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这段史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 当时贫富差距很大 B. 启取得统治地位依靠的是宗法关系 C. “家天下”制度的开始 D. 禹大公无私,把王位传给大家信任的人 ‎2.据考证,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相距甚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 )‎ A.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 西周出现的青铜文明高度发达D.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 ‎3.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郜,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 B.国家机构设置合理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中央官制日渐完善 ‎4.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土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C.科举制进一步推行 D.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品”是我国古代官更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 B.官员层级设置调整 C.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D.废丞相,权分六部 ‎7.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 )‎ A. 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D.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8.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一规定 A.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 B.宣扬了平等意识 C.致力于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D.强调法治的理念 ‎9.《十二铜表法》规定:要式行为(具备特定的法定形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A.强调法律至上 B.重视个人信用 C.提倡人人平等 D.注重社会和谐 ‎10.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联邦法律的 A.公正性   B.至上性    C.多样性    D.民族性 ‎11.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 )‎ A.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B. 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 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12.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随后他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国( )‎ A. 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B. 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 宰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D. 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 ‎1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科学技术的“堂堂正正之技”。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 C. 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D. 确立了对外开放原则 ‎14.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1868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驻地移至南京,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这种变化反映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清政府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D.政府重视东南赋税收人 ‎15.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 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 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7.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共 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 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 ‎18.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19.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根据“三三制原则”成立根据地政权属于 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峙的全国性政权 B.隶属于国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C.是苏联领导下的工农民主联合政权 D.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 ‎20.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1.《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2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的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表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 B.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 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23.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结果说明当时(  )‎ 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 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24.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 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  )‎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 ‎25.右图所示的城市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①设立的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B.对②的开发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C.对③的开发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D.在④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6.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 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27.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28.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琦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B.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C.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29.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材变迁之风 A.推动亚非国家确立民主政治 B.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C.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 D.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 ‎30.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31.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 关系 ‎50-60 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32.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C.世界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D.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其中35题和36题为选做题,15分,请任选一道作答,不重复计分)‎ 33.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三 ‎ ‎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以下为选作题(15分),请任选一题作答。多答不重复计分。‎ ‎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晁错“纳粟授爵”‎ 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与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6分)‎ ‎3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马丁·路德·金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 192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 ‎ 1954年,就任南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牧师。‎ ‎ 1955年,为反对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的规定,领导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长达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市在交通工具上的种族隔离非法。‎ ‎ 1957年,当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成为南方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导人。‎ ‎1960年,在多地领导以“入坐”等方式反对餐馆、图书馆、电影院实行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被捕入狱。‎ ‎ 1963年,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进行抗议活动。‎ ‎ 1963年,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不久,国会通过有利于黑人的民权法案,其中包括“保证一切人平等地进入公共设施”等内容。‎ ‎ 1965年,在赛尔马领导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的和平游行。‎ ‎ 1966年,领导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的活动。‎ ‎ 1968年,遇刺身亡。‎ ‎ ——摘编自C.S.金《自由之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作用。(8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1-5CACCD 6-10DDCBB 11-15ABCAB ‎ ‎ 16-20BACDA 21-25DABBC 26-30BDADC 31-32CD ‎33.(25分)‎ 答案:‎ ‎(1)特点:参照西方法律编纂。(2分)‎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 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3分)‎ 直接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分)‎ ‎(2)原因: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4分)‎ 条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 (3) 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 ‎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 ‎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4分)‎ 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4分)‎ 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4分)。‎ ‎34.(12分)‎ 参考答案:‎ 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分) ‎ 论证: ‎ 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 ‎ ‎(举议会改革的例子或政体特点的例子亦可 )‎ 例二:美国 《1787年宪法》 ‎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和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 例三:法国 1875宪法的制定 ‎ 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 ‎ ‎(任举两个国家例子,共10分)‎ ‎35.(15分)‎ 答案:(1)措施:“纳粟授爵”(允许富商高价向农民买粮并输送至边关。依照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十八等爵的爵位。)(3分)‎ 背景:汉初,经济上:社会经济凋敝,国库空虚,国家财政困难,负担沉重;‎ 政治上:诸侯国势力膨胀(军功集团势力较大),威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军事上:北方边境受到匈奴的严重威胁。‎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经济上:增加国家收入,减轻国家负担;‎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基础;‎ 政治上:弱化军功集团的政治影响力,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军事上:巩固边防。‎ ‎(6分,每个角度2分,每个角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 ‎36.(15分)‎ 答案:(1)规模扩大,由地方发展到全国(3分),由争取社会权扩大到争取政治权利。(4分)‎ ‎(2)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明确的目标;采取了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斗争方式,比较可行,能够为各阶层广泛接受;运动取得一定成果。(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