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讲 走向世界大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讲 走向世界大战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走向世界 大战 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c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 d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联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思维点拨] 9 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满足自己既得利益;具有反苏性质。 二、慕尼黑阴谋 1.背景 (1)20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加紧了对外扩张和侵略,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了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英法等国要捷克斯洛伐克屈从于德国的要求,它们惧怕战争,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并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 3.影响 (1)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鼓励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不久,意大利侵吞了阿尔巴尼亚。 [思维点拨] 慕尼黑协定是法西斯德国扩张和英法绥靖政策的产物。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2)由于绥靖政策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联盟制裁。 (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威胁。 2.简况 (1)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未达成一致。 (2)1939年8月,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 3.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2)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避战自保,答应与德国改善关系。 (3)苏德双方于1939年8月在莫斯科签订条约。 4.影响:西方大国执行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世界大战日渐迫近。 [归纳总结] 9 1.集体安全是一种以集体方式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则。它与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是完全对立的。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暂时避免两线作战的缓兵之计,对苏联来说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对波兰等国来说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彩。 主题一 绥靖政策 史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 史料二 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国际关系史》 (1)体现了英法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故实施绥靖政策。 (2)体现了英法因意识形态的分歧对苏联的仇视,加上德国法西斯对外政策的欺骗性使得英法表现出对德政策的偏软性。 (1)史料一、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上述史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答案 (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2)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①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受到极大削弱,导致其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②1929年经济大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9 ③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巧妙地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⑤英、法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负罪感。 ⑦英、法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不愿破坏现状。 (2)实质: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的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一种绥靖政策。 主题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史料一 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史料二 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体现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 (2)体现了苏德两国在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签订的对当事国有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极为不利的妥协条约。 (1)分别概括史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史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答案 (1)史料一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 史料二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特殊背景下签订的,暂时有利于苏联,长远来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 方法:全面、辩证、客观、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 (2)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的备战赢得了时间;但丧失警惕,致使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侵略野心;推迟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9 (1)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区别。 (2)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引,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对英法: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英、法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希特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英、法的安全无法保障。 1.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答案 B 解析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困难境地,未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来遏制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行径。故选B。 2.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A项叙述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3.1938年9月30日 9 发表的《英德宣言》称:“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从而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英德宣言》中提到的“协定”当指( ) A.《反共产国际协定》 B.《慕尼黑协定》 C.《布列斯特和约》 D.《九国公约》 答案 B 解析 《反共产国际协定》是法西斯国家间签订的,没有涉及英国,故A错误;《慕尼黑协定》英、德参与签订,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幻想换来欧洲的和平,故B正确;《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与德国签订的,故C错误;《九国公约》是列强与中国签订的,故D错误。 4.观察下图(一幅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某重大历史事件的漫画): 材料 说明:这幅漫画中,正义化身的超人(美国)左手抓着斯大林(苏联),右手擒着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正朝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飞去,要带这两人去接受“审判”。 (1)为什么美国超人会把斯大林和希特勒放在一起去接受审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外交政策。 答案 (1)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蓄意扩张,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它使苏联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却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美国进行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 1.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1935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推迟这一场战争?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的。”这说明“我们”( ) A.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 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 D.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 答案 A 解析 根据“英国政治家艾登”“1935年”“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可知二战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故A项正确。 9 2.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一个小国”是指当时的( ) A.波兰 B.奥地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埃塞俄比亚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中时间“1938年9月21日”及“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可知是慕尼黑阴谋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观察下面漫画,该漫画( ) 希特勒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漫画耐人寻味,画中人物“希特勒”磨刀霍霍,而却有一种声音对砧板上的“公鸡”说:“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这明显是在麻痹受害者,而纵容了法西斯分子的侵略扩张行为。据此可以推断漫画是在讽刺英法的绥靖政策。 4.(2017·嘉兴高二检测)针对20世纪30年代末的某国际事件,有学者评论说,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达成了一致协议。这一事件( ) A.指《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 B.使“纳粹主义”避免了两线作战 C.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D.确保“共产主义”国家长期和平 答案 B 9 解析 由材料“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达成了一致协议”可知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它使“纳粹主义”避免了两线作战,B正确。此事件涉及“共产主义”国家,A错误,排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产主义”国家也被拖入战争,排除D。 5.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等国惧怕战争,推行绥靖政策,“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该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一结局( )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英、法、苏谈判的破裂,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这有利于德国侵略计划的实施,也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从而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地位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国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必将到来。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以上两段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 9 (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它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从材料二中英、法、意认为“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必将到来”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态度:迎合德国在中欧的要求。原因:慑于德国法西斯的淫威,法国实施绥靖政策。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法国沦为德国的阶下囚。 (2)满足德国希特勒的胃口,支持德国吞并奥地利。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