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砀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砀山中学2019—2020学年度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正是分封制体现,故B项正确。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故A项错误。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故C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两项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尧舜传说 B. 商朝 C. 夏朝 D. 秦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C正确;尧舜的传说是远古时代,A错误;商朝是继夏朝之后,B错误;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D错误。 4.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 A. 军功 B. 血缘 C. 品德 D. 才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将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保卫周王室,其中分封的主体是同姓贵族,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分封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分封制未以品德为分封的依据,排除;D项分封制未以才能为分封的依据,排除。 【点睛】分封制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5.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 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实行,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分封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的,A符合题意;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是郡县制的特点,B不符题意;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C不符题意;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而实施的,D错误。 6.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2006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回大陆时参拜了连氏宗祠。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选官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祭祖的习俗、“认祖归宗”的情结都是源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宗法制作为一个制度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宗法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7.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 A. 世袭 B. 中央任命 C. 恩荫 D. 科举选拔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秦朝没有科举。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8.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的皇帝制度首创于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9.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 长安 B. 建康 C. 咸阳 D. 洛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秦统一后都城在咸阳,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10.元朝为了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度 D. 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D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地方制度,A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制度,B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推行制度,C错误。 11.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A. 秦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才得以形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汉朝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称之为“汉承秦制”;宋代和明代都是在秦朝政治制度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完善。 12.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答案】B 【解析】 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丞相是百官之首;C选项掌管军权;D选项是丞相之下的各个部门。 13.魏晋时期,读书人贾五,被家乡所在郡的中正评为“下上品”,推荐到怀远县作县令。这表明当时中国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军功授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由“魏晋时期”、“中正”等信息结合所学古代选官制度的内容可知,这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故选C;世官制是先秦时期贵族世袭为官的制度,所以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军功爵制是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的制度,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故D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就是与古代选官相关的制度的理解和判断,考生既要熟悉各个选官制度的含义,又要准确记忆其实行的时间,才可以准确作答。 14.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④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宋吸收前朝教训实行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立通判监督地方长官,同时设立转运使消除地方财政基础,. ①②③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是魏晋时期实行,北宋是科举制度,选择A项正确。 15.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朝选官主要实行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 汉朝实行察举制,故答案为A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排除C项;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且三省六部制不是选官制度,排除D项。 16.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据题干“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故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故A项错误;察举制以品德为依据,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职,不属于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的内容、特点,区别它们的不同点,再结合题干关键词,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平定“七国之乱” C. 颁布“推恩令” D. 设置节度使 【答案】C 【解析】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造成诸侯势力膨胀,出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王国的势力,故C正确,A、B错误;唐朝设立节度使,D错误。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18.我国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A. 唐朝 B. 元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元朝是我国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设立了行省制度,所以,我国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元朝,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天仍然在推行的省级行政机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19.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 A. 秦朝 B. 汉朝 C. 隋唐 D. 元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能提高行政效率,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但是,三省六部制度的本质却是皇帝加强皇权、分割相权的一个产物,所以既要看到三省六部制度的优点,更要看到三省六部制度的本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度 20.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笼络皇亲国戚 B. 增加财政税收 C. 削弱王国势力 D. 推动民族交流 【答案】C 【解析】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BD项与此项制度无关,排除。 点睛: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王国势力被不断削弱。 21.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军机处的职能是 A.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 负责监察百官 C. 主管内阁六部 D. 掌握行政权 【答案】A 【解析】 军机处是由皇帝钦点满汉官员组成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故选A;军机大臣除上述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的职权范围之外,没有其他职能,故排除BCD。 22.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 建立三公九卿制 B. 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废丞相设内阁 D. 设立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故C符合题意;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清朝设立军机处,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词“明朝”,结合所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3.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雍正帝为办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样,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所以排除③,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 24.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农耕文明 C. 小国寡民 D. 寡头政治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和“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25.下图为记载着放逐者名字的陶片,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的历史资料能够见证 A.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B. 克利斯提尼确立了雅典民主制 C. 伯利克里完善了雅典民主制度 D. 雅典民主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陶片放逐法使用的陶片,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所以这种陶片可以作为史料印证雅典民主制确立,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时期没有陶片放逐法,故A项错误。陶片放逐法不是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制定的,故C项错误。该陶片印证雅典民主的确立,不是走向衰亡,故D项错误。 26.公元前5世纪,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人物是 A. 苏格拉底 B. 梭伦 C. 克利斯提尼 D. 伯利克里 【答案】D 【解析】 【详解】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正确。苏格拉底是雅典民主政治衰败时期,A错误。B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时期。C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时期。故排除ABC。 27.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所说的“全体公民”指的是雅典城邦中的 A. 妇女 B. 奴隶 C. 外邦人 D. 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适用范围,联系课本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子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妇女、奴隶、外邦人说法均不准确。只有D说法符合史实,故此题选D项。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公民 28.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 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索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索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石,所以正确的是A项,B是克利斯提尼时期,C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D项不是索伦改革时期的内容。 29.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当时,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五百人会议 B. 公民大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故B正确。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的职能,但是它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故排除A;陪审法庭是当时的司法机构,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故排除C;十将军委员会主要的职能是带领军队打仗,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故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侧重于考查的是公民大会,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0.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创立陶片放逐法 B. 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 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 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是为了鼓励生活困难的公民积极地参政,培养其公民意识,故C项正确。创立陶片放逐法是为了保障雅典民主,打击破坏民主的人的,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雅典抽签选举,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皆可参加,排除B项;雅典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外的本邦成年男子都享有公民权,排除D项。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要紧紧抓住材料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的这一设问角度。 二、材料阅读 31.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分析秦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对行省制度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 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2)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 后果: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3)观点: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地方缺乏自主性。 (4)认识: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 【详解】(1)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根据“皆为郡县”得出秦推行郡县制。 特点: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2)原因:根据“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得出吸取秦亡的教训。 后果:根据“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结合所学可知,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3)观点:根据“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分析得出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地方缺乏自主性。 (4)认识:综合材料,可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收入把公民分成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承担的义务。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的确定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民主”有“人民的权力”“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据此,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梭伦如何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梭伦改革的意义,并用一句话概括这场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演进中的地位。 【答案】(1)“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扩大并稳定了公民的数量。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陪审法庭的设立并对全体公民开放,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 (2)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公民的权力得到提升);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位: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扩大并稳定了公民的数量。据材料“根据收入把公民分成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承担的义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据材料“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可知,陪审法庭的设立并对全体公民开放,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 (2)意义: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位: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