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考点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考点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考点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把一些投资数额大、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 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影响 ①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有企业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人民资本主义” (1)含义 股份公司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2)影响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3.“经营者革命” (1)含义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 一般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管理。 (2)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资产阶级民 主体制。 4.“福利国家” (1)含义 国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 有公民能够享受到公认的较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特点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评价 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②“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沉重的税 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5.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二战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 所占的比重都迅速上升。 (3)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6.“新经济”时代 (1)含义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3)表现 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 (4)特点 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 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图解历史】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考向一 全面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表现 (1)生产力发展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 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 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 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 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 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4)阶级关系的变化 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2.影响因素 (1)根本原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2)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3.认识 (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 而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为了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较量 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好的经验。 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 1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 80-90%出售给职工 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 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 70 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 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 中。这种现象 A.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B.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C.国家失去了企业控制权 D.便于实现资本的社会化 【答案】D 【解析】材料“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 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 5%的股票”反映了“人民 资本主义”的现象,即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国内公众也拥有股票,体现了资本社会化 的趋向,故 D 正确;虽然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但是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 中,而且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属于“经营者革命”,与材料无关,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国有资产大 量流失”,而是说明“人民资本主义”的现象,故 B 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国家失去了企业控制权, 故 C 错误。故选 D。 考向二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于 17~18 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 过提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 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 由贸易,盛行于 19 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 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 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 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C 【解析】 “”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 了”说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经济模式不同,C 正确;材料中有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减少干预,A 错误;B 说 法错误;二战后是运用凯恩斯主义思想;D 中自由放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考向三 20 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1)“自由放任”政策 从 20 世纪初到罗斯福新政前夕,美国一直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要靠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管理 经济。 (2)凯恩斯主义 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要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 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4)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 济时代”。 美国里根总统在 1981 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 撤销和放宽了 60 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 40 多 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答案】A 【解析】材料“1981 年”“撤销和放宽了 60 多项管制条例”“40 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 会保障责任”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逐步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负担,故 A 项正确;B 项说 法错误,错在“恢复自由放任”;C 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D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考向四 “福利国家”制度 (1)概念:“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 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形成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 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形成过程: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4)特点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评价 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②“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沉重的税 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2004 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 7664 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 15328 欧元。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 18 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 27 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 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德国此举 A.标志着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 B.反映了德国经济发展迅猛 C.意在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 D.有助于德国社会公平合理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德国对不同家庭情况的人征收不同程度的税收,这样更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性,故 D 项 正确;材料无法证明德国福利政策完善,A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税收问题,无法反映德国的经济发展状 况,排除 B 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政治捐款,排除 C 项。 1.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 100 万美元的股 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2.下表内容呈现的是 1977 年六个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据此可知 A.发达国家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 B.当时的世界英法国有经济比重最高 C.混合经济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 3.据美国商务部和电子协会 1998 年的统计,近几年信息技术成为美国雇佣职工最多的行业(约 1500 万人), 其职工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工资高出 73%,而传统制造业加在一起的就业人数不过 150 万,其产值占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8%,而与信息技术直接和间接有关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则高达 80%。据此推 知 A.信息技术比传统制造业地位更加重要 B.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 C.知识经济是美国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 D.自由主义思想促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4.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 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 1943 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 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 5.2018 年 2 月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旧照(下图)向前总统里根(1989 年在任)致意。 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特朗普在许多做法上其实也在效仿里根。里根执政期间可供效仿的做法是 A.强化政府责任,扩大福利规模 B.减轻政府负担,减少国家干预 C.降低企业税收,转型“新经济” D.放宽企业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6.1957 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企业或企业协会为共同签订 的协议和企业协会的协议,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并处以 l 万至 100 万马克的罚款。”这说明此时 的联邦德国 A.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 B.限制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 C.经济领域出现了垄断现象 D.奉行混合市场经济的政策 7.下表为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 年份 总计 物质生产部门 服务部门 农业 工业 1950 100 12.1 36 51.9 1960 100 9.2 34.2 56.6 1970 100 4.7 31.7 63.6 1980 100 3.6 27.4 69 1984 100 3.4 25.5 71.1 据上表可知,战后美国 A.产业结构的软化趋势增强 B.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丧失 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 D.在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8.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 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 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下降到 1.3%, 物价上涨了 1 倍。1981 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2.(2017 年江苏卷)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 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3.(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 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 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4.(2019 年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 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执政 20 年后首次入主白宫。共和党保 守派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 20 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在他们心目中,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 生活的大规模干预,无异于“滑向社会主义”,而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宗。艾森豪威 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56 年,艾森豪威尔再次赢得总统竞选。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 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现在,它包括了教育、 卫生等广阔的领域。 ——摘编自韩铁《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党保守派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6 分)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森豪威尔在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9 分) 【考点冲关】 1.【答案】A 【解析】零售公司聘请专业人士做经理,促成了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故 A 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就已经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B 不是主要影响,排除。“人民 资本主义”并没有使资本家丧失企业的决定权,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的大股东手中,所以 C 项错误。 D 项是无关项,知识经济出现是在 20 世纪的 90 年代,不是二战后。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六个发达国家在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领域国有经济的 比重来看,绝大多数国家比重较大,反映出这些国家对经济干预程度较高,故选 A。材料没有将世界上所 有国家列出,不能说明英法最高,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混合经济条件下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 能说明混合经济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排除 C;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发展的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高 科技产业为特征的经济模式,C 选项符合题意。A 选项错在更加重要。B 错在逻辑,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一定 会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也会使传统制造业升级更新。D 项错在时间,此时是 90 年代,美国经济指导思想 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并不是自由主义。 4.【答案】D 【解析】 “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 “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 牛奶更好的投资了”体现了福利国家制度的政治意义和对人的关注,故 D 项正确。福利制度是在二战以后建 立的,故 A 项错误。福利制度是“混合经济”下,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并非遭到抛弃,故 B 项错误。 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在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而非经济上的投资, 故 C 项错误。所以选 D。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里根主张运用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的思想,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B 项正确; A 项是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体现,与里根的经济主张不符合,排除 A 项;“新经济”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内 容,排除 C 项;里根执政时期不可能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故 D 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材料中德国政府对企业及企业协会签订协议作出了详细规定,这表明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故 A 项正确;B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垄断现象在 20 世纪初就已经出现,C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混合市场经济是英国经济发展模式,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排除 D 项。 7.【答案】A 【解析】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脑力劳动 和知识的消耗增长,根据表格数据可见美国在战后服务业部门增加,而工业、农业部门在减少,体现了美 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即第三产业兴起,选项 A 正确;选项 B 不符合史实,排除;知识经济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 C;选项 D 表述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不能根除,且与材 料无关。 8.【答案】D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服务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 涉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此时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并没有变化,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论述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没有体现出西方社会贫富差距缩小的信息,C 错误。 【直通高考】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 展,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 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 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 项排除。放弃经 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 项排除。 2.【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 1990—2003 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 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故 D 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 稍微少一点,故 A 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故 B 项错误;三类国家在 三大产业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 C 项错误。 【名师点睛】历史图表题解题技巧 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 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 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 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 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3.【答案】A 【解析】根据“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后 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 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 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 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 C 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 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 D 项错误。 4.【答案】(1)看法:违背美国传统;滑向社会主义;不应干预经济。 (2)变化:由基本反对国家干预转变为有限度的国家干预。 评价:顺应需要进行调整,表明国家干预经济已不可逆转;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 (1)概括看法,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回到共和党的老路上”“滑向社会主义”“自由放任才是正宗”来 分析归纳。 (2)艾森豪威尔经济指导思想的变化,从材料一中“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 导全国的经济生活”到材料二中“负有领导责任”“安排生产力、教育、卫生等广阔领域”,体现了从反对 干预到部分领域的干预;评价则从二战后西方经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为依托进行评价即可。 简单说,就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