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2020 年高考冲刺模拟题 文科综合(三)历史部分 ‎1.要用历史资料探究历史问题,首先要能够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下各项是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相关的内容,其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等 ‎②主要农作物是粟、黍之类 ‎③从上述考古发掘情况看,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A. ①② B. ③ C. ③④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等,仅属于史料,并不属于史料解释,①错误;主要农作物是粟、黍之类属于史料的阐述,不属于史料的解释,②错误;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分析出居民的生产状况是对史料的解读,属于史料解释,③正确;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探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属于历史评价,不属于史料解释,④错误;综上所述,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 ‎ ‎2.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 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B. 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C. 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 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答案】A ‎【解析】‎ ‎【分析】‎ ‎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由“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得知是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BCD项是错误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对立的。所以选A项。‎ ‎3.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 “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 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 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 【详解】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夏商周三代以前是学校出身,战国到秦代是宾客出身,汉以后是郡县一级的官员出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的铨授中出身,隋唐以至现在,是由科举考试中出身。C说法不符合题目涉及的选官制度。故C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4.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未能跨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门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力成本低,几乎能够承担缺乏畜力的经济所需要的全部工作;而人口过多给中国的生活造成了重压,使之处在保守政府的严格管理下静止不变,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中国人力资源太过丰富,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某校学生就这一观点提出以下看法,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 作为 20世纪“史学大帝”,布罗代尔的观点值得信服 B. 没有指出儒家思想对科技的不利影响,不可信 C. 已经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十分充分的解答 D. 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分析,其视角值得参考 ‎【答案】B ‎【解析】‎ ‎【详解】‎ 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未能发展到现代科学的因素有很多,而布罗代尔仅仅将其归结到中国古代的人口众多上,该结论有失偏颇,因此不可信,故选B;布罗代尔的观点有失偏颇,没有正确全面揭示中国古代科学未能发展到现代科学的因素,结论不可信,故排除ACD。故选B。 ‎ ‎5. “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 A. 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 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清政府加紧搜刮、自然灾害频仍、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促成,故此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故排除ABC,所以选D。‎ ‎6.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此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是 A.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和 C.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D.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应使生产所得之物产合理分配,以求互利,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收归国有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的表述不符,A选项错误;民生是出于经济目的,而非政治目的,B选项错误;管制资源也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的表述不符,D选项错误。故选C。‎ ‎7.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取得长沙大捷,英国《泰晤士报》称:际此远东阴云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耀夺目。以下有关对长沙会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成为扭转远东战局的关键 B. 抗日战争由此进入防御阶段 C. 未改变中国战场的整体格局 D. 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鼓舞了人心,成为扭转远东战局的关键,故选A,排除C;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是在武汉会战后,排除B;粉碎日军速亡中国计划的是淞沪会战,排除D。故选A。 ‎ ‎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D. 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是要清除宗教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光芒的是启蒙运动,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中关于宗教改革的说法都是符合史实的,不符合题意。‎ ‎9.梁启超曾在1901年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他还认为,英国在“过渡时代”的特点是“顺流而渡”。下列选项中,能够用来说明英国“顺流而渡”的是 ‎①宪章运动的兴起 ②1832年议会改革 ③英国革命的爆发 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所谓“顺流而渡”指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因此英国宪章运动、议会改革、英国革命的爆发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都是顺应了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潮流,都可以用来说明英国的“顺流而渡”,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ABC项均涵盖不全,排除。故选D。 ‎ ‎10.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大约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B. 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 C. 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 D. 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分析】‎ ‎ 【详解】根据题干“斯大林的政策”“1932~1933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故D项正确;两者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故A项排除;新经济政策是1928年被废止,故B项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契机,故C项错误。‎ ‎11. 下图是照片《你先请》,三个动物均为主人家的宠物,但主人离家后,三个动物之间的关系即呈现出这种状态。有同学在进行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这幅作品,他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应该是 A. 抗战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简况 B. 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德关系掠影 C. 中国、美国、台湾的角逐 D. 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朝关系之奥妙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猫咪和狗正在决定谁先下嘴。金花鼠万万没有想到,主人刚离开家自己就要变成这两个“朋友”的晚餐。它们三个都是主人家喂养的宠物。在主人面前,它们似乎是亲密无间的伙伴。二战后美苏两个大国由战时盟友变成分列对峙,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造成德国的分裂。故选B。‎ ‎12.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 欧盟成立 C. 苏联解体 D. 9·11事件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见山是山,界线分明”指的是两极格局,“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指的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指的是经济全球化。由此可知,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票号的创办、发展、衰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日升昌总号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八日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指政府因财政拮据,巧立“捐输、报效”等名目向商人搜刮钱财),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曾任票号经理的李宏龄说:“乃自甲午、庚子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原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摘编自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 材料二 ‎ ‎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 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材料四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的原因。‎ ‎【答案】(1)战乱劫掠;官府勒索;官营、外国银行挤压;市场萧条。‎ ‎(2)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 ‎(3)演变: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二战前以英镑为中心,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 原因:二战后,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4)原因:美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控制了国际货币的发行权;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 从而使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产资源向美国转移;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这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也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可知,战乱劫掠和官府勒索打击了票号生意;根据“固由于市场空虚”可知,市场萧条;根据“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可知,官营银行和外国银行挤压也是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可知,金融制度创新促进了民主法制的进步;根据“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融制度创新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做了准备;根据“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 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融制度创新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 ‎(3)演变:依据材料三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二战前以英镑为中心,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原因:根据材料三中“《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确立的主要原因有,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而英国的经济却遭到了严重削弱。‎ ‎(4)原因:依据材料三中“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利用经济优势,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控制了国际货币的发行权;根据“(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行纸币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通过经济扩张和掠夺,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根据“美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从而使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产资源向美国转移,这些因素造成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现代化新论 你赞成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观点一:外因论 攻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经济: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内因论 政治: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力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 经济: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思想文化:封建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传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使中国缺乏创新人才。‎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可归纳出肯定外因论,这需要从政治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根据材料“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可归纳出肯定的是外因论,这需要从中国落后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等形态进行分析即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拜相,对太学进行改革:‎ ‎(1)创设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被按程度分进不同之舍接受学业。‎ ‎(2)调整太学直讲。王安石把反对新法的焦千之等5人罢撤,委派拥护新法的叶涛等6人为太学直讲。规定教师两人共讲一经,对教导有方者予以提升,而“执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 ‎(3)严格太学考试升舍制度。太学生各选一经,随直讲学习,月一私试,岁一公试,成绩合格者方可递升舍次。其中,上舍生中特别优异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免去乡试、会试(礼部试),参加“释褐试”后直接补官。‎ ‎(4)设立经义局编审经学教材。熙宁六年(1073),朝廷设立了经义局,着手对《诗》、《书》和《周礼》进行新的注释和训解,编辑出版《三经新义》。上述各项措施的先后付诸实施,使北宋的官学为之一振。熙宁七年(1074),诏赐朝集院的房舍50楹于太学,以拓广太学,从而使太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 ‎【答案】(1)特点:分层次教学;采用升级淘汰机制;以法令推动改革;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密切结合;制度不断完善 ‎(2)严格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缓和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之间的矛盾;未真正起到缓和统治危机的作用。‎ ‎【解析】‎ ‎【详解】(1) 从“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可以得出分层次教学,采取升级淘汰机制,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从材料“委派拥护新法的叶涛等6人为太学直讲”,可见以法令推动改革;从“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可以得出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密切结合。综合以上材料来看,可见选拔制度不断完善。‎ ‎(2)从具体制度来看,可以得出这些改革有利于选拔人才,完善考试制度;从改革的目的来看,可以得出这一改革缓和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之间的矛盾;但从实质上来看,这些改革只是在内部作文章,并没有真正的起到缓和统治危机的作用。‎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已往强硬的战略已难以奏效,出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开始进行有选择性的收缩。刚刚上台的尼克松提出了以“实力”、“谈判”、“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的成功实施,既使美国改善了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又使美国在亚洲实现了战略收缩,采用以越制越的方式,设法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出脚,从而使美国在均势外交的前提下,维持霸主地位。美国以此也缓和了国内外的矛盾,并集中力量加强与苏联在欧洲与中东的争夺。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使美国在从权力頂峰下落中获得一定的缓冲,极力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扩大了美苏合作的空间。‎ ‎——摘编自《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遏制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及其积极影响。‎ ‎【答案】(1)背景: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反战运动此起彼伏:“滞涨”危机影响经济发展:国内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 ‎(2)实质:是美国实力衰落后为遏制苏联扩张、维护自身全球利益的缓和手段。‎ 影响:有利于结束越战,改善与盟国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灵活处理与苏联关系,利于世界局势缓和:改善美国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的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纪霸主的地位以及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和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和国际不利局面分析回答。‎ ‎(2‎ ‎)实质:依据材料“从而使美国在均势外交的前提下,维持霸主地位”的信息和所学从美国实力衰落后为遏制苏联扩张、维护自身全球利益的缓和手段回答。影响:依据材料“也缓和了国内外的矛盾,并集中力量加强与苏联在欧洲与中东的争夺。改变了东西方关系,扩大了美苏合作的空间”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善与盟国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以及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奥诺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1799年出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巴尔扎克擅长于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在19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特罗亚《巴尔扎克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答案】(1)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写实性);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批判性);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教育性)。‎ ‎(2)背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是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注重写实、体现批判性、注重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等。‎ ‎(2)本问考查的是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社会状况、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概况及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