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

2014 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 12 题,48 分) 24.中国的道教被国外部分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证 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纸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解析:抓住题中两个关键词“道教”、“科学”,也就是和道教有关的科学发明。火药是中国 古代炼丹家(和道教有关)在炼制丹药时的意外发明,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 项;其余三项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5.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 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 极意义主要是( ) 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解析:“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是指秦朝时在其统一的领土范围内, 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这在实质上是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AC 两项对这一 转变现象的分析错误;B 项是转变的原因而非意义。 答案:D 26.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 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 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 罚金后释放。这一现象说明汉初( ) A.减轻刑罚,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依法治国,尊重百姓 C.国力强盛,不与民计较 D.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仁政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西汉等封建王朝在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是人治,“依法治国” 表述错误,B 项被排除;C 项“国力强盛”、D 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西汉中期汉武 帝时期的情况,不符合汉初文帝时的国情,CD 两项被排除;A 项既是对题中材料的准确分析, 也符合汉初国情及“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A 27.“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 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雅典民 主政治的优势主要在于( ) A.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C.能充分调动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D.有利于实现民主 解析:“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重点强调了雅典民主政 治的积极作用;A 项“全体雅典人”错误,应该是雅典公民的民主;题中材料未体现“小国 寡民”的城邦民主,B 项错误;D 项在实现民主的对象及阶级属性等方面都不明确。 答案:C 28.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 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解析: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因为在长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形态中,牛耕是最 主要的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牛主要是耕作用牲畜而非食用牲畜,即本题正确答案为 A;C 项是表面现象,且不是东西方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BD 与题中所述现象没有明显 的必然联系。 答案:A 29.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 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 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政治制度……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 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既点明了中国学习西 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也点明这种学习缺乏与中国历史传统的融合,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符合这项认识的只有 C 项。 答案:C 30.分析下表我国各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 年 43.3℅ 31.2℅ 25.5℅ 1960 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B.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C.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解析:从表格中 1957—1960 年,农业下降明显,轻工业增长缓慢,重工业增长迅猛;可知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时期),由于“大跃进”等经济上的“左”倾错误,使中 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ABC 三项表述既不能准确反映表格的内容,也不符合 这一时候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 答案:D 31.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 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 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 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 能直接影响( ) 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解析:“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中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开始的时间,“技艺、铣具和器械” 强调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强调工业革命的自由 劳动力条件,综合判断为 B 项;ACD 三项不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原因,而是工 业革命的结果。 答案:B 32.陈独秀曾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 归于消灭。”陈独秀批判孔子思想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 A.三权分立学说 B.马克思主义 C.社会契约论 D.社会进化论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可判断为把生物进化论引入到社 会人文领域,即社会进化论,这正符合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A、C 两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的启蒙思想;B 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运动以来)指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都不符合本题题意。 答案:D 33.图 7 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原因 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B.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确立 解析:从图 7 来看,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期是 1981—1985 年,这一时期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1984 年开始),正确答案为 A 项。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已经开始,B 项说法错误;C、D 两项在图 7 中无从反映。 答案:A 34.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 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 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围绕国家利益在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D.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解析:近年来,很多国家之间由“冷战”时期的对立、紧张关系演变为“碰撞中磨合”“竞 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正是国家利益决定主权国家外交政策调整这一原理的体现; ABD 三项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国际关系内容多样化”、“世界经济一体化”都不 能从题中材料直接体现。 答案:C 35.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 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 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以下与这位文学家的写作风格相似的作品 是( )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等待戈多》 D.《老人与海》 解析:本题材料节选自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第二自然段,原文: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 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 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 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 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 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 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 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而 B 项是 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 一部代表作,故两者有相似的写作风格;A 项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CD 两项现代主义戏剧 和小说。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第 40 题 25 分,第 41 题 12 分,第 45、46 题任做一题 15 分,共做 3 题,52 分) 40.(2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 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 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 兴中国传统文化。……“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 ——高强《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 材料二: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 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 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 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 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 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意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 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 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 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 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 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6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 这种“大民族主义”观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10 分) 解析:本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理论性强,难度较大。(1) “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可知梁启超前 外来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夷夏观结合;“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 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可知“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内部凝聚力”这一点特点;“汉族是民族 共同体的中心”可知突出汉族的主体地位。至于原因,可从外来思想冲击、民族危机严重、 政治斗争需要、经济发展推动等角度概括。(2)材料二主要强调的不是西方思想的影响,而 是强调个体利益让位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让位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从而得出本题特征。这 一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意识和近代民族危机相结合的产物,既要点明这一特征 对民族、国家利益的保护和促进,也要认识到这种轻视、忽视个人独立和解放的思想对中国 现代化深入发展的阻碍作用。 答案:(1)特点: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合;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 内部凝聚力;突出汉族的主体地位。(6 分,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冲击;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需求;反对 革命派“排满”式的狭隘民族观念的政治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推进中国近代化 的重要前提。(9 分,任意三点即可。) (2)特征: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人的解放日益让位于民族与国家的解放的特征。 (1 分) 原因: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富“集体主义”的资源,关心国事民生长期以来成为中国传统 思维的重要前提;近代以来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最重要的时代主题并一以 贯之;这种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的条件又导致了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不仅保护了传统性而且强化 了对国家民族富强的终极追求。这一切都造成了高度关注重民族、国家解放而相对弱化了对 个体自由独立的追求。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近代历史特征决定的。对于民 族危亡的缓解和赢得民族独立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人自身独立和解放的忽视不仅有碍于对 西方现代文明的完整准确理解,更使“民族主义”内涵显得单薄,从一定意义上义阻碍着中 国现代化的深入。(9 分) 41.(12 分)自古以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持续一百多年的“礼仪问题(围绕中国天主教徒对祖先的崇拜,对孔子的祭祀,关于天主的 译名等问题展开)的论争成为中国哲学传入欧洲的绝好机会,它带给欧洲思想界极大的刺激, 带来反神学、反宗教的理论武器,这一无神论的儒学实际上已经成为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 “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孔子的哲学理性观也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 其影响遂及于法德英各国,虽然各国所受影响不同,而要之以异端的孔子作为他们对宗教主 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讲演《中国文明》也说:“当余发 现十八世纪西洋思潮多系溯源于中国之事实,余极感欣慰。……十七世纪中叶耶稣会友,群 将中国经籍译成西文,中国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学乃得以输入欧洲。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 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后者,固皆深有感于孔子之学说,而曾三复 致意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约瑟教授“……极感欣慰”的理解和认识。(12 分) 解析:重点理解题中材料的关键信息。“无神论的儒学实际上已经成为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 “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孔子的哲学理性观也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 一……”,说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有重要的影响;总的来看,李约瑟从中西 文学交流、融合的角度,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及其对欧洲社会发 展的重要影响。做好本题一定要用好文明史观指导下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的观点。 答案:理解和认识:李约瑟教授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 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无神论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反对宗教神学的理论武 器和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及后来各种进步运动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 (12 分) 45.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 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把家庭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引入集体 经济,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户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又坚 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必要的统一经营。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的具体 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 命力。这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举,是集体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绝不是解决 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动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材料二: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 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 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 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及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并谈谈 你的认识。(7 分) 解析:(1)只要能够寻找材料一中的有用信息即可直接利用这样的信息答出特点:以家庭联 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户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可从农民的 利益、农业的发展(局部看待)和改革的本质及长远影响(从本质、整体、长远等角度看问 题)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成分、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责任制 的多样性等角度归纳共同点,任答两点即可。关于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最好答出改革的 前提、改革的思想方法、改革的长期关注重点等中心词。 答案:(1)特点: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有了生产 经营自主权。(4 分) 意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4 分) (2)共同点: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注重调动个体生产者的积极性;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 任制。(4 分)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注重改善民生等。(3 分) 46.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 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 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演说 材料二: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甘地《青年印度》1925 年 2 月 26 日,第 73 页” 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回到纺车去”成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 号,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成为他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 66 页 (1)分别列举孙中山为达到材料一所说“三样目的”而进行的奋斗。(6 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资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孙中山和甘地的异同点。(9 分) 解析:(1)结合必修三和选修四的相关知识,认真阅读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可知:民族革命 重在反满清封建统治;政治革命重在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维护民主共和;社会革命重 在关注民生、发展社会经济。 (2)结合两段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孙中山、甘地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两人的历史地位、 两人的阶级属性和共同主张等角度回答共同点;从材料二可知甘地的反暴力斗争主张,这与 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主张相反;从材料三可知甘地“手纺车运动”西方先进文明,这与孙中山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技术等主张相反。 答案:(1)民族革命:领导辛亥革命;政治革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等;社会 革命:提出《实业计划》,规划中国工业化的道路。(6 分) (2)同:基本都是同时代的人物(或都面临民族独立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两人都被本国人民 称为“国父”(或为人民所怀念);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都主张民族独立和发展。(回 答三点得 5 分) 异:为实现民族独立所采取的手段不同,前者主张暴力革命,后者主张非暴力革命;对西方 文明的态度不同:前者主张学习西方文明,后者排斥西方文明。(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