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历史试题 ‎(请注意:本试卷共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答案】B ‎【解析】孔子站在贵族阶层角度提出仁的学说,但是爱是有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阶级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因此阶级的差别是造成思想差异的根源,故答案为C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排除A项;B项不是根源,排除;二人均是针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状况提出各自的主张,谈论的问题相同,排除D项。‎ 点睛:本小题属于对比型试题,二者的不同点有许多,要注意题干所问“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 25 - / 25‎ ‎2.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道德教化 B. 兴办教育 C. 克己复礼 D. 礼法并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 A. 主张政治改良 B. 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 C. 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 D. 主张复古倒退 ‎【答案】A - 25 - / 25‎ ‎【解析】由材料“但有所损益”“也有所损益”可以看出,孔子强调改良,故A项正确。题干的重心是强调夏、商、周三代制度在集成过程中的改良,故BCD三项错误。‎ ‎4.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说的是顺其自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符;《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故B项正确;《论语》是儒家思想经典之作,《墨子》是墨家著作,《韩非子》是法家著作,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5.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 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B. 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 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 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B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制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A项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很好的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6.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窦娥因含冤而死,以致上天为之悲愤,为之动容,而六月下雪,楚州大旱,体现出了儒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所以选D 考点: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7.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 A. 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 B. 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 C. 突出人伦道德观念 D. 顺应“三教合一”潮流 ‎【答案】B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由题干中“天不变,道亦不变”、“ 正法度之宜”等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8.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这种经济现象在思想上的反映就是主张工商皆本以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故B项正确;A项强调学以致用和务实的精神,CD项强调政治变革,这是经济发展的政治要求而非经济本身的发展趋势。‎ ‎9.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 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 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 25 - / 2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用以指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 ‎10.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 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 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 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 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答案】B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在不断传承发展的,但已经沦为维护统治、服务专制皇权的工具,到明清更加明显,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适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而不适合汉代至明清的主流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特点而非总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紧随世界潮流”,到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 ‎【名师点睛】明初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对教化的重视,使儒学的忠孝思想在明朝知识分子的头脑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虽然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其统治也江河日下,但在儒学的哺育下,许多知识分子把儒学倡导的忠、孝当成毕生奋斗目标,并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忠臣,加强了皇权。‎ ‎11.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①③根据题干“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作为正宗,认为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亵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王阳明与朱熹的观点明显不同,即①③均正确;②题干中无法得出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故②错误;④题干中朝鲜使者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是在亵渎程朱理学,并非背叛儒学,儒学范围较大,并非只包括程朱理学,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故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2.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信息,排除A;BC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故选D。‎ ‎13.‎ - 25 - / 25‎ ‎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小国寡民,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老子希望回到原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古希腊雅典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促成民主政治的建立。屈原的美政、罗马法的基础都不是小国寡民,而是统一的大帝国。故答案选D。‎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14.‎ - 25 - / 25‎ ‎ 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C ‎【解析】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即强调人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故C选项是正确的;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5.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为“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故而有了“五经”。《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A项,结合所学知识,《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五经”里记载了儒家奉为典范的古代圣王的言行,系孔子所编订,二者都体现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B项,如材料所述,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五经”属于儒家经典,所以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虽产生于春秋末期,但儒学的思想则产生于更为久远的历史传统。正如《尚书》等五部经典一样,其内容多涉及“三代”史事。故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时间上已不符合“三代”范畴,不在“五经”之列。故C项正确。D项,汉朝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可见儒学传统并没有断绝。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6.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C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 “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17.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孟子“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18.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25 - / 25‎ A.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故C项正确,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19. 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 教派内部的派系斗争 B. 世俗封建主与教会间的争权斗争 C. 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C - 25 - / 25‎ ‎【解析】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的反封建斗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宗教改革不是教派内部的派系斗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改革不是封建主与教会间的争权斗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一个结论——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20.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宗教改革,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所以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21.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 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 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 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 25 - / 25‎ D. 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说明上述六种不被重视或者说是被冷落的,这些都是儒家比较提倡的,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在秦国的处境 ‎22.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 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 孔子被统治者披上神话的外衣 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 皇帝借尊孔来提高个人的声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历代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的提高,目的是宣扬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为维护专制集权服务。帝王这样做的结果是不断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23.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 25 - / 25‎ A. 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 B. 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 C. 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D. 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即可,ACD都表述正确,B表述有误,战国时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而非荀子,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在伦理观上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演变历程 ‎24.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材料中所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A. 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B. 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C. 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D. 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答案】C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穷理以致其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可以判断该儒学家是朱熹。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A指的是孔子;B是董仲舒;D是顾炎武;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25. 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该思想家可能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顾炎武 ‎【答案】C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26. 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 A. 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 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C. 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 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答案】D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朱熹强调三纲五常的地位,是礼的纲领。结合所学,三纲五常又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象征,朱熹的话正是体现了其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A项只是表面含义,不能体现主旨;B、C项从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27. 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这里的“彼”指的是 A. 程朱理学 B. 陆王心学 C. 佛教 D. 道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材料中的追求“自然、自得”,体现了陈献章追求内心的修养,体现了心学的思想主张;程朱理学学的格物致知、格物穷理思想方法的支离破碎的特征,故“舍彼之繁”指的是程朱理学。故选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28.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 25 - / 25‎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 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B项中“效仿西方制度”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明清儒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C项中“否定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D项中“主权在民”的主张并不是黄宗羲的,故排除。本题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29.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A. 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 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B - 25 - / 2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没有受到西方学说的影响,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并不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特点 ‎30.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 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题干强调的是“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A项强调的是儒学思想的发展,故排除。紧扣题干中的“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强调了程朱理学注重气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B项体现封建统治方面,故排除。C项体现知识阶层方面,故排除。因此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 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25 - / 25‎ 材料一“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二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材料三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儒、法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问题: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 ‎(2)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史上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的儒、法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孔子:“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兼爱”、“非攻”。‎ - 25 - / 25‎ ‎(2)出现“百家争鸣”。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3)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解析】(1)根据“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孔子提出了“仁”思想;根据“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可知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根据所学可知孟子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派别,各个思想彼此交流发展,由此进行说明。第二小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处于社会转型,为文化觉醒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经济上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注意考查儒家和法家思想对后世而不是在当时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25 - / 25‎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案】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不同点: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探究外物,格物致知;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 25 - / 25‎ ‎【解析】(1)第一小问题根据材料一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入手,注意材料信息“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等。第二小问从万物本原(本体论)与认识论进行区分,注意材料信息“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3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答案】(1)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2)实质是指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 25 - / 25‎ 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 ‎(3)肯定了人的价值,打破了教会迷信,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反封建斗争起了进步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可知是普罗泰格拉。第二小问著作结合所学从“人是万物尺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崇尚科学,追求知识;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禁欲主义。‎ ‎(3)本问考查的是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人文主义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工具;打破了教会权威和封建愚昧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25 - / 2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