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七单元 第 20 课 [练案 20]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B )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③周恩来提出“向现代 科学进军”的口号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但我 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党和国家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在此背景下“双 百”方针提出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从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 B 项。 2.(2020·黄石高二期末)1956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 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A )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解析]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目的。“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促进艺术发展、 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故选 A 项。 3.(2020·天津耀华中学高二期末)毛泽东曾说:“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 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这 表明毛泽东( B ) A.在艺术问题上坚持“百花齐放” B.在学术问题上坚持“百家争鸣” C.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D.坚持学术的自由化 [解析]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1956 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实行“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针对文学艺术问题,“百家争鸣”针对学术问题, “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说明是针对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符合题意,C 项错误。“百家争 鸣”不是学术自由化,D 项错误。 4.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 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C ) 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观点 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 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D.不能宣传外国文艺 [解析] “双百”方针的提出,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不 能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故选 C 项。 5.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属 于贯彻这一方针的文艺成果有( A )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沙家浜》 ④《青春之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都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故①②④正确;《沙家浜》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 之一,是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故③错误,A 项符合题意。 6.(2020·梅州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几年中,《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创业史》 《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等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B ) A.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 B.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 C.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D.反映新中国政治生活和民主制度 [解析] “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他们紧跟时代,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材料中的作品就 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成就。故 B 项正确。 7.1964 年 6 月 27 日,毛泽东认为文艺工作“15 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 政策”。这表明( B ) A.毛泽东坚持和强调“双百”方针 B.“双百”方针在实践中遭到破坏 C.文艺创作即将出现全面繁荣局面 D.文艺创作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 [解析] 依据材料中“1964 年 6 月 27 日”“15 年来”“基本上”“不执行党的政策”等 信息可知,毛泽东基本否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建设成就,说明“双百”方针在实践中 遭到破坏,故选 B 项。A 项与材料相悖,排除;C、D 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8.“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B ) A.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B.“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C.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D.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接受劳动改造 [解析] “文革”开始后,全国上下形成了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直接原因是 林彪、江青等人的反动行为,实质是“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故选 B 项。 9.“文革”结束后,我国的文艺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B ) ①文艺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 ②强调文艺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 ③强调开展 “五讲”“四美”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出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 “文革”结束后,党中央一方面清算了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另一方面强调 坚持贯彻“双百”方针;邓小平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共中央提出了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这些因素推动了文艺工作再次呈现繁荣局面。④是表现,不 是原因。故选 B 项。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 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其旨在( A ) A.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B.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 C.加强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加强“收紧”舆论的声音 [解析] 习近平强调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 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际上旨在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A 项符合 题意。B、C、D 三项与此讲话精神相矛盾,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采取现在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 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 ——毛泽东 1957 年上海讲话 材料二 在贯彻“双百”方针时,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在学术批评和讨论中,任何人 都不能有什么特权;以“权威”自居,压制批评,或者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熟视无睹,采取 自由主义甚至投降主义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学术批评和讨论,应当是说理的,实事求是的, 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争论。 ——1956 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讲话 材料三 随着反右派运动(1957 年)的开展,相当多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将“右派言论”的出 笼与“百家争鸣”联系起来,认为都是“百家争鸣”闯的祸。所以反右派运动后,“双百” 方针作为一句口号还在使用。但实际上已不可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1957 年,“双百”方针为何中断》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 1956 年采取“双百”方针的目的有哪些。(8 分) [解析] 本问据材料一归纳即可。 [答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繁荣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在贯彻“双百”方针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12 分) [解析] 本问要求概括材料二的内容,注意对材料二进行逐层分析。 [答案] 在学术批评和讨论中,必须坚持平等原则;学术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学术 批评和讨论,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争论。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10 分) [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信息可知,人们认为“右派言论”的出笼是“百家争鸣”闯 的祸;结合“作为一句口号还在使用”可知,“双百”方针受到了干扰和破坏。第二小问, 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答案] 现象:“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仅作为一句口号在使用。影响: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遭遇挫折。 12.(2020·天津和平区高二联考)20 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 平民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 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 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 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谨《20 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 小戏从 19 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 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 年中央政府以政务 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 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 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 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 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 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 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14 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一“趋于平民化”可知,小戏具有平民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地区之 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可知,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流动 性增强,小戏的受众范围也在日益扩大;根据材料一“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 点……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可知,小戏在 不断地吸收借鉴中发展完善。 [答案] 特点:趋于平民化;受众范围扩大;善于吸收和借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的原因。(16 分) [解析] 根据材料二“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可知,小戏受到了西方民主思 想的影响,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材料二“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 表明当时小戏由于平民化的趋向,符合了抗日根据地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材料二“1951 年 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 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应特别加以重视”可知,新中国成 立后小戏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它也迎合了“百花齐放”的方针要求。 [答案] 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抗日根据地文化生活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 府的大力支持;“百花齐放”的艺术方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