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教案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2016·课标全国Ⅰ,35)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2.(2013·课标全国Ⅰ,32)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2017·课标全国Ⅰ,35)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2015·课标全国Ⅱ,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考点一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史论观点』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国家之间建构起超国家的地区合作机制,需要国家将某些主权让渡给超国家的地区机制,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这是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趋势。‎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欧洲议会 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议会,当时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个成员国的78名议员组成,1962年改称“欧洲议会”,它是欧盟三大机构(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之一,为欧盟的立法、监督和咨询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城市斯特拉斯堡。‎ ‎『史论观点』 冷战后国际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左右各国外交的最重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义的高涨。如何处理民族国家追求本民族富强而导致的相互碰撞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巧学妙用]‎ ‎【漫画证史】 “赶紧联合,求得生存”‎ ‎【轻巧识记】 欧洲“一体化”‎ ‎【易错提醒】 不结盟运动 ‎【思维导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漫画证史】 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 ‎ 《美日邦交之透视》   1987年《时代》封面 ‎★从漫画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轻巧识记】 苏联解体的原因 ‎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共同体 ③独立自主 ④民主改革 ⑤朝鲜战争 ⑥教育 ⑦第二 ⑧政治大国 ⑨美苏 ⑩1961 ⑪不结盟 ⑫国际经济新秩序 考点二 ①社会制度 ②波兰 ③戈尔巴乔夫 ④1991 ⑤“人权高于主权” ⑥2001 ⑦“一超多强” ⑧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考法1 史料主旨类——欧洲一体化进程 ‎【考题1】 (2017·海南单科,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答案 A ‎『』 ‎ ‎★明立意 从多极化趋势出现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中法”“苏联”“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 ‎★清误区 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适中。法国从国家利益出发,调整与中苏的外交关系,并不代表法国价值取向的改变,以偏概全,易错选D项。‎ ‎『』 欧洲联合的影响 ‎(1)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 ‎(2)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考法2 史论阐述类——世界经济走向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考题2】 (2017·课标全国Ⅰ,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 A ‎『』 ‎ ‎★明立意 从多极化趋势加强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抓关键 理清一个变化历程:“八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 ‎★清误区 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较大。对材料中出现的集团性质认识不清,二十国集团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七国集团”“八国集团”也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 ‎『』 世界经济走向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新兴经济体借经济全球化制衡美国的单极化趋势。‎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3)政治重心伴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而转移。‎ ‎(4)国际性政治联盟出现。‎ ‎(5)大国间合作与对抗成为解决国际冲突的主要方式。‎ ‎①经济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和基础。‎ ‎②大国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方式将以经济手段为主。‎ ‎③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将以经济利益为中心。‎ ‎(6)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走向将导致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考法3 史料主题类——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史料一 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 ‎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 史料二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 ‎——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 单极化、美国化》 ‎ ‎『』‎ ‎(1)据史料一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述这一格局观对美国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16分)‎ 提示 格局:单极加多极世界。‎ 影响:与大国合作;利用超级大国的地位维护自身利益;保持与欧洲良好的合作关系。‎ ‎(2)根据史料一、二,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知的相同之处。(9分)‎ 提示 相同:都否认单极世界,承认多极体系;都承认大国力量的重要性。,『』 ‎ 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进行比较对照,辨别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寻求其中规律的方法。首先,按知识结构确定比较点(即比较项),如:对于过程性历史事件,可分成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性质、特点、内容)、结果(作用、影响)三个部分。其次,比较之后要总结出结论,相同点总结出规律,不同点总结出特征。‎ ‎『』 多角度认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2)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4)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时代进步,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 考法4 开放探究类——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 史料 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它们是: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的相互作用。“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将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西方文明目前还掌握着主导权,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来说正在缩小,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 ‎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提取史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提示 观点一:世界格局取决于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西方文明受到其他文明的挑战。(2分)‎ 评析:人类文明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很早就已经形成了西方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美洲印第安文明圈、东方儒家文明圈等。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通过炮舰、商品、资本和技术向全世界扩展,逐渐把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同时在世界不同文明的冲突过程中也逐渐确立了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地位。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上逐渐形成了基于各大文明圈而崛起的几大力量中心,他们是美国、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来说大为缩小,越来越受到其他文明的挑战。‎ 亨廷顿站在文明的角度,认可不同类型的文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西方优越论”的观点,为分析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10分)‎ 观点二:世界政治格局是由大国力量对比决定的。‎ 论证:(略)‎ 观点三:世界格局取决于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2分)‎ 论证:(略)(10分)‎ 观点四:西方文明受到其他文明挑战。(2分)‎ 论证:(略)(10分)‎ ‎『』‎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信息提取评析类,文字材料中隐含着一些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观点(史观)和结论等,从中提取并予以说明。‎ ‎(1)解读史料:史料提及世界文明的构成、当前世界闻名的轴心、未来世界格局可能的走向等方面。‎ ‎(2)提取观点:可从文明融合和冲突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未来发展趋向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等方面提取。‎ ‎(3)评析观点:如考生从世界文明的分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评述到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演进,无不渗透了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这一主题。‎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 ‎(1)演变: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①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②两极格局动摇: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③两极格局瓦解: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④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2)规律 ‎①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因而,变化是必然存在的。‎ ‎③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 ‎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学科素养10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非传统安全问题”‎ 命题专家史论 ‎“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地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 非传统安全类型很多,人们比较熟悉的典型事例有:亚洲、拉美以及俄罗斯近些年先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少数电脑黑客近几年制造的跨国性网络攻击事件,影响巨大的某些国际恐怖主义袭击(如“9·11”事件和巴厘岛爆炸事件),一些国家内部矛盾诱发的地区冲突和国际干涉以及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时甚至可以造成比传统的战争破坏更可怕的灾难。‎ 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杀伤力强大且带有突发性,……,再次,……多半不是发生在国家之间,而更多植根于社会体制、发作于国家内部,有着深刻的体制性、结构性根源,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既有结构和安排的惩罚。从国际关系角度观察,某些非传统安全的肆虐,不仅引发社会危机和政府失信,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间贸易,而且孕育出一些新的冲突源并导致国际关系新的紧张;在某种意义上,一些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对现存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特殊惩罚。‎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素养解读』‎ ‎“非传统安全”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历史概念,认识和理解新名词、新概念、新观点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历史解释的核心学科 素养。历史解释的主体是各种各样的人,历史解释的客体(对象)是各种各样的历史事物(现象),这两个因素的多样性决定历史解释的方式方法必定也是多样的。‎ ‎『考题例证』 (2018·河北保定模拟)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 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 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 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世界政治格局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并不是因为“9·11”事件而改变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11”事件使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彻底解决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故B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1”事件后反对恐怖主义的力量骤增,故C项错误;“9·11”事件并没有影响到美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B ‎『命题突破』‎ 对于非传统安全现象,人们必须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和思考角度。非传统安全概念经常要涉及金融贸易、环境保护、信息过程乃至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局部细节,因而被视为“低级政治”,很少受到重视;特别是非传统安全的载体比较复杂,它们不一定是国家政府,而可能是比国家单元小的社区和个人,或者是跨国界的组织(如 NGO,即非政府组织)以及其行为,追踪和分析起来都比较困难。‎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辽宁大连模拟)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双方相互仇恨的种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两国却走向了合作。这说明(  )‎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外交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都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阐述了德法两国由仇恨到合作这一现象。法德两国在近代历史上彼此战争不断,但双方都不是赢家,因此战后两国走向联合自强的道路,以追求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A项正确。‎ 答案 A ‎2.(2018·广东广州测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 A.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D.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联邦德国改善同苏联、波兰等国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欧洲内部各国关系,促进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与美苏之间的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该措施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或削弱无关,故C项错误;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8·河南八市质检)有人用一幅漫画(如下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漫画意在表明(  )‎ A.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解析 美苏对峙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导致欧盟内部出现了分歧,而非分歧无法弥合,故B项错误;欧盟内部对难民的不同态度造成成员国之间的联合困难重重,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欧盟,未提及国际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势力,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7·河南安阳调研)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 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 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增加经济问题的议案,主要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选B项。当时的世界仍然是两极对峙格局,因此不结盟运动的政治目标并未完成,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并未遭到美苏的分裂破坏,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其推动构建新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符合其宗旨,D项错误。‎ 答案 B ‎5.(2018·甘肃庆阳模拟)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  )‎ 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 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 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 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 解析 ‎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也没有消灭国际力量中心,而是将形成美、日、西欧、俄罗斯、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也使得美国建立稳定的、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的企图落空。‎ 答案 D ‎6.(2018·黑龙江大庆模拟)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割后新的10年的开始。这一年,也是他们迎接德国重新统一的一年。促使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控制加强 B.苏联的操纵减弱 C.欧盟的积极推动 D.东西德国的努力 解析 东西德的人民渴望统一并为统一不断努力是统一的主要原因,故选D。德国的重新统一体现两极格局即将瓦解,正体现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削弱,A项错误;苏联对东德的操纵减弱推动了德国的统一但非主要原因,B项错误;1993年欧盟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答案 D ‎7.(2017·江西联考)以下是某一著作目录的部分,它反映出该著作的核心议题是(  )‎ 一、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但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 二、欧洲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 三、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四、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经济好转,国际地位改善 五、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A.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B.经济政治多极化出现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 D.雅尔塔体系复杂形势 解析 材料中美国力量受到制约,欧洲、日本、俄罗斯、不结盟运动、中国实力的增强体现出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故选C项。材料中欧洲一体化和不结盟运动体现出区域集团化,不能反映目录整体,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中包含有俄罗斯,说明时间在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已崩溃,D项错误。‎ 答案 C ‎8.(2018·湖南长沙月考)‎ 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 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 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 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 解析 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材料中“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相符,故选C项。‎ 答案 C ‎9.(2018·山东潍坊模拟)对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而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日益加剧 D.多极化趋势严重挑战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 德国统一后实力增强,会打破原有的平衡,B项错误;C项并非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D项与德国统一无直接关联。德国统一必然影响别国的利益,冲击原有的国际格局,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2018·河南洛阳统考)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地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美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权的地位 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 C.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 D.新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益重要 解析 材料中没有关于美国世界霸权的任何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 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的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这些国家在争夺世界控制权,故 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经济体和世界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8·湖南衡阳联考)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说明(  )‎ A.美国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B.多极化趋势得到一定的认可 C.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国间合作 D.单方面制裁给美国带来灾难 解析 两极格局结束后,谋求单边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说明美国不得不认可多极化趋势,并作一些妥协,故B项正确;C项应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非现象本身,故C项错误;D项仅体现材料最后一句话,片面,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7·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  )‎ A.体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 C.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 解析 根据材料“‎ 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可知世界格局的发展体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山西晋中检测)(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旁观”政策。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 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材料二 后来的事态发展却迫使英国把注意力转向欧洲。首先,英国在60年代患上“英国病”, 经济情况十分不好,相比之下,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使英国的劣势日趋显著,英国事实上已经被排除在欧洲一体化以外,照此发展,英国将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其经济将承受更大的损失。其次,二战后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站在帝国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只会是一个幻影,对英国的经济无济于事。第三,战后的两极格局将英国与西方拴在一起,英国不得不重视它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更多的卷入欧洲事务。最后,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英国要维持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就必须满足美国的愿望。为此,英国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很快受挫,直到1973年最终加入。但时至今日,英国仍是欧盟中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使人们常常记起:英国是一个岛国,又曾是一个帝国。‎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英国这一态度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说明英国的加入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13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一“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旁观’政策”可知态度:拒绝加入。第二小问,分析材料一“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再结合材料出处“《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可得: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或答“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分析材料一“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可得:帝国思维(或答霸权主义思想);分析材料一“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可得:英美特殊关系;分析材料一“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得:英国自身的经济优势;岛国思维(或答“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二“英国在60年代患上‘英国病’, 经济情况十分不好”可得:英国经济实力的下降;概括材料二“二战后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可得: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地位衰落;概括材料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将英国与西方拴在一起”可得:两极格局的影响;概括材料二“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可得: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第二小问,归纳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据材料二“英国仍是欧盟中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可得: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 答案 (1)态度:拒绝加入。(2分)‎ 原因:帝国思维(或答霸权主义思想);英美特殊关系;岛国思维(或答“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英国自身的经济优势;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或答“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10分)‎ ‎(2)原因:英国经济实力的下降;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地位衰落;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9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4分)‎ ‎14.(2018·广东韶关调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所谓“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一是美国价值观,二是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中国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个秩序,中国讲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法律体系和原则规范。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有归属感,是创建者之一,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参与者。……大家不要试图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世界上有一个美国就够可以了。 ‎ ‎——摘自新华社慕尼黑2016年2月13日电 ‎ 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三个支柱”包含的内容分别做适当扩展,结合史实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 解析 首先,对“三个支柱”所包含的内容分别做适当扩展。①美国价值观:包含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等理念;②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包括了北约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所建立的同盟关系,如日本、菲律宾等;③国际机构:它包含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其次,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根据材料“中国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个秩序,……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有归属感,是创建者之一,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参与者。……大家不要试图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可知,作者认为,中国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世界秩序,也不希望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同时,中国一定程度上承认美国所构筑的国际秩序,是创建者,受益者和改革参与者。最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作者观点。①中国不能全盘接受:从价值观角度,美国利用所谓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对我国搞和平演变;从军事同盟角度,美国利用其构筑的军事同盟,搞霸权主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构筑对我国的包围圈;从国际组织角度,美国利用其构建的国际组织,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不惜损害别国利益来实现自身的目的;②一定程度上承认美国所构筑的国际秩序: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所建立的一系列战后国际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社会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运行,众多的国际事务,需要美国来发挥其应该有的国际影响。‎ 答案 “三个支柱”‎ 内容扩展:美国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军事同盟,北约、美日同盟;国际机构,联合国及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4分)‎ 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作者认为,中国不能全盘而是部分接受“美国的世界秩序”,因为世界需要美国。(2分)中国不能全盘或是部分接受美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国,搞和平演变;利用北约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利用旧经济体系,掠夺财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国体系可以接受。 (4分)‎ 世界需要美国:历史选择了美国是因为其是最强大的国家,很多历史责任要美国担当,不少国际事务要美国主导。(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