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2017

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综合测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6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4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6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 共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 ‎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来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这说明当时 A.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B.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4.“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他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6.“‎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7.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8.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一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9.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普罗泰格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10.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11.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株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 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 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 ‎12.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的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13.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14.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以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元帝时国势衰弱,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这说明 A.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体现社会思想 B.元曲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元曲的兴起促进了封建社会瓦解 ‎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16.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哪个人物的主张比较吻合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梭伦 ‎17.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8.“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9.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达尔文 ‎20.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21.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下列选项属于“他”主张的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提出社会契约论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22.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3.严复在《辟韩》中指出:“夫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正是他们这伙大盗,“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严复尖锐批评的是 A.闭目塞听和愚昧无知        B.君主的德行与政策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25.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26.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以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下列历史现象,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魏时期均田制的出现 B.隋唐科举制的建立 C.徽汉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 ‎27.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28.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②都是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形成的 ‎ ‎③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29.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确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30.《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3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二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2.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 A.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 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C.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33.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我党 A.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34.新华社电:“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材料表明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D.“神舟5号”发射成功 ‎35.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中国人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6.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37.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38.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9.历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进化论的提出 D.经典力学的形成 ‎40.《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41.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42.《红楼梦》中贾府的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据此判断,该作品的创作风格是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43.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 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民主主义情感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民族主义情怀 D.个人英雄主义观 ‎ ‎44.“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4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答在其他位置或超出边框则无效)‎ 二、非选择题(共34分,45题20分,46题14分)‎ ‎45.(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 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6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6分)‎ ‎ ‎ ‎46.(14分)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1)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6分)‎ (2)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8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1—5 ACBAC 6—10 DABDB 11—15 CCDAA 16—20 BCBBC ‎21—25 AADBC 26—30 DBBDC 31—35 BCABD 36—40 CACDD 41—44DCAA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45.(20分)‎ ‎(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2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2分)‎ ‎(2)特点: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2分)‎ ‎(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2分)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或答具体史实);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4)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2分); 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分)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 ‎46.(14分)(1) 思想:法家思想。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6分)‎ ‎(2) 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