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家国情怀——素养专练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家国情怀——素养专练作业

家国情怀素养练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六安高三三模)周文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 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反映出当时(  ) A.形成了敬德保民的天命观 B.大自然已受到过度的开发 C.重视对小农经济的培植和保护 D.初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商周时期为成就草木、鱼鳖、鸟兽之长,进行季节性禁伐、 禁渔、禁猎可知,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天命相关信息,A 项错误;当时的生产 力无法做到 B 项所说的“过度开发”;小农经济出现是在春秋时期,C 项错误。 2.(2019·泸州高三二诊)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 谓之华。”这表明(  ) A.“礼”成为华夷之辩的主要内容 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 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 一词的解释源于中原地区服饰华彩、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 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 D 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对夷的阐释,排除 A 项;题干未反映民族融合现象,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定型, 排除 C 项。 3.(2019·河北命题研究专家预测卷)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曾指出:“茶之为 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 之人。唐中后期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饮茶是社会等级地位的体现 B.茶文化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 C.茶叶价格低廉成为大众饮品 D.儒家学说中格物致知的主张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以茶利礼仁” 可知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茶文化蕴含着社会价值观念,B 项正确。饮茶是社会等级 地位的体现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茶叶的价格,排除 C 项; 格物致知属于南宋时期朱熹的主张,排除 D 项。 4.19 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 T. T. Meadows 认为,中华民族作 为一个同一的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无与伦比,其真正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则 和一种制度。近代西方也曾借鉴过此制度。“一种制度”最可能是指(  ) A.郡县制度 B.宗法制度 C.皇帝制度 D.科举制度 答案 D 解析 古代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促进阶层流动,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西 方也曾借鉴科举制创立文官制度,D 项正确。 5.(2019·宁夏银川一中二模)1903 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 论华洋官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如“华商请办铁路,集股以华股获占多数”,“附 搭洋股,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洋商请办铁路,无论集股若干,总须留出股额十 分之三,任华人随时照原价附股”。由此可知该章程(  ) A.便利列强资本输出 B.主张铁路国有 C.不利民营铁路发展 D.利于救亡图存 答案 D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清末改革中对于铁路的发展控股,要求华商必须占一 定股份,从而有利于民营铁路发展,对于外来侵略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有 利于救亡图存,故 D 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抵制外国侵略,不利于外国资 本输出,A 项错误;材料不是主张铁路国有政策,B 项错误;材料中的主张有利于 民营铁路发展,C 项错误。 6.(2019·山东日照二模)20 世纪初,国货运动兴起。翻开 1915 年的报纸,到 处可见宣传国货的广告:“中国人应用中国货”“提倡国货,立在一条战线 上”“欲图挽救,提倡国货”。《国货月刊》杂志还受到政府的立案保护。这表明 (  ) A.民族危机促使国民意识觉醒 B.近代中国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主流 D.国民革命运动形势空前高涨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宣传标语可知,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 济建设成效,排除 B 项;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主流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国 民革命运动是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7.(2019·北京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精品卷)下表为《申报》中“民族”和“中 华民族”词语使用频率变化表 这些变化表明(  ) A.民族主义生成依赖于大众传媒 B.国家的统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意识提高 D.民族危机提高了国人民族意识 答案 D 解析 从表格中民族一词使用频率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 命后,历次的外敌入侵催化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故 D 项正确。大众传媒不是民族 主义生成的主要途径,主要与当时社会局势有关,故排除 A 项;辛亥革命后,中 国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排除 B 项;C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还未有 中华民族的信息,故排除。 8.(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调)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指出:“中国人对 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 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救中国危亡的根 本方法,在自己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借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 B.民族主义观念呈倒退现象 C.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 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可知,孙中山主张借传统观念来实现民 族主义,故选 A 项。材料中的民族主义观念是与国情相结合的,不是倒退,B 项 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主张,排除 C 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孙 中山借助传统观念来实现民族主义,不是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排除 D 项。 9.(2019·合肥一中最后一卷)从 1941 年 7 月至 1945 年 6 月,大后方通过征实、 征购和征借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所得到的稻麦总量约为 4 亿石左右。这主要说明 (  ) A.抗战防御阶段粮食问题严重 B.日本军控制了沦陷区稻麦 C.农民对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D.大后方成为抗日主要阵地 答案 C 解析 由“大后方通过征实、征购和征借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所得到的稻麦总 量约为 4 亿石左右”可知,农民对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C 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 农民对于抗战的支持,不是说明抗战防御阶段粮食问题严重,A 项错误;材料中 征集粮食的不是日本,B 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大后方成为抗日主要阵地,D 项错 误。 10.(2019·北京怀柔高三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到:“(此次会 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 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A.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B.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日内瓦会议,会议在中国的努力下, 推动了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B 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并未消除美国对中 国的军事威胁,排除 A 项;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排除 C 项;万 隆会议后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各国之间的联系,排除 D 项。 11.“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答案 C 解析 “九二共识”指 1992 年 11 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就解决两 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 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故选 C 项。 12.(2019·信阳摸底)2017 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说:积极 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 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 明当今中国(  )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所涉及的都是我国与大国的关系,且根据不同对象而定位关 系类型,据此可知,D 项正确。A 项只适合与俄罗斯的关系,排除;B 项是对材料 的错误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原则,排除;材料强调的是 同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而不是强调联合国,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 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 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 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 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 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 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 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 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 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 (1932 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答案 (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 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 的发展;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 贡献。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提取综合。第(2)问,根据材料评价陶行知 时,从对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以及国家民族的发展去综合分析。 14.(2019·成都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 17 世纪的哲学家、实验 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 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 计的变化,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 性的发现了”,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 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 年)中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 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了 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 年,国 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 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 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 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 ——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 是外国人“总结”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个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四大发明影响深远。(就四大发明本身发表看法并说明) 说明:在古代,造纸术、印刷术为古代中国文化传播和繁荣奠定了必要的技 术基础,指南针与火药为古代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四大发明推动了中 华传统文明的繁荣发展。在近代西欧,指南针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印刷术推动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火药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抗战以来,四大发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激发 了民族自豪感,鼓舞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小结: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宝。 示例二:历史概念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就史学方法发表看法并说明) 说明:造纸术经东汉蔡伦改进,火药从炼丹发展到宋明时期的火器,指南针 从司南发展而来,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先后出现,都是我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 成果,并逐渐传播至世界。近代早期,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在 西欧兴起,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 而被培根总结为“三大发明”。抗战时期,面对相持阶段的艰苦战局,中国坚持“文 化抗战”,由李约瑟提出了“四大发明”概念,并伴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 传播世界。 小结:历史概念包含了不同时代对历史事实的主观解释。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作答本题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提炼相 关论点,如根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 发明……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影响深远,结合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即可;又如 根据“1942 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 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 动了整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概念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结合三大发明 和四大发明说法的提出进行论证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