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试题 高 一 历 史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8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 cultura 和 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 kwel 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 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 2.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害姬猛,自立为王,并号召鲁国、晋国等国“奖顺天法,无助狡猾”,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 ) A.诸侯尊崇大宗 B.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 C.霸权交替频繁 D.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 3.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诸国变法 D.政权分立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 A.“仁者爱人” B.“尚贤”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5.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纲常礼教 B. 儒家思想 C. 礼乐制度 D. 中央集权制 6.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强化大一统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7.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西汉 D.战国时期、东汉 9.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1.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12.《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13.如图所示两幅犁的构造图片中,后一幅图片体现了农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改进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4.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按政治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兵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 15.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6.“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 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18.北魏实行“均田令”、辽实行“蕃汉分治”和西夏仿唐宋建制,其最大意义是( ) A.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 D.维护了国家统一 19.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我国现在的各省,在元朝时的称呼与现在相同的是( ) A.辽宁省 B.山东省 C.河北省 D.甘肃省 20.近年来,江苏某地文物部门挖掘了一座古代墓葬,专家们初步判定墓葬的生活年代不早于元朝。下列文物中对于专家断代最有帮助的是( ) A.唐三彩 B.半两钱 C.青花瓷 D.哥窑瓷器 21.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农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22.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艺术(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2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①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下图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据此图可得明朝( ) 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 B.宦官专权问题突出 C.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凸显 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 25.某思想家曾作《中秋》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据此推断,该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26.辽、西夏、金、元、清五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族 B.党项、契丹、蒙古、女真、满族 C.女真、契丹、党项、满族、蒙古 D.党项、契丹、满族、女真、蒙古 27.“闭关政策”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这一政策( ) A.根本旨在对付沿海抗清斗争 B.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是朝贡贸易制度的特殊体现 D.有效避免西方殖民国家侵扰 28.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 ●徽商、晋商势力强大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9.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30.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 A.中英协定关税 B.赔款 2 100 万银元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31.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来的时代特点是(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 D.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33.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34.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 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 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 3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史。下列选项对应合理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领事裁判权 36.观察如下“辛亥革命大事时间轴”。如要将史事“宣统帝下诏退位”列入其中,则应将 其放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37.“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 13 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38.下图反映的是 1912~1921 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39.“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 800—前 200 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 18 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 ) ①孔子 ②徐光启 ③黄宗羲 ④陈独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0.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 ②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第Ⅱ卷(多项选择题 共20分) 本卷共 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41.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北京人的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丝绸之路的开辟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甲骨文的发现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D.西域都护府设置 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42.宋与辽、西夏、金并列的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43.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B.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 44.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C.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5.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 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B.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C.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参考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80分)本卷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5: A D C B D 6--10: A D D B B 11—15: D B C A B 16—20: A D A D C 21—25: B A C A C 26—30 :A B D C A 31—35 :C D B A B 36—40 :B A B B D 第Ⅱ卷(多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 4分,共4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41: A C D 42:A B D 43:B C D 44:A B C D 45:A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