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第1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濮阳一模)清人郑裕孚在《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 ) A.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 C.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 答案 C 根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为1840年,与题干中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可知,山西使用洋货的情况很普遍,但不能说明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可知洋货使用情况普遍,可见西方进口货物输入山西,山西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表明了山西的情况,没有涉及沿海地区使用洋货的情况,因此无法对比,故D项错误。 2.(2018江西上饶一模)下图: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年代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推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答案 D 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白银外流,银价上涨,故D项正确。 3.(2019安徽滁州摸底)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年份 厂数(家) 日生产面粉包数(包) 1913 年 57 46.030 1915 年 69 71.750 1917 年 86 109.040 1919 年 104 137.810 1921 年 131 215.370 A.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 B.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 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 D.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 答案 A 材料中显示1913—1921年间,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很缓慢,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外资主导中国市场的局面,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4.(2019辽宁沈阳质检)马克思曾经说过:“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产生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 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C.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 D.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答案 B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有足够的产能,不存在“工业生产产量不足”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可知,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销路不畅,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产品具有天然的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开辟五口通商可知,“通商口岸数量过少”并不是英国出口贸易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产品有质量问题”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课标Ⅰ,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 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据题干材料可知,洋务企业开平煤矿的土煤税重,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以及与列强煤矿业的竞争,李鸿章奏准降低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出口税,有利于减轻该类企业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降低开平煤矿的土煤出口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商之利”的目的,但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项;D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 6.(2017课标Ⅲ,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 D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选D项。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并未影响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并未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项与史实不符。 7.(2019吉林长春质检)“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 )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 答案 B 材料并未涉及中国茶叶种植技术的突破,故A项错误;“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说明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C项所述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D项所述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8.(2018河南林州调研)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振兴民族实业 B.抵制列强侵略 C.完善经济法规 D.指导社会建设 答案 A 据材料“得呈请专利”可知,材料所述举措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材料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有利于农工商业的发展,因此这些举措旨在振兴民族实业,故A项正确;抵制列强侵略并非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经济法规的完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D项所述也非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9.(2018贵州模拟)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 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D.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材料“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反映的是上海地区工业发展状况,不能代表全国工业状况,因此不能说明全国工人失业严重,故A项错误;B项属于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故B项错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大危机,欧美列强均致力于调整和恢复本国经济,而不是大量输出资本,故C项错误;据材料“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可知,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10.(2018山东潍坊调研)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1.4%下降到1918年的8.5%;而日本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9.5%上升到1918年的38%。这反映了( ) A.民族工业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B.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日本独占中国市场局面形成 D.抵制日货运动取得重大成效 答案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4—1918年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政府承虚而入,与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等,对华贸易额大增,故B项正确;日本对华贸易的增长率在1918年占到38%,不能说明日本独占中国市场,故C项错误;在1913年到1918年间日本对华贸易额是增加的趋势,故D项错误。 11.(2017课标Ⅱ,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材料表明,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船,由无偿派拨各省到由用船方承担造船所用材料费,体现出“协造”的意图是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造船所用材料费由中央承担转为由用船方承担,但主办方仍然是政府,A项错误;材料中所造船舶供各省使用,并未投入市场,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近代轮船制造业的整体情况,D项错误。 12.(2018吉林长春质检)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7.5%到50%共14级的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 A.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B.民族工业得到充分保护 C.关税自主得到了恢复 D.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 答案 A “进出口税分为7.5%到50%共14级的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可以提高政府收入,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辽宁大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实体的独立运行,主要依据市场需要和价值规律的支配。洋务官僚缺乏近代经济知识,他们谈得最多的企业创办理由主要是两条:一是直接服务于洋务军工企业的需要,二是与洋人争利,基本都是从实用和政治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着眼于国计民生需要。这种从政治需要出发的做法常常掩盖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与要求。 ——摘编自朱师君《中国近现代开放制度与经济发展研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观点一: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经济规律,此观点正确。说明:洋务运动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洋务运动中无论是军事企业还是民用企业,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民用企业中虽有些涉及国计民生,但也是出于服务军工企业或与洋人争利的政治目的;因而尽管洋务运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但并没有使中国完成近代化转型;由于其政治目的性,最终洋务运动以破产而告终。 观点二: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经济规律,此观点不正确。说明:尽管洋务运动是出于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但在其创办企业的过程中也在不自觉地遵循市场和经济规律,尤其是洋务运动中在创办民用企业时所采取的股份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现代管理制度,体现了对市场和价值规律的遵循;同时,尽管洋务运动是出于实用和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但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如果没有经济实体的独立运行,也不会取得成效。(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2018东北名新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 全国人口总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指数(%) 1820年 37 377 2 350 6.3 1840年 41 281 2 668 6.5 1893年 33 677 2 668 7.9 1920年 44 377 4 700 10.6 1936年 46 136 5 263 11.4 1949年 54 167 5 765 10.6 ——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因素。(15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10分) 答案 (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 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 (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主独立国家;发展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