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0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0张)

- 1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2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3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1976 年至今 ) 1 . 政治 (1) 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 1978 年 , 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 , 解放了思想 ,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 1978 年底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 , 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实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 - 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① 1978 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 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 ” 的法制建设方针。不久 , 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 ②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并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 , 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 1999 年 3 月 ,“ 依法治国 ” 被正式写入宪法 , 中国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 - 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① 1982 年 ,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 “ 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 肝胆相照 , 荣辱与共 ” 的方针 , 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② 1984 年 , 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明确规定 , 民族区域自治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 1998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各地普遍推行 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的村民选举制度。 - 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4)“ 一国两制 ” 的理论和实践 ① 确立 :1984 年 ,“ 一国两制 ” 的方针在全国人大 六届二次 会议上通过 ,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② 含义 :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 国家的主体实行 社会主义 制度 , 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③ 实践 :1997 年 7 月 1 日 ,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1999 年 12 月 20 日 , 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 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 , 两岸交流不断增强。 - 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5) 全方位外交 ① 目标 : 反对霸权主义 , 维护世界和平。 ② 政策 : 奉行 不结盟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③ 活动 : 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多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 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 经济 (1) 经济体制改革 ① 农村 : 实行以 家庭承包 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② 城市 : 以增强 企业活力 为中心环节 , 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方面进行改革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 1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① 过程 - 1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② 特点 :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 , 标志 着 我国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 社会生活 ① 物质生活 : 改革开放以后 , 党和政府把实现 小康 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 交通事业 :2006 年 , 青藏 铁路全线通车 , 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 ; 改革开放后 ,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③ 通信事业 :2003 年末 , 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④ 大众传媒 :1994 年 , 中国正式接入 互联网 ,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3 . 文化 (1) 思想 ① 邓小平理论 - 1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 1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②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 科学发展观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2007 年 , 在中共十七大上 , 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2012 年 , 在中共十八大上 ,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1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 年 , 在中共十九大上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 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 1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科技成就 ① 载人航天 :2003 年 , 我国 “ 神舟五号 ” 飞船发射成功 ,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② 信息技术 : 改革开放后 , 我国 “ 银河 ” 系列电子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 ③ 生物技术 :20 世纪末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 文艺 : 坚持贯彻 “ 双百 ” 方针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文学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 , 形式变得多样化 ,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4) 教育 ①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 ,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 高考 制度得到恢复。 ② 实施 “ 科教兴国 ” 战略 ; 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 , 完善中高等教育 ; 推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 1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 . 无论是农村的改革 , 还是城市的改革 , 都是以责权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 2 . 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 —— 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 . 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 ,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的初始主体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 但是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 , 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 , 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 4 . 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 , 选择渐进式城镇化改革的方式。 - 1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1 (2016 课标全国 Ⅲ ,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 ,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 万亩 , 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 ; 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 , 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 ; 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 , 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 和 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以 1980 年与 1975 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甜菜的播种面积与产量比较作为命题材料 , 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比较辨析的能力。 ② 知识 :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 1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关键句 :“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 ” 。 ② 审题肢 :1980 年时 ,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 革命性 的改变 , 故 B 项错误。 1980 年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刚刚起步 , 并没有完成 , 故 C 项错误。 1985 年 , 国家决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统销政策 , 之后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统购统销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 故 D 项错误。 ③ 核答案 :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 1980 年相对于 1975 年粮食产量等获得了大幅度增长 , 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这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结果 , 故 A 项正确。 答案 : A - 2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 1 (1)(2018 课标全国 Ⅲ ,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 单位 : 万个 )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 这一时期我国 (    )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A   - 21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析 :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表中可以看出 ,1988 年相对于 1982 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为 : 农业企业数量减少 , 其他行业企业均大量增加。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 , 故 A 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 , 题干中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 , 故 B 项错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 , 与表中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 但并不能看出工业结构是否合理 , 故 D 项错误。 - 22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2017 江苏单科 ,13)1981 年底 , 经过调查研究 , 国家相关部门认为 , 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 : 一是外贸垄断体制 , 二是产品质量低 , 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 , 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 , 其中包括 (    ) A. 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 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B 解析 : 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较大的自主权 , 故 B 项正确。股份制改革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A 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 年 , 故 C 项错误。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是在 1980 年 , 故 D 项错误。 - 23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1986 年 8 月 ,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 , 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 , 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 :“ 中国沈阳 , 一项重大的实验 : 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 ‘ 地震 ’, ‘ 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 。 ” 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 (    ) A. 暴露了 “ 大锅饭 ” 体制的弊端 B. 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 C. 打破了 “ 姓社姓资 ” 式的桎梏 D. 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D 解析 :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1986 年 ”“ 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 ”“ 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 可知这一 “ 破产事件 ” 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选 D 项。 - 24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二、深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 1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 1956 年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 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 , 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 , 排斥市场调节 , 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 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 发展乡镇企业 , 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 增强企业活力。同时积极进行对外开放 , 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了生产力 , 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令世人瞩目。 - 25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邓小平 “ 南方谈话 ” 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提上日程。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 实施 “ 走出去 ” 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 , 中国市场更加透明、规范。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 即改变过去以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方式 , 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 26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2 (2017 课标全国 Ⅰ ,31)1990 年 , 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中说 , 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 , 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 , 从那时候起 ,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 , 该报告的主旨是 (    )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以 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的主要内容为材料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② 知识 :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 27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1990 年 ”“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 。 ② 链知识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 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 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③ 析选项 : 题干材料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 并结合 1990 年的时代特征 ——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 必然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 可知 C 项正确。题干材料包含计划与市场两层信息 , 而国家干预经济只涉及计划 , 故 A 项具有片面性。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信息 , 故排除 B 项。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 , 在于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故 D 项不是报告的主旨。 答案 : C - 28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 2 (1)1979 年 11 月 26 日 ,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 , 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 , 当时有的报纸仅刊登了一条不足 200 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 , 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 :“ 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 , 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 对邓小平当时的 “ 高瞻远瞩 ” 的合理解读是 (    ) A. 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 全面阐述 “ 一国两制 ” 的构想 D. 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D - 29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析 : 根据材料信息 “ 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 , 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 可知邓小平的想法在当时并未付诸实施。 A 、 B 两项是 1978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 当时已经确定并实施 , 排除。 “ 一国两制 ” 的构想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关系 , 排除 C 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20 世纪 90 年代 明确 提出并实施的 ,D 项符合题意。 - 30 -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2016 天津文综 ,10)1979 年 7 月 , 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 A. 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 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 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 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 解析 : 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79 年 7 月 ”, 可知 A 项中 “ 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的说法错误 ;1992 年 ,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故 B 项的说法不符合 “1979 年 ” 的实际情况 ; 根据题干中文件的名称 , 可以看出发布这些文件意在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 , 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诚信 , 故 C 项符合题意 ; 外资企业属于私有制经济 , 故 D 项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