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2)

第28讲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 ‎ “蒸汽”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前提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进程 ‎(1)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建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动力: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 ‎(3)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3.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二)打造“世界工厂”‎ ‎1.条件 ‎ ‎(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4)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5)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6)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孕育 ‎(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过程 ‎(1)到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等,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 走向整体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前提条件 ‎(1)前提:欧美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2)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金:资本积累为新兴工业部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3)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3.影响 ‎(1)推动了钢铁工业、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变革。‎ ‎(2)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背景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概念阐释】‎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结束的标志是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名师指津】‎ 工业革命的特点 ‎(1)历程:从英国一国开始,到18世纪末,才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扩展。‎ ‎(2)部门:主要侧重于轻工业部门。‎ ‎(3)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易错辨析】‎ 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的几个误区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是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是汽车、飞机。‎ ‎(2)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特别提醒】‎ 正确区分世界市场的内涵 ‎(1)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名师指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名师指津】‎ 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 ‎(1)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直接掠夺。‎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商品输出,即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手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即以寻求投资场所、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 ‎【精巧点拨】‎ ‎“一、二、三”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二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2.概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并于20世纪初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美国的扩张 ‎(1)提出“门罗主义”,成立了“泛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控制拉丁美洲。‎ ‎(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和“门户开放”政策。‎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3)内容: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4.影响 ‎(1)积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2)消极: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和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答题术语]‎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2.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4.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型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 ‎1.圈地运动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2.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应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强调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倡导自由民主;二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三是思想上的“自由主义”,反对思想束缚,强调人性解放,个人自由。‎ ‎3.英国的近代化 罗荣渠先生把近代化进程的起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性的,一种是外源性的。内源性模式是指由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道路,简言之就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走向近代化;外源性是指外部刺激推动近代化。英国的近代化属于内源性。‎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史料一 ‎ ‎[论从史出] 伦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了英国工业实力的剧增、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强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史料二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探究:(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提示] 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史料三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探究:(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教你读史] 史料三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提示] 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 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 视角1 从综合链接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风力和水力等,所以工厂的设立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瓦特的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终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解题时往往结合蒸汽机的作用进行分析。‎ ‎[对点1] 蒸汽和电力作为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  )‎ A.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 ‎ D.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 解析:选D。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 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故D项正确。‎ 视角2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对经济结构、城市化、国际格局及社会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使用童工等。解题时,往往从逆向思维角度分析。‎ ‎[对点2] (2017·潮州模拟)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题中现象有助于英国加快环境立法的步伐,故D项正确。‎ 提升点二 单列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一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论从史出] 史料一主要说明了世界市场的积极作用,即世界市场对贸易的影响。‎ 探究:(1)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提示] 表现: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来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史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论从史出] 史料二主要说明了殖民侵略的双重性,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客观作用。‎ 探究:(2)史料二中“建设性的使命”的内涵是什么?‎ ‎[提示] 内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美地区旧的生产方式解体,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 ‎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3.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视角1 从史学研究角度命题 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高考命题多运用史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世界市场形成途径及过程的理解,特别是从因果联系角度,考查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对点1] (2017·北京昌平区质检)如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解析:选D。示意图反映了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 视角2 从多元史观角度命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高考命题可以从整体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积极影响;从革命史观角度考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掠夺;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解题时需结合相关史实,根据不同角度分析。‎ ‎[对点2] (2017·赣州高三摸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解析:选D。从“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可知世界联系的加强,反映出世界市场形成把工业文明的成果推广到世界各地,故D项正确。‎ 提升点三 综合视点——两次工业革命 从科技改变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两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融合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复习备考时,注意全面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运用多种史观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链接同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不同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 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 ‎ 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科技人员或工程师 成果 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 多数是科研产物,量多质高 开展国家 开始只限于英国,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 ‎ 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 产业部门 ‎ 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 ‎ 以重、化工业和电力工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 ‎(2)相同点:①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③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④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2.从新史观的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训练] (2017·晋中高三质检)1789年,英国大约生产1 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煤。当时有位诗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他写道: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修正你们的地图吧!新的城堡是秘鲁。这反映出(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实力的增强 B.英国掠夺海外资源满足工业革命需求 C.该诗人对英国煤炭产能的自豪 D.法国大革命减缓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 解析:选A。根据材料“1789年”,英国当时已经处于工业革命期间,且“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表明,英国实力在持续增长,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18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  )‎ A.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使大批“自由”劳动力涌入城市 C.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史上的圈地运动,使自耕农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破产沦为自由劳动力,部分流向城市,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圈地运动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业和农村扩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 ‎2.“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 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系家庭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 ‎3.‎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上表反映了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解析:选A。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 ‎4.(2017·武汉调研)1760年,除伦敦外,只有布里斯托尔的人口在5万以上。1841年,伦敦人口差不多有224万,是80年前的3倍;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9个,5万以上的有24个。这表明英国(  )‎ A.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B.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C.城乡结构明显改变 D.人口总量迅速增长 解析:选C。城市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这会改变城乡结构,故C项正确。‎ ‎5.(2017·洛阳统考)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 解析:选A。首先通过时间1890年、1914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合“禁止”“限制”推理出美国政府反对垄断,维护自由市场体制,故A项正确。‎ ‎6.(2017·顺德适应性考试)一战前,英、法、德三国国外投资总额为1 750—2 000亿法郎,按当时的低利率5%计算,每年的纯利润就达80-100亿法郎。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输出成为仅次于商品输出的殖民剥削手段 B.资本市场的竞争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D.英国对外投资的高额收入主要得益于制度设计 解析:选C。从“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可知,一战前资本输出是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手段,故A项错误;欧洲各国在资本市场的竞争,激化各国矛盾,但不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直接因素,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资本扩张,与材料中三国对外投资获利增加相符,故C项正确;英国对外投资收入高,源于当时英国经济实力最强大,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7·保定、唐山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 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 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飞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英国 骡机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93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轧棉机 ‎1807年 富尔顿 美国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 ‎1837年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炸药 ‎1870年 格拉姆 德国 电动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5年 卡尔·本茨戴姆勒 德国 汽车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1896年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解析:(1)根据材料一对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2)根据材料二,答题可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国家、发明集中的领域、发明者的身份、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度等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1)关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扫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自由主义兴起,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德意志统一,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加紧剥削工人阶级,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兴起,随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共产主义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演变为社会主义运动。‎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加紧对外扩张,激化了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如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2)特点: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发明也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主要发生在重工业及基础工业领域;③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者主要是有经验的工人或技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者则主要是科学家或工程师;④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已经紧密结合;⑤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清远高三调研)18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广阔的海外市场 B.市民生活需求 C.原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 D.优越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B。根据“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可知B项正确。‎ ‎2.(2017·合肥高三质检)《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解析:选B。按照材料意思,工人们从“家里”集中到工厂中,劳动状态从“自由自在”变成由机器所决定,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正确。‎ ‎3.(2017·临沂高三质检)19世纪初期,欧洲内陆的运输量出现史无前例的盛况,因而掀起改善陆路交通的高潮,但仍无法缓解货物拥塞的情况。这种情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大力保护关税使货物流通受阻 B.拿破仑战争导致港口贸易陷入困境 C.各国征收高额租税使运输成本提高 D.工业革命迅速扩展使各地产量大增 解析:选D。工业革命兴起之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原材料、商品的运输需求迅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交通建设落后于运输增长的需求,从而导致货物运输受阻的情况出现,故D项正确。‎ ‎4.(2017·上饶模拟)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  )‎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D.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解析:选D。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内竞争加剧,英国社会自上而下都害怕因为生育而失去已有的职位或工作岗位,故D项正确。‎ ‎5.(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 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解析:选A。从“1839年”,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社会角色转变,故是材料中女工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源,故A项正确。‎ ‎6.(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材料表明(  )‎ A.预测到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的差距 B.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 C.不发达工业国家以及非工业国家也将被迫卷入到普遍的竞争的斗争之中 D.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也会在内部产生类似于工业发达国家那种内在的矛盾 解析:选B。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可知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故B项正确。‎ ‎7.(2017·湖北优质高中高三联考)“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解析:选D。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材料中穷困潦倒没有贵族身份的人通过能力成为了权势顶峰,体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 ‎8.(2017·佛山高三质检)1846年废除《谷物法》之后,英国坚定不移地奉行自由贸易。蒸汽动力引起了海运和陆运的革命,1869年苏伊士运河和1914年巴拿马运河相继开通,极大地推动了洲际贸易。据经济利益关系推论,1914年以前的世界贸易和国外投资主要是在(  )‎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B.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 C.世界各国之间 D.亚非拉国家之间 解析:选A。据经济利益关系推论,世界市场形成前后,商品和资本最主要的流通地应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其经济发展规模和需求最大,故A项正确。‎ ‎9.(2017·济南高三期末)如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 解析:选C。a时期英国工业优势明显,故A项错误;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 项错误;a时段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 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全球联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10.(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选D。早期殖民扩张与“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生产被破坏,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反映的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1.(2017·滨州模拟)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解析:选D。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12.(2017·镇江模拟)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解析:选D。注意题干的时间是1901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蒸汽时代无关,选择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2017·鄂尔多斯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5年秋天,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爱尔兰,致使当年农民一无所获。马铃薯在1846年再度绝收,而饥荒持续着。对抗饥饿的办法显然是从国外进口谷物,以缓解爱尔兰的困境。问题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些进口物品必须被课以沉重的进口税。当时所谓的《谷物法》,便是一场长期论辩的核心。贵族阶层的地主希望保留这些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而由工业家所领导的反对联盟,则要求废除它们。随着爱尔兰的饥荒造成重大危机,最终马铃薯决定了这场论辩的胜负。经过1846年5月的一场表决,《谷物法》被废除了。‎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维多利亚王朝早期,当时人们广泛认为中产阶级正在取得胜利。人们说1846年废除《谷物法》削弱了土地贵族政治经济的支柱。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在1850年说:“唯一残留下来的贵族属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英国贵族的丧钟真得敲响了么?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疑问的。不过在贵族得以延长其统治和以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其继承者以前,丧钟尚未敲响。权力是和平过渡的,其回报是上流集团的新成员们在时间上给以宽限,并接受贵族的许多价值观念。双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淡化。1846年以后,地主们的利益不再那么明显地与工业或者资本相对立。大地主的收益越来越多地来自铁路、运河、矿山和在城市的财产。英国历史上乐于将新财富并入原有财富的模式,在18世纪晚期被地域上和宗教上孤立的工业财富的爆炸性增长破坏了,这时又完全恢复起来。实业家的孩子被允许成为上层阶级一份子的代价是放弃相对孤立的一个世纪里形成的、面向生产的文化。‎ ‎——摘编自马丁·维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除《谷物法》的社会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除《谷物法》的历史作用及废除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13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2)第一小问历史作用,联系材料二信息“大地主的收益越来越多地来自铁路、运河、矿山和在城市的财产”可知经济上有利于缓解饥荒,推动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土地贵族转变经营方式,投资于近代产业。联系所学和材料信息“双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淡化。1846年以后,地主们的利益不再那么明显地与工业或者资本相对立”可知政治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壮大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力量;思想上有利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接受贵族的价值观念。第二小问政治智慧,结合材料可知,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饥荒;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民主权利;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与传播。‎ ‎(2)作用:经济上,有利于缓解饥荒,‎ 推动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土地贵族转变经营方式,投资于近代产业。‎ 政治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壮大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力量。‎ 思想上,冲击了重商(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接受贵族的价值观念(或者贵族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化)。‎ 智慧: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 ‎14.(2017·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对比表(1890—1910年)‎ ‎           年份 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别 ‎1890年 ‎1910年 英国 ‎145‎ ‎171‎ 德国 ‎71‎ ‎112‎ 法国 ‎36‎ ‎47.9‎ 奥匈帝国 ‎19.7‎ ‎29‎ 俄国 ‎10.9‎ ‎30‎ 意大利 ‎4.5‎ ‎5‎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概括其中两个有关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论证。(12分)‎ 解析:首先,根据表格提取两则有效信息。1910年与1890年相比,表中所有国家的能源消耗数值都有增长。故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德国增幅最大,而意大利增幅最小,其他国家的增幅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又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存在不平衡。其次,要对两则信息分别加以说明。如:能源消耗多少意味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程度的不同,而表中欧洲主要国家能耗都有增长,说明各国工业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答案:信息一: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增长意味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都得到了增长,也就说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信息二: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多少意味着工业化程度的不同;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不同,也就说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不平衡。‎ ‎(注:此材料信息丰富,若答德国工业化发展最迅速、意大利工业化程度最低等,或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