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榆社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人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 ‎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3.“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意思是我不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D.家大下 ‎4.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民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 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 ‎5.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 ‎①以皇权为中心②三公共议国家大事,使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6.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7.《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 许之,诸候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候矣。”‎ 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 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統一 ‎8.美国当代所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若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9.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10.经过不探索,古代中国的国家管理策略逐渐形成。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焚书坑儒一一独尊儒术 B.三公九卿一一三省六部 C.郡县制一一郡国并行 D.察举制——利举制 ‎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下面有关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前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12.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 魏晋南北朝,能体现后世統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的是()‎ A.泰朝设立太尉 B.隋唐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 D.清代军机处 ‎13.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4.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5.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内图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6.古希腊城邦( )‎ ‎①在公元前8~前6世纪逐渐发展起来②城邦一般由若干个城市组成 ‎③并非所有居住在希腊的人都会成为城邦公民④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平原。这种自然环境形成[来]‎ 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明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左右 ‎1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敗,”这一评价是针对(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议事会改革 ‎19.生活在利克里时代的雅典,一位成年男性公民有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 ①参加公民大会②担任政府高宫③参加四百人议事会④领取政府津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 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雅尔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21.阅读下列描绘雅典民主政治状况的图片,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民大会是司法机关②古代希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利夫权社会 ‎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2.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真民主政治()‎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23.罗与法内容广泛,既包含《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也包含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甚至 罗马城市行政官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 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法律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C.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较普通 D.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24.《十二铜表法》规定精神病人无保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 亲保护之。监护人不忠实的,任何人都有权诉请撤換:其侵吞受监护人财产的,处以双倍于 该财产的罚金,材料说明罗马法( )‎ A.注重维护公平,公正 B.注重对产权的保护 C.主要保障贵族的利益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K]‎ ‎25、罗马某个时期法律修改如下:第一,以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简单区别,代替了从前的等级划分(奴隶制度除外)-一第三,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裁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合。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等级制度的需要 B.更好地强化帝国统治 C.维护中央的集权统治 D.残酷地剥削罗马公民 二、非选择题(共5分 ‎26.(25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士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于天下,轮运而辐 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 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 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因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帯。,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效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 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 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 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6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素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 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