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B)试卷
www.ks5u.com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 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 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 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 2.“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种政治现象应该是( ) A.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 B.汉朝内朝外朝的体制 C.唐代三省分工的具体化 D.宋代机构臃肿的写照 3.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官员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4.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道:“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 ) A.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 B.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 C.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 D.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5.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由而解除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 A.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 B.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 C.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 D.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 6.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 A.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7.1789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之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一、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二、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三、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 D.权力制衡 8.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9.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是因为,当时( ) A.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 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10.有观点认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对下列历史现象评价最高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1.“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代理人 B.社会结构未分化组合 C.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D.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12.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继续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里“走相反的道路”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谋求国共合作,打败日本法西斯,捍卫国家主权 D.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3.《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 )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 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14.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 A.使东北三省逐步沦陷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5.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清朝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16.“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17.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 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18.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9.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分权制衡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 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 21.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 ( ) 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22.2003年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重申其宗旨和原则的基 础上,将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是其 “头等重要的历史使命”,抛弃过去的对抗和偏见,与发达国 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这表明( ) A.大国相互制衡使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B.公正平等民主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经形成 C.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超过了维护国家主权 D.冷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着眼战略调整 23.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 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 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 24.“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不结盟 D.独立自主 25.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6世纪,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摘编自《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时期,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宗法受到巨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被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由宋代到清代,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 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起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政治上、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南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2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12分) 历史B卷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A A D B D D D D D A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D D B D D B D B B B 26、(1)原因:克利斯提尼改革;商品经济发展;航海贸易繁荣;外邦人定居。(答期中任意3点的6分) (2)特点:贯穿古代社会;与古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显性到隐性,由贵族存在模式深入民间基层;长期维护古代政治体制稳定。(答期中任意3点6分) (3)影响:中国:血亲组织长期存在,曾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2分) 雅典:血亲组织不断削弱,为民主政体的确立创造了条件。(2分) 27、(1)事件:国民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2)理解: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6分) (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2分)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士气。(4分) 28、(1)相同点:都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以苏联为主要对手,贯彻冷战政策。(2分) 不同点:对苏联方面:前者,以强硬为主,以进攻为主要策略,后者较缓和,以和谈为主要策略;对盟国方面:前者,加紧控制西欧等盟国,后者放松对西欧等盟国的控制;对中国方面:前者,遏制威胁中国,后者,致力于缓和紧张的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6分) (2)背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削弱了美的实力;该时期苏力量上升,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西欧、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苏关系恶化。(答期中任意3点的6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苏关系,有利于世界和平;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调整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