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七 第21讲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七 第21讲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促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线索一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 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一些挫折。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21讲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内因: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2)农业: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3)手工业: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4)商业和金融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影响 ‎(1)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等。‎ ‎(2)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买办出现。‎ ‎1.原因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 ‎(3)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2.途径 ‎(1)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2)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洋务派的官办企业。‎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4.分布 ‎(1)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和广东等沿海地区。‎ ‎(2)从行业上看,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 ‎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2.背景 ‎(1)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受民族危机刺激,“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兴起。‎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表现: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4.影响 ‎(1)经济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2)政治上,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图示解史】‎ 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知识拓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漫画解史】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机遇 信息提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之所以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教材补遗】‎ ‎1.买办: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鸦片战争后,中国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后来,外商为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行: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重点一 欧风美雨的产物——自然经济解体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解读】 图片显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耕与织分离及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结论】 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的解体速度远比内地迅速且程度更加深刻。‎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与发展的结果,‎ 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史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与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史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状况。‎ ‎(2)史料二反映了西方近代工业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史料解读时注意第一句话的引领作用。史料说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以及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3)史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时的代表企业——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及特点。‎ ‎【问题思考】 ‎ ‎(1)依据史料一,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 试答:                                    ‎ ‎                                    ‎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试答:                                    ‎ ‎                                    ‎ ‎(3)史料三中继昌隆缫丝厂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答:                                    ‎ ‎                                    ‎ ‎【提示】 (1)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3)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历史追问】 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吗?‎ 试答:                                    ‎ ‎                                    ‎ ‎                                    ‎ ‎【提示】 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的,缺乏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 ‎1.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3)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2.特点 ‎(1)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发展迅速。‎ ‎(3)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1)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3)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重点二 内外交困下的求强求富——洋务运动 ‎【论点】 洋务企业有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两类,特点和性质分别如下 ‎(1)洋务派军事工业的特点及性质 ‎①资金由政府提供,官办,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经费由清政府调拨,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产品由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②产品供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投放市场。‎ ‎③采用雇佣劳动制,使用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④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 ‎⑤性质: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 ‎(2)民用工业的特点及性质 ‎①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 ‎②生产目的是赚取利润,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市场。‎ ‎③使用机器生产,采用雇佣劳动制。‎ ‎④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史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二 187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中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据统计,从1877年到1883年,先后有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中的19家企业采用公开招股形式,形成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高潮。总体看,晚清时期股份制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体制。‎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 ‎——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及客观影响。‎ ‎(2)史料二说明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及晚清中国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问题思考】 ‎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及客观影响。‎ 试答:                                    ‎ ‎                                    ‎ ‎                                    ‎ ‎(2)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试答:                                    ‎ ‎                                    ‎ ‎                                    ‎ ‎(3)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起步的特点。‎ 试答:                                    ‎ ‎                                    ‎ ‎                                    ‎ ‎【提示】 (1)主观动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客观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洋务运动采取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道路;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从科技、思想、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借鉴西方经验;政府主导;以“求富”为目的;官僚地主阶级推动;采用“官督商办”形式;集中在工矿、交通运输业。‎ ‎1.从目的看: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到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 ‎2.从过程看: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3.从投资形式看: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从内容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教育近代化启动。但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 ‎5.从结局看: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1.积极性: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动摇了“‎ 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促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洋务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派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5)教育上: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2.局限性 ‎(1)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决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2)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为封建地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 ‎(3)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面。‎ ‎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9·高考全国卷Ⅰ·T28)‎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命题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解析:选B。黄彬、朱纯祖、姚光第等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 ‎2.(2015·高考全国卷Ⅱ·T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命题点:传统观念对近代化的阻碍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3.(2017·高考全国卷Ⅰ·T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命题点: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选A。清政府批准李鸿章的减税请求,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材料强调清政府减少对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征税,这减轻了开平煤矿的负担,而不是加强了管理,B项错误,排除;列强并未控制中国的煤矿业,C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开平煤矿不能等同于中国的煤矿业,排除D项。 ‎ ‎4.(2017·高考全国卷Ⅱ·T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命题点: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选B。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5.(2019·高考全国卷Ⅲ·T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命题点: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解析:选B。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享有一定特权,而清政府对国人及企业实行高压政策,因此一些中国人及企业常常使用外国人名字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即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故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间设厂没有出现高潮局面,故A项错误。中国人及企业使用外国人名字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虽然可以减少进口,但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故D项错误。‎ ‎6.(2016·高考全国卷Ⅰ·T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命题点: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D项。‎ ‎7.(2015·高考全国卷Ⅰ·T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命题点:缓慢解体的小农经济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下表是中国主要出口物的数据变化(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 主要出口物 ‎1871~1873年 ‎1891~1893年 茶叶 ‎1 022 159公担 ‎1 055 064公担 蚕丝 ‎37 529公担 ‎59 946公担 大豆 ‎57 506公担 ‎760 522公担 棉花 ‎8 486公担 ‎290 417公担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A.市镇经济开始应运而生 B.已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商品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 D.商贸型农业成为农村生产主导 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说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故选B项;市镇经济在明清时期发展起来,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农村的农产品大量出口,不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广泛程度,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已占主导,实际上在近代中国经济一直是自然经济占主导,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出口情况,但近代中国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没有形成商贸型农业,排除D项。‎ ‎2.(命题点:晚清的观念变化)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 A.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 C.“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解析:选A。根据材料“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颁布《公司法》……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可知,这些举措有力推动晚清政治、经济近代化进程,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 ‎3.(命题点:小农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 言论内容 出处 ‎(19世纪50年代初一个在中国的3个省份中住了10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的布和他们的布一样好。就我对于布的知识而言,他们偏好土布是正确的 姚贤镐《外贸史资料》‎ ‎(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 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商品未能打开广大的农村市场,‎ 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国商品有很大的抵制作用,故选D项。‎ ‎4.(命题点:洋务运动的影响)阅读1873~1878年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表,据此可知(  )‎ ‎1873年 得利六万七千余两 ‎1874年 得利十三万五千余两 ‎1875年 得利十五万一千余两 ‎1876年 得利三十四万九千余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十余万两)‎ ‎1877年 得利四十一万九千余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少得利十万两)‎ ‎1878年 得利七十六万六千余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议和,故有所增长)‎ A.洋务运动兴起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B.西方列强大量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 C.洋务企业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 D.洋务企业向洋商大肆出卖国家利益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处于盈利的状态,且能与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竞争,说明洋务企业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故选C项。‎ ‎5.(命题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虽以“求强求富”为口号,但始终侧于以“求强”为核心的军事工业进行近代化建设和经营;而日本明治维新在“殖产兴业”口号指导下,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也大力兴办民用工业。这一观点认为两国早期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原因是(  )‎ A.是否统筹好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 B.是否处理好国企和民企关系 C.是否统筹好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D.是否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动员 解析:选C。题干材料观点说明洋务运动以“求强”创办的军事工业为主,以“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为辅,没有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而日本明治维新两者并重,较好地处理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故选C项。‎ ‎6.(命题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种行为(  )‎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选A。由材料“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可知,华商通过参与外商活动,‎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选A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据统计,广州的生丝出口量从1845年的6 787担下降到1847年的1 200担。对广州生丝出口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贸易政策发生了变化    B.战争对广州破坏严重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生丝产量的大量减少 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广州生丝出口量锐减并结合《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可知,五口通商极大地冲击了广州,特别是上海,对广州造成很大冲击,故选A项。‎ ‎2.(2020·达州诊断)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岁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入几占岁入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 解析:选A。材料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丁税等占多数到关税等几占一半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扩大了国内外贸易,故A项正确。‎ ‎3.(2020·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收入却逐年减少,且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1/3,这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 ‎4.(2020·皖南八校联考)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  )‎ A.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 B.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 C.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 D.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解析: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农村地区土布滞销,这样一些妇女便进城做工,‎ 即沿海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人口的流动,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列强的刺激,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但是这与题干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洋纱厂、洋布局采用的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5.(2020·肇庆统测)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 3万担,1894年为11.388 6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 解析:选D。烟叶出口与国内战乱无关,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使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但这不能解释烟叶数量大增的原因,故B、C两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大量引进中国农产品,导致烟叶等产品大量出口,故D项正确。‎ ‎6.(2020·百校联盟十二月联考)晚清一些企业,“若令商民自为创办,不但招集股份,易生观望,尤恐别滋流弊”“此等创举,责之民办,而民无此力;责之商办,而商无此权”“此等有益富强之举,创始不易……倘非官为扶持,无以创始”。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找到了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 B.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C.完成了由军事到民用的转型 D.改变了清廷对民营实业的政策 解析:选B。通过题干表述可以得知,材料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该类型的企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故选B项。‎ ‎7.(2020·郑州二模)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洋务企业(  )‎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解析:选C。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工人工资问题,并未涉及保障工人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虽然说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实行雇佣劳动,按照技术高低定工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已经脱离了落后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是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问题,排除D项。‎ ‎8.(2020·德阳二模)1894年,汉阳铁厂开工投产,时人将其视为国家的“强弱转机”,并称其为张之洞“生平第一盛业”,而户部奏折更称其为“中国制造之权舆,亦为外人观听之所系”。这反映出(  )‎ A.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扭转 B.国人对提高国力的愿望 C.洋务运动重心发生转移 D.政府积极应对中日冲突 解析:选B。汉阳铁厂开工投产时,时人盛赞不绝,认为其是中国制造的发端,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据此可知,人们认识到其地位和价值,反映了国人对提高国力的愿望,故选B项。‎ ‎9.(2020·济南期末)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  )‎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 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 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郭嵩焘主张在开矿问题上“百姓都可以为之”,并且认为“(开矿)不必官为督率”,由此可知这种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 ‎10.(2020·洛阳期中)下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发行的股票,由此可见,当时(  )‎ A.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 B.中国国内证券交易市场已经产生 C.民众对洋务企业寄予厚望 D.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时捉襟见肘 解析:选A。材料中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发行股票,从民间筹集资金,具有近代经营理念,故A项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只能反映出股票发行市场的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购买情况,无法体现出民众对洋务企业寄予厚望,故C项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D项错误。‎ ‎11.(2020·江门调研)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留学归国且己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从1885年开始,四次返乡参加科举。此现象说明(  )‎ A.科举制根深蒂固,无法破除 B.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 C.维新派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 D.北洋水师急需科举人才 解析:选B。A项表述太过笼统,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相符,故B项正确;此时处于早期维新派时期,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北洋水师需要科技人才,故D项错误。‎ ‎12.(2020·厦门二模)1890年,因基隆煤矿严重亏损,台湾巡抚刘铭传与一些商人签订合办合同:商人出资20万两白银,负责日常经营;官府以不动产作价10万两为官本,对煤矿的用人、财务不予过问。此事奏报朝廷,总理衙门和户部激烈反对。1892年,基隆煤矿停产。由此可见(  )‎ A.中体西用不合时宜 B.官商合办的弊端明显 C.官僚集团内斗严重 D.社会近代化阻力巨大 解析:选D。通过题干中刘铭传的做法可知,他主张采用“官商合办”的方式来发展基隆煤矿,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做法,但是“总理衙门和户部激烈反对”,说明在清政府统治之下,社会近代化的阻力比较大,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山西大学附中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19世纪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垄断海运的《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通过与各国的多轮谈判,到1875年,英国已经将制造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率下调为零,主要欧洲国家的关税都大幅度下调。‎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贸易战争》‎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关税征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满足皇室财政的需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无论是税率的制定,还是租税范围的划定,都随统治者的意志而定……19世纪下半叶中国保护关税思想的出现,则是迫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外部压力,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已无任何主动权可言。于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关税思想,提出了轻出口、重进口的保护关税政策,以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摧残,保护民族工商业,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 ‎——摘编自栗小芳《中西关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关税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至近代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关税和贸易政策的演变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一可直接判断得出英国的进口关税率逐步降低。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2)第一小问变化,‎ 据材料二从古代和近代关税征收的不同出发点和目标分析。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提出了轻出口、重进口的保护关税政策,以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摧残,保护民族工商业,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分析即可。(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治化、灵活性、注意贸易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1)趋势:关税税率逐步降低。原因: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政治民主化日益增强。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提出,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英国打败主要竞争对手,成为海上霸主等等。(任答四点即可)‎ ‎(2)变化:古代时期,具有随意性,19世纪下半叶以后,学习西方的关税思想,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提高了政府税收,抵抗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3)启示:应注意关税政策制定的法治化和规范化;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新变化;坚持对外开放与贸易保护政策的有机结合。‎ ‎14.(2020·乌鲁木齐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筹办于1878年,但由于内部分歧,筹建工作陷于停顿。1880年,李鸿章派龚寿图专办“官务”,郑观应专管“商务”并总办局务。郑观应很强调企业的商办性质,在新订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章程公布后,招股工作进行顺利,很快招集到50万两。但龚寿图等人不愿商股太多,以免影响他们的地位。1883年,郑观应私挪局款的真相暴露,遂离开上海,织布局由龚寿图主持。‎ ‎1890年,织布局正式投产。但不到一年发生亏空,最后由淮系官员杨宗濂承办。到1893年,织布局有织机500台,工人4 000人,所产布匹还远销福州、重庆等地。由于纺纱获利优厚,李鸿章决定扩充规模。但不久,织布局被烧毁。李鸿章随即派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等人负责恢复,这就是后来的华盛纺织总厂。1901年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等方式,将纺织厂据为己有。1931年该厂被卖给英国银行,后几经转手,地基归美商公司,机器则卖给新纺织公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 民族独立是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说明: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步伐大大加快。‎ ‎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示例二 官商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说明: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没能摆脱官府控制,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破产。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垄断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阻碍现代化进程。1984年以来,国家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提高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