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翠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 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 ‎2.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 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3.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4.“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 ‎ A.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 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 ‎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6.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7.《孟子·离娄上》中指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8.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9.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该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 ‎10.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作者是在强调(  )‎ A.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                            B.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C.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                            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11.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  )‎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                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12.“三纲五常”‎ 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明朝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13.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  )‎ A.保留君主制        B.君臣分治             C.以民为本            D.民贵君轻 ‎14.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15.《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主要说明(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C.闭关锁国政策松动                                D.清王朝被动融入了世界市场 ‎16.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8.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19.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0.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2.陈云同志说:“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3.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4.《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 年代及版次 ‎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 ‎1978年第1版 ‎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 ‎1996年第3版 ‎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 ‎2012年第6版 ‎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25.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  ) ‎ A.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1949—1956)      B.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 C.第三编 改革与发展(1978—1991)      D.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 ‎26.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2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B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 C ‎ ‎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 ‎2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29.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30.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1.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 ‎1870 ‎ ‎1900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工人总数(个) ‎ ‎78000 ‎ ‎272000 ‎ 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32.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 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33.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 ‎34.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35.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6.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37.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38.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模式2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模式3 ‎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 模式4 ‎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4 ——欧洲联盟 ‎39.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40.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 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        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 二、 材料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40分。其中41题20分,42题20分。)‎ ‎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其萌芽于唐末五代,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时书院多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清代,雍正帝颁布上谕,明令所设书院皆由封疆大臣控制,并由政府拔给经费,书院应重视“读书应举”。清末,书院为近代学堂所取代。南宋以后历代书院共同依据的总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规定,书院学生要接受的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书院的主要课程有儒家学说、历史、诗词和诸子百家等,其中“四书五经”和理学大师的讲义、语录、注疏等是书院的重要读物。‎ ‎ ——摘编自陈元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材料二 某校组织了“走进传统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 ‎976年,岳麓书院建立。张栻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1167年,朱熹和张栻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学。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书院课程的特点和形成的社会背景(12分)‎ ‎(2)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8分)‎ ‎42.(2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图2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1,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 ‎ ‎(2)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2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 翠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A A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C B D B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C D D A C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A C C D D C C A ‎ ‎ 二、 材料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40分。其中41题20分,42题20分。)‎ 41. ‎(20分)‎ ‎(1)特点:书院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课程单一,侧重社会科学)偏重道德伦理;后期成为科举附庸。(6分)(读书应举,服务于科举,注重功名)‎ 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6分)‎ ‎(2)角度: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理”,提出“知行合一”;岳麓书院成为二人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地。(8分)(开方式答案,言之有理可得分)‎ ‎ ‎ 42. ‎(20分)‎ ‎(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 ‎19‎ 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10分)‎ ‎(2)整理:图2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