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刘文胜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学和儒学的发展。依据所学,孟子强调“仁政”而非专制,且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非汉朝儒生,故可排除ABC项。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强君主集权,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 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 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 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 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 3. 清朝康熙皇帝曾为一位思想家撰写一副对联:“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集大成”可知,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所以答案选C。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4.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思想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 朱熹的理学思想 D.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人心……良知……”可知,这是王阳明的心学,致良知。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5. 《明史·儒林传序》认为明代“科举盛而儒术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 儒学不适应专制皇权的需要 C. 科举考试忽视儒学 D. 程朱理学受到批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不能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排除A;材料讲的是科举考试热,而儒术微,并没有说儒学不适用专制皇权的需要,排除B;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经典,C说法有误,排除;由于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这就局限了人们的思想,因此程朱理学受到批评,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评价 6.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 发明造纸术 B. 发明司南 C. 发明火药 D. 发明活字印刷术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C、D四项分别发生于西汉、战国时期、唐代和北宋,故由题目中的时间“赵宋”即可选出D项。 7. 读下图,下列作品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 “笔墨当随时代” B. “以形写神” C. “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 D. “图之工妙入神” 【答案】A ...........................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成就•艺术成就•绘画艺术 【名师点睛】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各具特色,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具有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相互融合的特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特点 9.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 A. 忠勇正义 B. 奸诈狡猾 C. 凶狠残暴 D. 铁面无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京剧脸谱每个颜色都有特定的含义,符合中国对颜色的理解。红色代表的是忠勇正义,因为这符合关羽的品格,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奸诈狡猾符合曹操的性格,所以是白色;C选项凶狠残暴是黄色,代表人物有典韦;D选项铁面无私是包公的性格,所以是黑色。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脸谱 10.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 顺应世界潮流 B. 拯救民族命运 C. 启蒙国民思想 D. 走向民主共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受到了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担负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任务,因此这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拯救民族命运,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原动力 11. 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 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 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A只讲了前半部分,排除;B只讲了后半部分,排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以答案选C;D说法不符合,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 暴力革命 B. 改良维新 C. 民主共和 D. 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何必定出于革命乎”可知,这位思想家并不主张革命,其主张改良,所以答案选B。A、C是革命派的主张;D是顽固派的主张。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改良维新 13. 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 “中体西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民主和科学”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激进…全面否定传统…”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故C正确;A是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排除;B是魏源提出的,排除;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排除。 14.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 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 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C.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对峙时期中央政策。根据题干信息,“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可知,当时中共中央仍以进攻大城市为目标。这与中国大城市国民党势力强大,而农村地区势力薄弱的国情不符的,即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故本题选D,进而排除B。“右倾”指的是低估自己的势力,而题干为高估,故不选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不选C。 15. 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的这番话符合 A. “一边倒”政策 B.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C. “双百”方针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即“双百”方针的概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所以答案选C。A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B、D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 的概念 16.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下列选项,最准确的一组是 A. “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 “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 “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 “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答案】B 【解析】注意关键词“教科文”,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这三个事业的名词只有B项,A项中的“和平”赎买、C项中的“和平共处”、D项中的“三个世界”均不属于教科文事业。 17. “人为地将音乐分为高低贵贱,‘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等,并不能阻止流行音乐在我国日益流行的趋势。流行音乐在争论中更趋流行。”这里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教育 B.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 “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 D. 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涉及的是教育方面,与材料无关,排除;“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是夸大事实,与材料无关,排除;C讲的是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功,与材料无关,排除;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各界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因此材料所反映的是在音乐方面获得了开放,所以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 18.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可知,古希腊肯定人,这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思想·人文主义的思想:] 19. 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剧院、剧作家和从事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团,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A. 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 B. 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C. 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D. 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 【答案】A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16世纪……重新挖掘……莎士比亚……”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发生了文艺复兴时期,所以答案选A,排除B。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排除D。 20.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也不是不信仰上帝,而是使人们取得宗教信仰的自主权,挑战教会的权威,A、B两项错误,C项太绝对,因此选D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意义 21. 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 君主制 B. 君主专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统治。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并不反对君主制。故答案为B。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历史事实。 点睛:学生容易混淆这四个概念。君主制和共和制是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君主制包含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指君主个人独裁,君主立宪制指君主的权利受到宪法的制约。共和制(或称“民主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管理形式。 22. 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据说,根据造物主的意志,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没有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一地位,也不能臣服于他人之政治权力的统治。”这体现的观点是 A. 社会契约 B. 人民主权 C. 天赋人权 D. 民主共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造物主的意志……没有本人的同意……不能……也不能……”可知,这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天赋人权 23.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纪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 经典力学 B. 日心学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物理学的成就 24. 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可能借用了 A. 相对论原理 B. 万有引力定律 C. 进化论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达尔文的进化论阐述了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所以答案选C。A是爱因斯坦提出的;B是牛顿提出的;卢梭主张主权在民。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运用 25.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 发电机 B. 纺纱机 C. 电动机 D. 蒸汽机 【答案】D 【解析】187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将蒸汽机的动力臂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为连续均匀的圆周运动,这样就可以驱动其他的机器工作。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故选D。A项C项与“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不是动力。 26. 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 17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初 D. 20世纪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可知,这时候使用了电力,这应该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电气技术的应用 27. “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没有反映19世纪生活的真实状况。”这是对某幅画的评论。由此可知,该画的艺术风格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古典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没有反映19世纪生活的真实状况”可知,该画的风格应该是浪漫主义,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浪漫主义 28. 下图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睡眠》,这幅作品与下列哪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相似? A. 毕加索 B. 莫奈 C. 达·芬奇 D. 凡·高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根据材料中“超现实主义”及图画内容可看出,该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故A正确。莫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代表,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与题干时间不符,凡•高是印象主义画家的代表 29.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 相对论 B. 日心说 C. 量子假说 D. 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所以答案选A。B是哥白尼提出的;C是普朗克提出的;D是牛顿提出的。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相对论 30. 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1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最早打破该师看法的是 A.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 量子假说的提出 C. 相对论的提出 D. 牛顿力学的创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D;材料中“物理学是1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说明普朗克老师认为物理学发展空间很小,而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改变人们认识世界角度和方法,所以B项正确;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提出,其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了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C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量子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其中: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1)文化现象: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中西相互的启蒙。 (2)甲:反对学习西学。 乙: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 丙:主张不仅学西学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学)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能力。由材料“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中西相互的启蒙。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现在‘天将器还中国’……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等关键信息可知,甲:反对学习西学。乙: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答学西方的制度不给分)丙:主张不仅学西学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学)。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3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起源: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材料三: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 强调知识的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 (2)共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天主教会。 不同:由思想主张发展为反天主教会专制统治的政治运动(或材料一、二是思想文化领域;材料三是政治领域)。 (3)表现:直接批判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世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创立提供了一系列政治构想;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 【解析】据材料“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可以看出是从自然到人,同时就所学知识可知,在此之前还有从神到自然的发展阶段。 材料二是文艺复兴,材料三是宗教改革,结合所学知识,二者都体现了抨击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体现形式是通过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政治运动体现出来的,而材料一的智者运动、材料二的文艺复兴都是通过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来的。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倡导理性主义、主张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影响回答即可;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创立提供了一系列政治构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