涉及道家主张的退回到小国寡民原始状态,排除 B 项; 同理,辩证法属于道家哲学方面的论述,排除 C 项;道法自然,故崇尚自然贯穿于道家的方方面面,但材料更多突出的是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排除 D 项。‎ 2. ‎【答案】D 【解析】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据材料“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 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说明社会进步付出代价,故选 D 项; 材料“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说明是代价不是社会潮流,排除 A 项;材料“老子” 和 “孔子”的保守思想不能说明先秦诸子都落后,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保守性一面不是复杂性和多样性,排除 C 项。‎ 3. ‎【答案】D 【解析】“专任刑法”体现法家法治思想,故选 D 项;道家强调无为而治, 排除 A 项;儒家倡导教化,排除 B 项;墨家倡导兼爱非攻,排除 C 项。‎ 4. ‎【答案】C 【解析】儒家重视礼,法家重法,礼法并用与材料中“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相符,故选C 项;福祸相依是道家,与材料中“百家合流”不符,排除 A 项;选贤举能是墨家,与材料中“百家合流”不符,排除 B 项;道法自然是道家,与材料中“百家合流”不符,排除 D 项。‎ 5.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体现了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故选 C 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主张,排除 A项;守株待兔与自相矛盾无直接关联,排除 B 项;逍遥无为是道家思想主张,排除 D 项。 6.【答案】 A 【解析】材料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选 A。B 说法错误。C 与材料无关,D 不是材料主旨。‎ 7. ‎【答案】B 【解析】AC 与材料无关,D 材料有政治与家庭伦理两方面。选 B 8. ‎【答案】A 【解析】B 不合史实,选 A。C 说法片面。D 不能得出。‎ 9. ‎【答案】B 【解析】 A 董仲舒是“君本”。选 B,材料有礼法井用,尊重自然规。CD 与材料无关。‎ ‎10 . 【答案】 B 【解析】 “宇宙支持系统”也指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选 B 11.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表明文化多元化,故 A 项正确;西汉末年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与材料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符,故 B 项错误;东汉道教形成,而道家思想春秋战国就“被认可”,故 C 项错误;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只与材料中“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相符,没有涉及“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地域文化从中原发展成南北分明”,故 D 项错误 12. ‎【答案】 B 【解析】 CD 与材料无关,选 B。A 材料没有“理”“气”的相关内容。‎ 13.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在关于君权限制完全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之时,除了由贤人的道德谏正之外,更诉之于神秘手段,以防止君权无限之强化”体现了天人感应,故选 A 项;天人合一注重的是天和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比天人感应的程度更深,与材料中“以防止君权无限之强化”不符,排除 B 项;天道自然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提出的哲学命题, 排除 C 项;天行有常出自《荀子》,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排除 D 项。‎ 14. ‎【答案】D 【解析】“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主张心即理,是王阳明的思想,故选 D 项;天理是宋明理学的概念,孔子与材料中“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不符,排除 A 项;天理是宋明理学的概念,孟子生活在 战国时期,排除 B 项;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与材料中“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不符,排除 C 项。‎ 11. ‎【答案】D 【解析】“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在道也审矣”表明李贽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故选 D 项;材料中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排除 A 项;李贽是儒家,排除 B项;C 项是启蒙运动,排除 C 项。‎ 12. ‎【答案】B 【解析】由“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可知材料否定以圣人言论作为判断是否的标准,是明末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的主张,故选 B项;李贽批判北宋二程的人伦天理主张,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道德之善,排除 C 项;材料与经世致用主张意思不符合,排除 D 项。‎ 13.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5 世纪时梵蒂冈……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15 世纪中期,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欧洲用来印刷书籍,故选 C项;造纸术的传入,也能推动文化的传播,但不能导致大规模的印书,降低书籍成本,排除 A 项;同理,雕版印刷依旧耗时耗工,不能使书籍的成本大规模的下降,排除 B 项;装订书籍,不属于中国古代重大发明,排除 D 项。‎ 14. ‎【答案】D 【解析】孙悟空的童心形象符合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 D 项;文学作品一定程度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但从孙悟空童心形象无从得出明代经济结构发展状况, 排除 A 项;从孙悟空的童心形象不能得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排除 B 项;天赋人权的观念的正式传入中国始于中国近代,排除 C 项。‎ 15. ‎【答案】B 【解析】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到了宋代,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与材料中“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相符,故选 B 项;诗与材料中“ 弥补了诗的不足”不符,排除 A 项;曲晚于词,与材料中“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不符,排除 C 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汉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与材料中“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 兴旺”不符,排除 D 项。‎ 16.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书己尽而意不止、笔虽停而势不穷”可知,反映的是草书的特点,故选 B 项;A 项是隶书,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C 项是楷书,排除 C 项;D 项是行书,排除 D 项。‎ 17.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可知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 D 项;A 项材料未涉及,与材料中“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不符,排除 A 项;社会教化与材料中“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不符,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剧种,排除 C 项。‎ 18. ‎【答案】A 【解析】希腊艺术以人为主要题材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和重视,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故选 A 项;材料中图形题材从模仿埃及到人类活动,不能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排除 B 项;变化体现了希腊文明更加自身特色,排除 C 项;图形题材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不能得出民主政治发展状况,排除 D 项。‎ 19. ‎【答案】D 【解析】据所学,中世纪是政教合一的形式,国家受到天主教的控制,材料 “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是强调世俗权力大于神权,结合所学但丁是人文主义的代表,表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于主权民族国家建立的要求,故 选 D项;材料“政教分离”说明强调政权独立不是民主,排除 A 项;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不是宗教改革家,排除 B 项;但丁属于人文主义者,不是世俗统治者,排除 C 项。‎ 20.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木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表明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故选B项;A 项是古希腊哲学,与材料中“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木能”不符,‎ 排除 A 项;“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不等于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排除 C 项;启蒙运动开启了理性时代,排除 D 项。‎ 11. ‎【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反对教会专权、强调王权大于神权,故选 C 项;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 5 世纪,当时不存在教皇,排除 A 项;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排除 B项;启蒙运动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排除 D 项。‎ 12. ‎【答案】C 【解析】“卢梭的这一理论”“激发了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故选 C 项;开明专制,与材料中“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不符,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权力制衡,排除 B 项;启蒙运动中思想家辈出,“卢梭的这一理论”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27、(24 分)(1)表现:儒学、理学的伦理等级秩序、道德规范及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4 分)‎ 影响:扩大和深化了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间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方式;规范和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 精神,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创新等。(8 分)‎ ‎(2)评价:高度评价了中国文化,指出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缺点,同时也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优点可以弥补缺点。(4 分)‎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阶段。启蒙运动兴起;借助中国文化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8 分 ‎28(分)(1)特点:印刷业分布广泛;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印刷内容覆盖面广;印刷水平(印技术)高超(每点 2 分,最高分不超过 6 分)‎ 原因:政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 化的发展需求;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每点 2 分,最高不超过 8 分)‎ ‎(2)作用:普及文化教育;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有利于解放思想(成答向权威挑战);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每点 3 分,任答 4 点即可给 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