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论语》记载,孔子谈到季孙氏(大夫)时说:'“他在自己家庙中使用了八佾舞蹈(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这种事情他都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 事他做不出来呢?”这体现了孔子(  )‎ A. 主张“仁”,和谐人际关系、 B. 维护“礼”,稳定统治秩序 C. 宣传天道,超越功利而无为 D. 提倡“仁政”,推行民本德治 ‎【答案】B ‎【解析】“他在自己家庙中使用了八佾舞蹈(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这种事情他都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他做不出来呢”表明孔子维护“礼”的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他在自己家庙中使用了八佾舞蹈(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这种事情他都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他做不出来呢”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 2.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诗》、(书》、《礼》、《易》、《春秋》,由此可知太学建立(  )‎ A.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发展 B. 体现了以法治国成为统治主流 C. 有利于道家思想的官方化 D. 把儒道法三家思想融为一体 ‎【答案】A ‎【解析】“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诗》、(书》、《礼》、《易》、《春秋》”表明太学建立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发展,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诗》、(书》、《礼》、《易》、《春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 3. ‎《朱子语类》中记载有朱熹跟他的门人的一段问话:“(门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 欲?(饮食之中怎么区分天理和人欲?)'(朱熹)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是人之所需,是合乎天理的,但是如果去追求美味,那就是人欲了)。朱熹旨在说明(  )‎ A. 天理人欲可以截然分开相互对立 B. 天理是“后天”形成的正常人伦 C. 人欲是“先天”人性本恶的体现 D. 人欲是超越天理的不正当的追求 ‎【答案】D ‎【解析】“饮食是人之所需,是合乎天理的,但是如果去追求美味,那就是人欲了”表明朱熹旨在说明人欲是超越天理的不正当的追求,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饮食是人之所需,是合乎天理的,但是如果去追求美味,那就是人欲了”。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 1. 欧洲人从14世纪开始玩纸牌,当时,纸牌只是贵族才玩得起的“奢侈品”,它们有的甚至还用上 了金漆和宝石,这些奢华纸牌,描绘的大多是“皇室狩猎”、“宫廷生活”等主题。15世纪,纸牌走人普通人家,牌面上的图案也接地气多了:耕作、放牧、挤牛奶、喝下午茶……走的是田园风。促 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B. 欧洲纸牌装饰变少带来成本降低 C. 欧洲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D. 欧洲社会世风日下追求奢靡享乐 ‎【答案】A ‎【解析】“15世纪,纸牌走人普通人家,牌面上的图案也接地气多了:耕作、放牧、挤牛奶、喝下午茶……走的是田园风”主要是因为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在欧洲的传播,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15世纪,纸牌走人普通人家,牌面上的图案也接地气多了:耕作、放牧、挤牛奶、喝下午茶……走的是田园风”。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 2. 如图为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清华简”局部,共约有2500余枚。经碳14测定,清华简 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 响,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据此可知(  )‎ ‎ A. 清华简上的文字风格具有明显隶书特点 B. 清华简能展现部分先秦古籍的本来面貌 C. 战国中晚期时的楚国教育领先文化发达 D. 战国时竹简取代甲骨成为主要书鸟材料 ‎【答案】B ‎【解析】“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表明清华简是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材料,能展现部分先秦古籍的本来面貌,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 1. 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认为西方近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其特征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 用”,强调“身贵自由,国贵自主”。这说明严复(  )‎ A. 主张学习西方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民族独立 B. 提出了民主科学的社会变革主张,宣传民主自由 C. 拥有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封建旧制度的思想愿望 D. 继承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精神,推陈出新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认为西方近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其特征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强调身贵自由,国贵自主”可以看出严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中国的旧体制,故C项正确。 严复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严复无关,故B项错误。 严复是维新派代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思想,明显错误,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需要掌握严复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认为西方近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其特征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强调身贵自由,国贵自主”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严复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其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和孔子,这表明(  )‎ A. 尊孔复古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企图在思想意识上的反映 B.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C. 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已经完全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D. 中国要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必须彻底抛弃儒家思想 ‎【答案】A ‎【解析】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其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和孔子,这表明尊孔复古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企图在思想意识上的反映,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 3. 李大钊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致信胡适:“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 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可是专取这唯物史观(又称历史的唯物主 义)的第一说。”这体现出李大钊(  )‎ A. 主张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B. 认为民主科学是思想上的根本改造 C. 已经转化为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D. 通过经济的社会改良改造中国社会 ‎【答案】D ‎【解析】“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 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可是专取这唯物史观(又称历史的唯物主 义)的第一说”表明李大钊主张通过经济的社会改良改造中国社会,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 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可是专取这唯物史观(又称历史的唯物主 义)的第一说”。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 1.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体现在(  )‎ A. 主张“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B. 新形势下增加了“节制资本” C.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 D.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答案】D ‎【解析】A.主张“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内容不一。 B.中共没有强调节制资本。 C.清政府的统治,在新三民主义提出之前已经被推翻了。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是都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明确口号。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要求学生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特征。 ‎ 2. 如图是现存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革命标语,其中“赤化全川”是全国最大的一幅红军标语。红军长征后,为保护“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这两条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当地农民群众爬到悬崖上,用黄泥巴把标语覆盖起来,不让敌人发现,从而完好地将这两幅全国最宏伟、具有历史价值的红军标语保存了下来。标语和当地群众的这一举动反 映了(  ) ‎ ‎ A.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 B. 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C. 宣传工作对革命成功的重要性 D. 当地农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较强 ‎【答案】B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民是革命的核心力量。 B.材料体现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体现了这一道路的正确性。 C.材料看不出宣传工作与革命成功的关系。 D.当时农民的措施不是为了保护文物。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学生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国共十年对峙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主要是因为它(  )‎ A.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了“如何建党”的重大理论问题 D. 重新确立起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伟大转折 ‎【答案】B ‎【解析】A.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B.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成果表现,体现了材料的特征。 C.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要求学生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春青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广义的知识分子经历了“贵族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现代知识分子”等阶段,今天处于向“大众知识分子”过渡的过程之中,作为“大众知识分子”的文艺工作者在“文艺”与“大众”的关系中能够而且应该扮演“代言者”、“中 介者”、“对话者”的角色。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当代文艺工作者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身份逐渐降低 B. 中国现代文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总方针 C.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文艺已经走向世俗化 D. 当代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答案】C ‎【解析】A.材料不是强调文艺工作者的地位下降。 B.材料看不出,坚持双百方针的特点。 C.从材料可以看出,文艺走向大众,越来越走向世俗化。 D.看不出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特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和双百方针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这使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根本的、方向性的转 变,使哲学研究“从探索宇宙之谜的自然哲学转向思考人生之谜的道德哲学”。对其发现“自 我”解读正确的是(  )‎ A. .带来了个人主义、主观主义泛滥 B. .表达了人能理性的“认识自己” C. ,阐释了“人是万物尺度”的人文精神 D. .提出了“人文主义”具体主张 ‎【答案】B ‎【解析】“从探索宇宙之谜的自然哲学转向思考人生之谜的道德哲学”表达了人能理性的“认识自己”,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从探索宇宙之谜的自然哲学转向思考人生之谜的道德哲学”。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 1. 出于渴慕真道、明辨事理的愿望,文学硕士、神学硕士和维登堡大学常任讲师马丁・路德神父拟 主持对《九十五条论纲》下列各条进行的公开辩论:“……45.必须训示基督徒,看见一个穷苦 有难的人而弃之不理,而把钱花在购买赎罪券上,那么他买到的绝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神的惩 罚。46.必须训示基督徒,如果没有多余的钱,就应当留足家庭的用度,不要把钱浪费在购买赎 罪券上……”这体现了(  )‎ A. 罗马教皇不希望人民购买赎罪券 B. 宗教改革就是反对上帝和《圣经》 C. 启蒙运动使教徒更明辩事理真道 D. 教徒信仰基督应该服从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45.必须训示基督徒,看见一个穷苦 有难的人而弃之不理,而把钱花在购买赎罪券上,那么他买到的绝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神的惩 罚。46.必须训示基督徒,如果没有多余的钱,就应当留足家庭的用度,不要把钱浪费在购买赎罪券上”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反对购买赎罪券,认为教徒应该将钱花在自己的幸福上,说明教徒信仰基督应该服从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宗教改革,不是启蒙运动,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需要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45.必须训示基督徒,看见一个穷苦 有难的人而弃之不理,而把钱花在购买赎罪券上,那么他买到的绝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神的惩 罚。46.必须训示基督徒,如果没有多余的钱,就应当留足家庭的用度,不要把钱浪费在购买赎罪券上”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19世纪初,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体系最终确立,主要是因为(  )‎ A. 机器制造机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B. 蒸汽机广泛使用,人类进人蒸汽时代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电气时代来临 D. 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答案】B ‎【解析】A.19世纪初,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体系最终确立,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机器制造机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 B.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工业时代真正到来,近代工业体系最终确立。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电气时代到来应该是19世纪中后期。 D.石油开采和化工产业的发展也是19世纪中后期。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 ‎ 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引起全世界关注,被称为“东亚模式”。 韩国、新加坡并没有因为现代化失去民族文化,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也较好地保护和发展了传统 文化。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至今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由此可见(  )‎ A.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影响较小 B. 东亚民族文化发展没有跟上现代的时代潮流 C.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体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 D. 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理论值得反思 ‎【答案】D ‎【解析】“韩国、新加坡并没有因为现代化失去民族文化,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也较好地保护和发展了传统 文化。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至今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表明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理论值得反思,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韩国、新加坡并没有因为现代化失去民族文化,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也较好地保护和发展了传统 文化。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至今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开篇就阐述了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 -“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即君主承担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家天下”的合法性。黄宗羲的君巨观认为君巨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限制君主权力,首先需明辨君巨关系,从本质上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君主应为天下兴利除害,否则逊位让贤;至于臣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黄宗羲认为“明无善政,自罢丞相始”,提出设立宰相,限制君权,宰相同其他大臣与天子共同议政,学校是典论、议政的场所;“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学贵展戏,经役致用”,学校应对政府行为有所监替。他以“民本”立场扦击建君主专制,有力冲击了“君为臣纲”的封建纲常,堪称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材料二洛克在《政府论》中用天赋人权极力驳斥君权神授思想。洛克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 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国家的唯一目的是保阵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当政府作为与之相背,人民有权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方式将其收回;洛克倡导把统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属于议会,高于其它两权,但受到人民制约,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人民有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的最高权力;行政权和对外权属于国王。在教育,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即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受教者既是有贵族风度的绅士,又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在反驳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来自后天,人之所以千差万别,由于教育之故。‎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黄宗羲和洛克关注的共同话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继承发扬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和洛克体现出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克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小题1】(1‎ ‎)“黄宗羲的君巨观认为君巨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限制君主权力”“洛克在《政府论》中用天赋人权极力驳斥君权神授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 (2)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提倡民主君客;重视法律的治理功能;利用相权制约君权;实现君臣共治。洛克:分权制衡;人民主权。 (3)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已经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英国有议会制约王权的政治传统,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和制度。 故答案为: (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 (2)黄宗羲:提倡民主君客;重视法律的治理功能;利用相权制约君权;实现君臣共治。洛克:分权制衡;人民主权。 (3)英国已经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英国有议会制约王权的政治传统,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和制度。‎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和洛克关注的共同话题、黄宗羲和洛克的思想、洛克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需结合黄宗羲和洛克的思想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甘界各地区、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民族文化彼此接纳,相互交融,舍异 趋同和求同存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全球文化朝着强势文化(英语文化)为主导的文化趋同 现象。华师文学院教授陈建宪指出,人类多样化文明正向单极化发展,民族文化日趋雷同是人类文明危险征兆,令人堪忧。如今政治、军事上强势的国家甚至刻意去同化其他校弱国家的文明,因此 各民族原本风格独具的文化渐渐变得雷同单一。 问题:根据材料提取一项关于近代以来世界文化发展的信息,并对此发表你的观点,结合所学 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材料是关于世界各地民族文化交流的论述,有一个主要的观点是世界文化交流呈现出趋同化的特性,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近代,随着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世界各地开始使用英语作为共同的交流语言,英语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语言,这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趋同化特征。当然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表现,比如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博爱的思想,在全球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还有就是法制观念也在全球逐渐的被认同,这一些都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趋同的特点。 故答案为: 信息:不同民族文化彼此接纳,相互交融,舍异趋同和求同存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全球文化朝着强势文化(英语文化)为主导的文化趋同现象 观点:材料中这一信息有一定的合理性。 认证:近代殖民扩张的过程之中,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英语成为英国与殖民地之间沟通的主要语言,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出现,其他的国家逐渐接受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采用了英语标准,作为工业生产的基本标准,也促进了世界文化向英语方向发展,二战以后,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文化朝着英语化方向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文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基本知识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极强的整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李悝,战国初期魏国人,重农主义弃祖,法家学派创始人,开创了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公元前 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成为战国初期新兴国家,处于秦、楚、郑拉据争夺的“四战之地”。小国的生存危杯驱使魏文侯启用李悝,拉开了战国大变法序幕。李悝废世袭特权,选贤为官。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尽地利之教鼓励垦荒,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国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实行平余法,国家控制粮食购销和价格,一以调剂各地货物供应、调节粮价、备荒服恤。建武卒制,奖励优秀士兵,按作战特点重新编排士兵。为进一步变法和巩固变法成果,李悝集前朝和各诸侯国法律大成,编定了法家学说奠基之作《法经》,凡六篇:《盗法》、《绒法》、《囚法》、《捕法》、《杂律》、《具律》,实行法治。《法经》确定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法治取代了礼治。《法经》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系统的成文法典,是中华法系形成和走向成熟的蓝本,从《秦律》到汉代法律九篇,从《唐律》到明清刑律,无不秉承李悝立法原则。变法使魏走向富强,各国纷纷变法,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法家始祖李悝与李悝变法及<法经>》‎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李悝的变法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悝变法的原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悝变法的影响。‎ ‎【答案】【小题1】(1)从材料可以看出,李悝的变法思想,包括重农主义思想和法家思想,李悝能够实行变法的原因主要有,我的生存危机的需要,魏文侯的支持,以及春秋以来变法趋势的推动。 (2)李悝变法的影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军事力量发展,推动封建制度确立,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1)思想:重农思想,法家思想。 原因:魏国生存危机,魏文侯的支持,春秋以来的变化趋势的推动。 (2)影响:促进了魏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魏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对后世封建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李悝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李悝变法的背景,指导思想来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李悝变法,要求学生结合李悝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国时期李悝变法的背景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