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 严格的等级制度 B. 天子生活奢侈 C. 政治地位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反映了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 A. 朝觐述职 B. 镇守疆土 C. 出征作战 D. 缴纳贡赋 ‎【答案】C ‎【解析】‎ ‎【详解】“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要听从天子命令,出征作战,故选C; 材料“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要听从天子命令,出征作战,并非朝觐述职,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镇守疆土和缴纳贡赋,排除BD。‎ ‎3.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 ‎【详解】‎ ‎4.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 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可判断出是西周时期周武王和姜尚的亲戚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题干所体现的是分封制。分封制形成了西周时期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有利周王对地方的统治,B正确。分封制在后期致使地方势力膨胀,削弱了中央的权力,AD错误。宗法制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的“姬姜二姓”,周天子为姬姓,功臣姜尚为姜姓,再联系材料中的“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即可得出分封制。‎ ‎5.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西周后期周天子的权力就已衰落,周赧王属于东周,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北宋,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 ‎6.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 A. 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 B. 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 C. 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 D. 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由于秦朝没有按宗法制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结果造成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位继承问题,与分封制无关,排除A;B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解读,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皇位继承不按宗法制导致秦朝灭亡,D不是材料的主旨。‎ ‎7.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信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C错误。‎ ‎【点睛】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8.秦朝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后所征服的地方,像“河南地”、五岭等地,当时被称为“化外之地”,因人心不稳,由中央直接控制。当时,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丞相制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加强对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据此,判断选项:A项属于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三公九卿制属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丞相制度属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详解】‎ ‎9.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官员的监察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军机大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官员的监察报告”可知,墓主生前可能任职御史大夫。在秦朝的中央官制中,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故答案为B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A项;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C项;军机大臣是清朝才有的职位,排除D项。‎ ‎10.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因此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D项错误。B项正确,分封制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 ‎11.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是 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打击贵族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权力较大,难以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郡县制度下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是明秦朝实施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实施郡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此时已经是封建社会,奴隶已经不复存在,故C项错误。打击贵族势力也不是实施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12.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 ‎1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解析】‎ 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 ‎1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的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只是专制集权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选项D军功爵制开始推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不符合题意;选项C西周时期创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仅仅是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的特点,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无法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皇权的宗教性描述,无法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国家政事的决策方式,无法体现独断性和随意性,排除C。‎ ‎1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 秦简的记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考点:历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的史料问题。哪些是可信的,哪些需要佐证的,需要分清,考查的是历史研究能力的问题。‎ ‎17.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国并行制 D. 内阁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容易导致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形成割据势力,出现王国问题,威胁中央权力,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9.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据此,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 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 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 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答案】D ‎【解析】‎ 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分散。故答案为D项。尚书省下辖六部,排除A项;门下省负责审议,排除B项;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C项。‎ ‎20.“自秦始置丞相---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摘自《皇明祖训》)。对此不属于朱元璋采取举措有:‎ A. 诛杀胡惟庸 B. 裁撤中书省 C. 废除丞相 D. 设内阁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成祖设立内阁,D符合题意,故选D;朱元璋鉴于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的问题,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ABC都是朱元璋采取举措,不符合题意,排除。‎ ‎21.“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 传达皇帝旨意 B. 参与行政决策 C. 总领全国政务 D. 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A ‎【解析】‎ 根据“廷寄”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结合所学可知,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A;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排除D。‎ ‎22.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烽火戏诸侯是西周时期,故①错误;枢密使是北宋时期出现,故②错误;内阁首辅专权是明擦后以后出现,故③错误;军机大臣跪奏笔录是雍正帝时期出现,故④错误,本题选择D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表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代元政治制度演变·宋代政治表现 ‎23.在欧洲各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处理君主制的经验常常为人称道。17世纪末,这个国家用法治的方式与君主划清权限关系,找到了一个既保留君主又让君主服从于议会控制的巧妙办法。“这个国家”指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7世纪”“既保留君主又让君主服从于议会控制的巧妙办法”可知是1689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此制度下保留国王,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A正确;法国经过大革命摧毁王权势力,B错误;德国保留的是皇帝,皇帝权力至高无上,C错误;俄国是保留沙皇专制,D错误。‎ ‎24. 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12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这表明英国( )‎ A. 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和传统 B. 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C. 国王不掌握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 D. 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传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威廉和玛丽……也是如此”可知,英国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B正确。AC两项表述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5.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 A. 通过《权利法案》‎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君主“统而不治”‎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A ‎【解析】‎ 材料认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法律形式确立起来,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作者认为这是英国现代化的开始,故A正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于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后,并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故B错误;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排除;1832年英国议会的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并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故D错误。 ‎ ‎26.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并宣布将向英国最高法院上诉。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 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 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可知英国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于1721年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会议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A选项排除。材料与国家元首“统而不治”的说法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与首相产生过程无关,D选项排除。‎ ‎27.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上述条文理解正确的是 A. 国王的行政权受到限制 B.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 C. 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 D. 标志着国王完全统而不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保留国王和限制国王不经议会批准而征税”的信息,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故选C项。《权利法案》颁布后,立法权属于国会,国王还掌握着行政权,排除AB;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依然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排除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28.在英国代议制确立和完善中,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其中,某项法令的最大得益者是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和乡绅阶级,而中下阶层和工人阶级仍然被排除在政治参与之外。与该法令直接相关的是 A. “光荣革命”胜利 B. 《权利法案》颁布 C. 责任内阁制形成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中提到工人阶级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展开,据此可选出正确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是在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721年,这些事件都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故可直接排除ABC。‎ ‎29.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A. 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答案】B ‎【解析】‎ 美国中央政府实行分权制衡,国会不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排除A;材料中经过意见的调和而形成1787年宪法的定稿,故选B;材料体现不出CD,均排除。‎ ‎30.“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为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美国最终选择 A. 变邦联制为联邦制 B. 建立民主共和制 C.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D. 实行民主制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制,导致国家面临了被瓜分的危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最终建立了联邦体制的国家。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共5小题,每题2分 ,共10分)‎ ‎31.唐朝沿袭隋制,在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中书取旨决策,门下审议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答案】正确 ‎【解析】‎ 唐朝实行行三省六部制,中书取旨决策,门下审议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共同负责中枢政务,说法正确,选择A项。‎ ‎32.明代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但是随着明朝中后期内阁地位的上升,逐渐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答案】错误 ‎【解析】‎ 内阁是皇权的产物,不可能制约皇权,本题说法错误,选择B。‎ ‎3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了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在其他统治区域内都设立行中书省,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元代的行省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直接管理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设立行中书省,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是由宣政院管辖,并未设立行中书省,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睛】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34.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本题的答案为:错误。‎ ‎35.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指1787年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1789年3月4日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故上述内容正确。‎ 三、材料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前代国柞(Zhà,国柞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唐会要·封建杂录上》‎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还有哪些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 ‎【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理由:西周时期实行分封,统治时间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二世而亡。‎ ‎(2)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机构:宣慰司和宣政院。‎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1)从材料“封建之法,实可遵行”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分封制度;根据材料“前代国柞,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中可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中可以概括从答案。‎ ‎(3)从材料“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中可以概括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设置了宣慰司和宣政院。‎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37.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 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废除丞相。‎ ‎(3) 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解析】‎ ‎(1)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材料一中的“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可知这里说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其变动的部分,这一题需要有结论而且有相关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我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唐朝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的发展,确立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 ‎(2)题目要求“据材料二、三分析”。由材料二中的“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等信息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的决策失误。由材料三中的“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做法:由材料二中的“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可知唐太宗的做法是宰相先议政筹划,皇帝最后决断。由材料三中的“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可知明太祖的做法是废丞相,权归六部。‎ ‎(3)时代特征:需要“依据材料四”回答。由材料四中的“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知,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没有任何权力,这意味着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趋势:题目需要“综合材料”回答,上述四则材料都是围绕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展开的,而且根据题中材料所提到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废除丞相和设立军机处等举措可以得出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38.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里的“笼子”指白宫)‎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三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比较项目 美国 英国 政体 ‎①‎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②‎ 世袭 国家元首任职 任期制 ‎③‎ 国家元首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 ‎④‎ 首相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通过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补充完成材料三表格,写出①②③④所对应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相同点?‎ ‎【答案】(1)权力: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立法权,司法权。(4分)‎ 意义: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分)‎ ‎(2)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权力相互制约、平衡)。(6分)‎ ‎(3)①总统共和制②选举③终身制④总统(6分)‎ ‎(4)性质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作用相同点:都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中“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可知获得了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立法权,司法权。‎ ‎(2)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主要是通过一些列的法律原则,再联系所学可知包括民主选举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等等。‎ ‎(3)补充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求对美国和英国的代议制民主有比较透彻的了解,美国和英国分别是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代表,在政体;产生方式、权限等方面存在不同,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上有不同,但在性质和作用上也有相同点,包括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作用相同点:都促进了社会 稳定,经济发展。注意题干已经给了从性质上和作用上,这个答题方向,这就降低了 难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体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政体特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