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专题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课件(38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专题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课件(38张)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中日甲午战争 (1)概况:1894年由日本发动,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 条约》。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界民众开展不同形式的 救亡图存斗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概况: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发动战 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3-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强化记忆对于条约的内容记忆:第一步抓住关键词:割地、赔款、 开埠等;第二步利用技巧记住具体内容:如《南京条约》的五个通 商口岸可记为“广(广州)厦(厦门)福(福州)宁(宁波)上(上海)”;《马 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可记为“上有苏杭,下有重(庆)沙(市)”(说 明:重沙当然往下沉);第三步利用时代特征记忆:《南京条约》反映 的是西方国家商品输出的需要,所以要协定关税以降低中国关税 ;《马关条约》反映的是资本输出的需要,故在中国开设工厂;而 《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列强 加强对清政府政治、军事的控制,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4-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中日甲午战争 (1)概况:1894年中日双方海军在黄海的一场决战。双方互有损失, 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2)结果:由于李鸿章采取“避战保船”策略,致使北洋舰队在威海 卫全军覆没。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 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引起台湾人民誓死保台。 (2)结果: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以失败告 终,但台湾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仍持续展开,直到1945年抗日战 争结束。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5-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三、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和登上政治舞台。 (3)组织: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4)思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实践: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6-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2.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 瓦解。 (2)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3)颁布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4)革命失败:1912年4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 落入袁世凯手中。 3.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3)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 国社会变革。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7-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强化记忆辛亥革命的“第一” (1)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2)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3)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5)完成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8-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四、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条件 (1)经济:列强侵略加剧,推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政治: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思想: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的兴 起。 2.著名企业 (1)1899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2)190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 3.影响 (1)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2)为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9-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强化记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生(产生)羊(洋务运动)肉(19世纪60年代)吃(19世纪70年 代)。 (2)初步发展:醋(初步发展)加(甲午战争)酒(19世纪90年代)。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0-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五、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共和思想 1.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开始宣传西方民权学说。 (2)内容: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特点: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相结合;把救 亡图存与社会变革相结合。 (4)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 了思想基础,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1-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2.共和思想 (1)背景:西方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内容: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 (3)特点:把开展民族革命与建立新型国家相结合。 (4)影响: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2-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对同盟会革 命纲领进行的明确解释。 (2)内容: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民权主义 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 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涨的地价由国民共享。 (3)作用: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结束君主专制、建立中华 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了巨大作用。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3-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六、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1.社会习俗 (1)婚俗: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 简,仿效西式婚礼。 (2)丧礼: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西式丧礼、殡仪馆与 公墓。 2.交通工具 (1)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开始在城镇流行。 (2)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3)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开展收回铁路利权的斗争 高涨。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4-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通信工具 (1)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 (2)电报:1906年,无线电报创设。 4.大众媒介 (1)报刊: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 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2)电影:1896年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 制了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5-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一、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理解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逐 渐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民族危机程度: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 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崛起。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6-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6.总之列强侵略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1)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 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 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2)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 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 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7-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二、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1.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2.现代化史观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了 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3)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形成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8-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社会史观: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剪 辫易服”、倡导文明礼仪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4.整体史观: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亚洲 觉醒)的组成部分。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19-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三、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表现: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社 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信息交流 方面,即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变化。 4.四大影响因素: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 后西方生活方式首先从通商口岸传入,后来辐射到全国;中国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重 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如洋务运动、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 动等政治或思想运动的推动;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的剪辫 易服和迫令放足。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0-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1.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 开矿物,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这种看法的理由是 什么?(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变革中国政治 制度。)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 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1-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英美)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 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 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 ……朝廷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沈葆桢对外国人在中国修筑铁路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态度 :反对。理由:占人田地、损害商贾生计、“毁人庐墓”、破坏风水、 引起民愤。)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2-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1.(2018·4月浙江选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 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 ?”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依据材料中“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 强迫变颓风”可知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缠足旧习俗,这从“坤(女)鞋制造 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A项而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社 会启蒙,故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解析 关闭 A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3-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2.(2018·4月浙江选考)【加试题】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 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 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 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 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依据材料中“20世纪初叶”“我中国 今日不可不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振奋国民精神,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掀起“二次革命”,排除B项;材料反映呼吁国民觉 醒,并非唤起“亚洲觉醒”,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解析 关闭 A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4-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2017·11月浙江选考)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 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 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 这说明(  ) A.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1895—1913年,民族工业呈增长趋势,中日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帝国主义 对华资本输出情况,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是民族工业初步发 展的一个条件,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中心 的变化,故C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D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5-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4.(2017·11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 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 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 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 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  )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材料体现了严复宣扬 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哲学、伦理教育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当 时国人追求变革的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维新思想,而非共和 思想,故A项错误;民生指人民及人民的生活,材料中未提到,故B项错误;天 演论推动了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但与维新思想的成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6-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5.(2017·11月浙江选考)【加试题】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 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 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 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 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 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 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 国事。这说明￿(  )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B.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 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史料解读。材料中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有不同的记载,说明 历史信息存在多样性,故B项正确;历史书写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能依靠想 象,故A项错误;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多方面的史料,详细的考证, 故C项错误;口述历史是第二手史料,不能直接用于佐证,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7-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6.(2017·11月浙江选考)【加试题】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 ,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 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 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 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 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 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报刊、影视业的发展。材料中“《余兴》侧重消闲”“《时报》 设小说专栏”“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反映了通俗性 报刊受民众欢迎,故B项正确;材料中“通行口语”不是白话文,故A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上海一地,无法反映影响迅速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通俗报刊受欢迎,这与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8-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7.(2018·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 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 ,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 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 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 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 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29-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 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 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 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 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 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 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必修·主干整合 -30-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参考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 剧。 (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 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解析 第(1)问事件可由材料一中“1894年”并结合所学近代列强侵 略中国的战争得出。动因注意理解回答的方向,即触动中国人要求 “变革”的因素,从材料“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并结合《马关条约 》签订的严重后果角度来概述。第(2)问结合材料中“百日维新作 为一场政治运动”和所学知识,从指导性、爱国性、进步性、启蒙 性以及客观影响等方面加以论述。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1-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知识普查 一、詹天佑的主要生平事迹 1.1872年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并回国。 2.1890年,运用新式气压沉箱法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 大桥——滦河大桥。 3.1905—1909年,设计“人”字形路线和采用直井施工法建造京张 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4.辛亥革命前后,支持保路运动,督办川粤汉铁路。 5.1919年,与英、美、法、日等国代表主持远东铁路,要求收回中 国在中东铁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2-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二、詹天佑对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1.詹天佑建成中国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维护中国 铁路路权,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 体现了热爱祖国、不畏艰险、 勇于创新的高尚精神。 2.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推动了中国近 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无愧于“中国铁路之父”的称号。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3-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2017·4月浙江选考)【加试题】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 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 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 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 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 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 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 自豪地说:“中国已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 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 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4-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材料二 回顾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詹氏成 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 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 族工业的作用。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 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 ——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 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 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 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5-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参考答案 (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沿海地区。 路径:洋务派官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 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 工矿企业。 (2)倾向于①,清政府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 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中国近 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倾向于②,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 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铁路权益。报 国思想:技术报国。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6-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近代民族工业产 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1)问第一小 问,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作者肯定当时的清政府为发展近代民族工 业所做的贡献,并结合材料中涉及的福州船政局,可得出这与洋务 运动有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二小问,结合 所学知识答出有两条途径,一是创业,一是转型。第(2)问是开放性 题目,侧重①,则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詹天佑所处的时代 背景或洋务运动的措施展开即可,一是从清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一是洋务派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侧重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詹天 佑在铁路修建方面的贡献,并依据材料“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 曰富、曰强,首赖工学’”可得出詹天佑主张利用工学(技术)来实现 富国强兵。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7-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知识普查 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缔造共和:创建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 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捍卫共和:1913年组织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15年参 加反袁护国运动;1917年和1920年两次发动护法运动。 3.促成国共合作: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国民革命;发表北上宣言,谋求 国家统一。 模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选修·融合贯通选修·融合贯通 -38- 历史人物•詹天佑 历史人物•孙中山 二、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 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