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1.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一前3世纪),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解析】‎ ‎【详解】“诸子并立,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之间学术纷争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材料中“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信息吻合,故A选项正确;“以法为教,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的焚书坑儒事件,意在维护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与材料中“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信息不符合,故B选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与材料中“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信息不符合,C错误;崇儒尚佛、兼收并蓄是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不符合轴心时代时间,D错误。‎ ‎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短命而亡,从反面体现孟子“民贵君轻”的正确性,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故B符合题意;A是荀子的观点,C是墨子的思想,D 是法家的思想,均与孟子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3.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 以“仁”为思想核心 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一定程度体现个人修养,A项排除;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B项正确;材料“仁以为己任”不能体现“仁”的思想核心,C项排除;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D项排除。故选B。‎ ‎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该主张可概括为 A. 天人感应 B. 君权神授 C. 大一统 D. 天人合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可知,材料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反映了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正确;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问题,排除B;大一统指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董仲舒分析解答。‎ ‎5.因为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说明 A. 儒者重视诗词创作提高政治素养 B. 理学研究方式影响了诗词的创作 C. 理学融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 儒者希望能积极干预政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因为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的诗作,表现出典型的“即物观理”式的人生思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诗歌创作领域,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诗词体现出的鲜明的理学倾向,A、C、D三项中“以期提高政治素养”“积极干预政治”“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为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结合所学理学思想的影响分析解答。‎ ‎6.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句话反映的是 A. 荀子的“君舟民水”‎ B. 朱熹的“理学”‎ C. 王阳明的“心学”‎ D.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要想得到‘良知’”,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C正确;荀子的“君舟民水”、朱熹的“理学”、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与“良知”信息不符合,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要想得到‘良知’”,联系所学王阳明的思想分析解答。‎ ‎7.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宋明理学 C. 提倡公平法治 D. 以天下为己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反映了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公平法治的主张,故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 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C.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 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从根本上说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和西学无关,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逐步解体,故D项错误。‎ ‎9.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A. 平等自由理念 B. 崇尚理性之美 C. 开放包容精神 D.‎ ‎ 注重功利实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说明对理性的崇尚,体现了古希腊崇尚理性之美,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平等自由理念和开放包容精神,排除AC;材料体现不出功利实用的信息,排除D。‎ ‎10.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重辩论技巧传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口头论辩能力为重点。由此可知,智者学派教育活动 A. 适应了当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B. 有利于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C. 使哲学成为了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 体现雅典教育以培养演说家为主要目标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重辩论技巧传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口头论辩能力为重点”并结合所学可知,智者运动是在古希腊民主政治高峰时期产生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参政能力以适应当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A正确;智者运动注重功利,忽视道德,不利于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B错误;使哲学成为了真正研究人的学问的是苏格拉底,C错误;雅典教育是以培养公民参政能力为目标,D说法错误。‎ ‎【点睛】智者运动的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11.“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材料反映苏格拉底主张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人要做正义而美好的事情,美德即知识,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不是苏格拉底的主张;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C 选项与题意相反,不是苏格拉底的主张,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文化因素是 A. 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 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 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 教权被世俗政权取代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天主教逐渐遭到人们的反对,社会价值观逐渐从禁欲主义转变为以人为主的人文主义思想,因而绘画的对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没有发生改变,仍然信仰上帝,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而是强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排除C。文艺复兴时期,教权依然凌驾在世俗政权之上,排除D。‎ ‎13.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经过宗教改革后,教徒和上帝之间的联系没有教会这个中介存在。宗教改革后教徒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中介的作用,因此是对教会权威的挑战。故D项符合题意;教阶制度并未被废除,宗教仪式仍然存在,只是略有简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后教徒“直拨上帝的热线”说明他们与上帝直接对话,他们仍然信仰上帝,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提到《圣经》,故C项不符合题意。‎ ‎14.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促进思想解放 D.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在反封建王权和教会特权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构想,故D正确;A项无法体现“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排除;B项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促进思想解放属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者共同的地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解答。‎ ‎15.康德说自由“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所以理性也给出了一些规律,它们是一些命令,亦即客 观的自由规律,它们告诉我们什么是应该发生的,哪怕它们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生”。其意在强调 A. 人人自由平等 B. 法律至高无上 C. 理性下的自由 D. 人要积极反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自由“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所以理性也给出了一些规律”可知康德认为自由应服从于客观理性,故C项正确;题干未体现自由平等思想,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法律,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对反思的重视,排除D项。‎ 故选C ‎16.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 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 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盘针在中国和外国作用不同,说明罗盘针的不同际遇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这决定了这一先进科技能否发挥作用,故D 项正确;仅由“中国用罗盘针看风水”一事并不能推出中国迷信思想盛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海外掠夺和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但是此项只解释了“外国用罗盘针航海”,并不全面反映材料内容的实质,故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科技,水利灌溉、农业工具等均与机械技术有关,此项表述不符合事实,故C项错误。‎ ‎17.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可知,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明确信息可以判断是活字印刷或雕版印刷,排除A项;B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说明书坊类型为私营手工业,排除D项。‎ ‎18.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 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 ,这表明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正确;据材料“医术”、‎ ‎ “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不是道德教化,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但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医者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D错误。‎ ‎19.中国文学中,无论是小说、散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多以“风”、“月”、“花”、“树”、“山”、“水”、“鸟” 等词汇居多,究竟是什么树、什么花、什么鸟、何等的风,却写的很少,这说明中国的文学 A. 忽略客观描述 B. 重视心理想象 C. 取材自然风光 D. 形式种类多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多以“风”、“月”、“花”、“树”、“山”、“水”、“鸟” 等词汇居多,究竟是什么树、什么花、什么鸟、何等的风,却写的很少”可知中国传统文学注重写意,通过心理想象阐发情感志向,故B项正确;A项,题干并非批判古代文学作品对客观描述的缺失,排除;B项,材料表明中国文学借自然风光以明志,但非取材自然,排除;D项,题干不能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形式多样,排除。‎ ‎2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賦、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解析】‎ ‎【详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楚辞,故C正确,ABD错误。‎ ‎21.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 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C.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D. 文字书写工具不同 ‎【答案】B ‎【解析】‎ 图片显示出“马”字体不断演化的过程,体现出由繁到简的过程,适应了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故B正确;材料体现是书法演变,不是书写材料变化,故A错误;C属于现象不是原因;书写工具不是书法演变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22.下图为元代王冕《墨梅图》及题诗,它们反映出 ‎ A. 诗画结合创作模式的开启 B. 写意成为国画的主要表现技法 C. 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文化需求 D. 理学观念与艺术创作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墨梅图》可知,“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在中国画中蕴藏着中国文人不屈的民族气节,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元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一些中国文人通过绘画等形式展现民族的气节,这是宋明理学对中国画影响的体现,故D项正确;诗画结合创作模式的文人画在元朝之前就存在,A项错误;BC两项和题干无关,排除。‎ ‎23.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此处的“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是指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D. 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是17世纪最为辉煌的科学成就。他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是在 16 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中后期,依靠的是经验技术而非科学理论,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于1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该理论( )‎ A.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B.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D. 解决了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空的相对性”等内容可知,该理论是相对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故A项正确;伽利略通过实验,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B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故C项错误;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要求学生结合相对论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2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里的“它”是指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电磁感应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1782‎ 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将蒸汽机的动力臂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为连续均匀的圆周运动,这样就可以驱动其他的机器工作。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故选A。BCD三项出现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晚于蒸汽机,排除。‎ ‎26.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 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 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 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 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表明,刚开始“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新人类愿意使用网络购物”,即网购参与者较少,但其通过支付宝的研发,克服了其缺点,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说明科技的发展使网购得到人们的认可,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7.“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作为近代中国初期时代最强音,成为了众多仁人志士学习西方的执着初心。对这一思想进行系统阐述的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变法通议》 D. 《敬告青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材料中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B正确;《四洲志》是林则徐的著作,没有提及该思想,A错误;《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主要宣扬变法的思想,C错误;《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报刊,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D错误。‎ ‎28.《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是要改革 A. 教育制度 B. 科举制度 C. 文化制度 D.‎ ‎ 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改革,实践了梁启超的思想。题文中的“在变官制”说明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治制度,D正确;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和文化制度不符合材料中根本制度的内涵,A、B和C错误。‎ ‎29.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选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B选项错误;C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提取关键材料信息“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结合题干的时间“1924年”、人物“孙中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0.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新文化运动重建的现代价值原则主要是 A. 自由与法治 B. 民主与科学 C. 人权与平等 D. 理性与科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B选项符合题意;自由与法制、人权与平等和理性与科学不属于新文化运动重构的现代价值,ACD选项排除。‎ ‎31.1919年,李大钊在与胡适先生的辩论时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拿它来做工具,用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民族独立和救亡问题。由此可知,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 A. 理论与实践有脱节倾向 B. 有利于解决中国问题 C. 尚未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 只适合解决具体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争论中李大钊要“拿它(马克思主义)来做工具,解决中国社会的民族独立和救亡”,说明在李大钊看来,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B项正确。要改造中国社会的观点不存在和实践脱节问题,A项错误,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李大钊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社会的民族独立和救亡问题”不符。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 ‎32.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路线 C.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走自己的道路”可知两者都强调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故A正确;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的主张,与毛泽东无关,故C错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毛泽东无关,故D错误。‎ ‎3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成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理论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成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理论,故答案为B项;毛泽东思想是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排除A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排除D项。‎ ‎34.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是 A.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以人为本 C.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C正确;A是三个代表的内容,排除;BD不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联系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分析解答。‎ ‎35.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 A. 贫穷与富裕的矛盾 B. 中华民族复兴梦与美国霸权主义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正确;A、B 与材料不符;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C与题意不符。‎ ‎【点睛】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6.“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这首悼词悼念的是 A. 李四光 B. 华罗庚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可知,这位科学家是两弹元勋邓稼先,故C正确;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华罗庚是数学家,袁隆平是生物学家,三人均不符合“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联系所学邓稼先的科技成就分析解答。‎ ‎37.‎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堪称中国航天领域巨大里程碑。下列史实标志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了航天时代,故选B。原子弹和氢弹的试爆成功均不是航天领域的成就,排除A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飞行成功,意味着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此时的中国早已进入航天时代,并且大大地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排除D。‎ ‎38.横向打通模块,制作年代尺有助于历史学习。根据下列年代归纳史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条件 B.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我国外交的发展 D. 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在中国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取得成功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随后与107个国家建交,故C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90年代,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载人航天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朝朝多极化方面加速发展,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D不符合题意。‎ ‎39.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从1964年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面对这一世界难题,他走进水稻的莽莽绿海;头顶烈日,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走遍南方沼泽湿地,苦苦寻觅。终于有一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后历经10年磨难,终于培育成功。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9月29日荣获“共和国勋章”。材料从根本上体现了袁隆平 A. 爱国主义精神 B. 国际主义精神 C. 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D. 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袁隆平面对世界难题,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粮食短缺问题,解决“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正确答案应选A项;袁隆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但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排除B项。CD项属于工作态度,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 ‎40.20世纪60年代,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A.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C. 杂交水稻―南优2号 D.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药物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答案为A;1983年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排除B;1973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南优2号,排除C;21世纪初依靠基因工程技术药物研究,排除D。‎ ‎41.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A. 工业化建设成就 B.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特区精神”经过了2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而产生的;“载人航天精神”提出于2005年,继承了建国以来精神财富,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由此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新中国6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D项正确;“大庆精神”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成就,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故B错误;“特区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故C错误。‎ ‎4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十几年间,整个国家从上至下都笼罩在一种激昂、兴奋,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毛泽东的文化理想主义追求有着直接关系。这一文化艺术氛围主要得益于 A. “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繁荣 C. 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并作为党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指导方针,令全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心潮澎湃、激情涌动,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的繁荣,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繁荣是这一文化艺术氛围的表现,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是这一文化艺术氛围出现的背景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43.下表是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比较,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1965年学校数(所)‎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65年在校生数(万人)‎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434‎ ‎1947年的1.1倍 ‎67.4‎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80993‎ ‎1949年的14.1倍 ‎1432‎ ‎1946年的6.9倍 小学 ‎1681939‎ ‎1949年的4.9倍 ‎11620.9‎ ‎1946年的3.9倍 A. 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表格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17‎ 年,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小学教育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故选A。“双百”方针是指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科学上“百家争鸣”,与教育的发展无关,排除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均在改革开放之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D。‎ ‎44.“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国家启动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A. 完成“十三五”计划 B. 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C. 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并结合启动时间1995年可知,211工程的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选项D正确;“十三五”规划时间是2016-2020年,选项A排除;“双百”方针重新落实是在文革结束后,排除B;选项C表述绝对,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能将材料中的时间1995年和“211工程”结合起来分析。‎ ‎45.一战后,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复杂而艰难的时代,精神生活经历了一场危机突出表现为消极主义,惶惶不安并着迷于各种非理性力量。下列作品能反映这一时代精神的是 A. 《等待戈多》‎ B. 《悲惨世界》‎ C. 《西风颂》‎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一战后,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充满了幻灭和危机感,促进了欧洲大陆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等待戈多》体现了现代主义影响下“反传统”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与题干不符合,排除;D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63—1869年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排除。‎ ‎46.‎ 某一美术流派的艺术家们“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定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一美术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印象主义美术流派。根据“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印象主义画派的特点,不符合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故排除A、B、D项,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内容在于“把握色彩”、“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据此可判断是印象主义美术流派。‎ ‎47.他与命运不屈抗争,用欢笑对人生;他留下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大量作品。他就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A. 贝多芬 B. 小约翰·施特劳斯 C. 威尔第 D. 柴可夫斯基 ‎【答案】A ‎【解析】‎ ‎【详解】《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他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故A符合题意;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大量艺术歌曲,有《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圆舞曲之王”,故B不符合题意;威尔第是西方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代表作是《茶花女》,故C符合题意;柴可夫斯基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天鹅湖》,被誉为“旋律大师”,故D不符合题意。‎ ‎48.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 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 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 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 推动世界价值观融合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 “除了……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可知,好莱坞电影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强调科技“主导”,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精髓”并非分析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B项错误;材料重在分析美国电影的发展和特色,不是分析其影响,说好莱坞电影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9.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 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答案】(1) 起因: 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 ‎ 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 ‎(2)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 占统治地位。‎ ‎【解析】‎ ‎【详解】(1)起因:依据材料一中“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认为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思想主要是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到启蒙运动时期则发展为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2)原因:依据材料二“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只限于“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程朱理学控制到经济基础尚未形成等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 ‎50.中国古代科技曾遥遥领先,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列举一例宋朝的“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明清之际,一些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总体来看,明清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清代是中国科技衰落的时期,这种衰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科技不发展了,甚至倒退了,而是说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慢了,比历史上其他时期慢了,比同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慢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缓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活字印刷术(或指南针);对传播知识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或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 ‎(2)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由领先于世界到逐渐落伍(或被超越)。‎ ‎(3)八股取士、闭关自守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的加强等 ‎【解析】‎ ‎【详解】(1)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作用:根据题干要求“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 ‎(2)特点:根据材料“一些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可知,明清时期科技发展呈现出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根据材料“明清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 比同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慢了”可知,这一时期科技发展水平由领先于世界到逐渐落伍(或被超越)。‎ ‎(3)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制度(八股取士)、对外政策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经济形态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的加强等角度回答。‎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历史上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有识之士都能根据时势提出自己的应对之策,来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需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材料二 “我中国标本宜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也耶。亟宜一变旧法取法于人,以收富强之实效。一法日本振工商以求富为无形之,一法泰西讲武备以图强为有形之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对自然的认识及对改造自然的观点,这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面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面临的新变局,郑观应的应对之策。分析他的理想未能实现的原因何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在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制度的不断碰壁中,我们应该传承中国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1)认识: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观点: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精神面貌:积极处世。‎ ‎(2)应对之策:标本兼治(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目的:国家富强。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3)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批判继承中西文化。‎ ‎【解析】‎ ‎【详解】(1)认识:根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得出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观点:根据“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得出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精神面貌:根据“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得出积极处世精神面貌。‎ ‎(2)应对之策:根据“中国标本宜兼治”概括得出标本兼治。目的:根据“以收富强之实效”得出国家富强。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等角度分析总结。‎ ‎(3)精神: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批判继承中西文化等角度分析解答。‎ ‎5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 材料四: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方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异同。‎ ‎(4)依据材料四,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这两步是如何完成的?‎ ‎【答案】(1)物质层面: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各举一例即可。)‎ ‎(2)变化: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主张推翻帝国主义。理论:新三民主义。‎ ‎(3)同: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异:材料三:“城市中心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完成: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第二步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物质层面指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和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指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精神层面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2)变化:根据“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得出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根据“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得出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主张推翻帝国主义。理论:结合所学,为了反帝反封建,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3)同:根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得出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异:材料三:根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得出“城市中心论”;毛泽东:根据“以乡村包围城市”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步指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第二步是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