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年南通市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在明代被皇帝赐封为“江南第一家”。郑氏家规中写道“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家规内容主要体现了 A. 世袭特权 B. 敬天法祖 C. 封邦建国 D. 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体现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观念,故D正确;孝亲、恭兄和世袭特权、敬天法祖无关,排除AB;封邦建国是分封制,与孝亲、恭兄无关,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联系所学宗法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2.孔子绝非提倡时时处处遵从周礼而行,而是想要在周礼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改善人际关系以及保持社会和谐。为此,孔子主张 A. 无为而治 B. 以法治国 C. 民贵君轻 D. 仁者爱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故D正确;老子提出无为而治,排除A;B是法家思想,C是孟子思想,排除B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改善人际关系以及保持社会和谐”,联系所学孔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3.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作为史料,可以佐证当时 A. 农民在井田上集体劳作 B. 农业生产使用铁制工具 C. 铁犁牛耕在全国逐渐普及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说明汉代农业生产使用铁制工具,故B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废除井田制,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A错误;图片无法体现铁犁牛耕信息,排除C;图片也没有涉及家庭手工业信息,排除D。 4.宋代士大夫们画画专以灰黑的水墨,随心所欲地勾画事物的轮廓大意,借此寄托画家自己的感受和意兴,所作色彩既不浓艳,也不细致求真。这一风格的画作 A. 工笔重彩,以形传神 B. 借物抒情,崇尚意趣 C. 细腻逼真,气度恢弘 D. 形体严整,雅俗共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随心所欲地勾画事物的轮廓大意,借此寄托画家自己的感受和意兴,所作色彩既不浓艳,也不细致求真”可知,该画作的风格属于文人画,特点是借物抒情,崇尚意趣,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不追求形似,排除AC;形体严整是楷书的特点,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点,不符合文人画,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随心所欲地勾画事物的轮廓大意,借此寄托画家自己的感受和意兴,所作色彩既不浓艳,也不细致求真”,联系所学文人画的特点分析解答。 5.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内阁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这一观点认为 A. 宰相没有实权 B. 内阁成为法定机构 C. 内阁地位提高 D.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可知,内阁的地位有所提高,故C正确;明太祖废除了宰相,明代不再有宰相,A错误;内阁是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不是法定机构,B错误;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内阁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联系所学明朝内阁的职能、特点分析解答。 6.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由此可见,清政府 A.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 禁止官民对外通商 D. 彻底取消朝贡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农抑商政策无关,并且清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CD表述太绝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联系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内涵分析解答。 7.这场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在国家主权严重丧失和外国资本大量渗透的同时,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据此判断,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故C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合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排除AB;瓜分中国狂潮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前,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 8.阅读下列革命党人发布的军事命令。该命令反映的是 一、本军于今夜十二时举义,兴复汉族,驱除满虏。八、武昌弹药枪枝,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北伐战争 C. 辛亥革命 D. 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武昌弹药枪枝,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与“武昌弹药枪枝,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不符,排除A;北伐战争是1926年,1927年南昌起义,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不符合“兴复汉族,驱除满虏”,排除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昌弹药枪枝,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联系所学武昌起义的史实分析解答。 9.1930年初,毛泽东提出“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要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 首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 B. 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C. 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D. 着手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要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故C正确;1928年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1940年,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排除B;1928年开创井冈山根据地,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0.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抗战时期的历史。该图示意的是 A. 民族工业的内迁 B. 百团大战的态势 C. 抗战初期的日军侵略 D.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大量内迁,故A正确;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组织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B;抗战初期的日军侵略,不可能达到四川地区,排除C;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壮举,把敌人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解放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可以进逼长江,瞰制南京、武汉,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壮举是 A. 血战台儿庄 B. 挺进大别山 C. 发动辽沈战役 D. 进行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进逼长江,瞰制南京、武汉,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故B正确;血战台儿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共产党的军队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不符合“解放军”,排除A;辽沈战役地点在东北,渡江战役不符合“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可以进逼长江,瞰制南京、武汉”,排除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把敌人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瞰制南京、武汉,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联系所学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史实分析解答。 12.著名报人徐铸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喜的日子,第一部人民的宪法将诞生了!仑儿来信,说我参加决定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大会一开国的政协和第一次全国人大,是莫大的光荣。”日记中提及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A. 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初步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 C. 体现中共八大的探索成果 D. 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大,制定了新中国第一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第一步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时间不符合新中国第一步宪法是1954年宪法,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部人民的宪法”,联系所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 13.1955年7月,在中央召开的省市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说:“目前农村中的社会改革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这是五亿多农村人口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带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一讲话中的“社会改革”最有可能是 A. 农业合作化 B. 家庭联产承包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55年7月”,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故A正确;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1971年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中美两国之间禁止贸易的法令。1972年2月11日,尼克松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松动对华贸易关系的建议。这些举措 A. 意在谋求中美关系改善 B. 受到了中日建交的影响 C. 说明美国摒弃冷战思维 D. 表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A 【解析】 【详解】尼克松宣布结束禁止贸易法令,提出松动对华贸易关系,说明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改善,故A正确;1972年9月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C不符合史实,排除。 15.像是改革开放元年的第一只报春燕,代表大陆亿万同胞给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送去新春第一声亲切的问候。融化了两岸之间长达三十年不相往来的坚冰,开启了海峡两岸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发展的大门。“材料描述的是 A. 首倡“一国两制” B. 两岸“三通”的实现 C.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改革开放元年”“融化了两岸之间长达三十年不相往来的坚冰”可知时间是1979年,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D正确;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6.阅读下面我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统计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年份 国有工业比重(%) 集体工业比重(%) 个体工业比重(%) 1984 69.1 29.71 0.19 1992 51.52 35.07 5.8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992年个体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国有工业比重下降,这和1984年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B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不能说明1984-199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的原因,排除A;对外开放与不同形式的所有制比重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17.他们的商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12年他们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成为在欧洲与美洲之间经营生利船只的重要基地。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 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 C. 荷兰人 D. 英国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荷兰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后改名纽约,荷兰的商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被称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故C正确;ABD不符合“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他们的商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12年他们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联系所学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的史实分析解答。 18.1765年,当时英国纺织业中“纱荒”严重,特别是在纺织业中心兰开夏郡。几年之后,有人惊呼:“到处是棉纱棉纱棉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机的推广 B. 垄断组织增多 C. 电气时代到来 D. 圈地运动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故A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C;圈地运动兴起与“到处是棉纱”无关,排除D。 19.1841年6月,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英国议会大选胜利,保守党组阁问题提上日程。维多利亚女王虽对皮尔厌恶,但仍接受了丈夫的劝告,邀请皮尔组阁。这一事例表明 A. 议会不能阻止国王的专权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C. 国王基于个人好恶任命首相 D. 工业资产阶级追求政治权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议会大选的多数党的领袖可以组阁,国王“统而不治”,故B正确;19世纪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的权利高于王权,A错误;英国内阁首相由下院选举的多数党领袖担任,C错误;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0.布尔什维克党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深入工厂和农村,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 A. 推动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出现 B.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 C.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响应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答案】D 【解析】 【详解】《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这是响应《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D正确;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排除A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C。 2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将集体农庄庄员、职员的个人副业义务交售额降低了50%,鼓励庄员和职工发展私有牲畜。这一做法意在 A. 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B. 废除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否定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D. 提高农庄生产者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降低义务交售额,鼓励庄员和职工发展私有牲畜,很明显意在提高农庄生产者积极性,故D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减少了对经济的集中领导,A错误;B项中“废除”,表述太绝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排除C。 22.下图漫画名为《自立》。漫画中,象征英国的约翰牛艰难地行走在高悬空中、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桥对岸山坡上站着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漫画表达了作者 A. 担忧英国过多依赖美国 B. 赞同政府拒绝美国援助 C. 呼吁英美共同遏制苏联 D. 鼓励西欧国家加强联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自立》”“象征英国的约翰牛艰难地行走在高悬空中、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是援助西欧经济恢复的计划,漫画意在说明英国不能过多依赖美国,应该自立,故A正确;英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B不符合史实,排除;漫画信息没有涉及“遏制苏联”的信息,排除C;漫画信息没有涉及“西欧国家加强联合”的信息,排除D。 2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出台了《贸易改革法》与《贸易协定法》,意在减少贸易逆差、消除所谓“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带来的产业损害,同时还授权总统可采取单方面措施报复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这些举措从侧面反映出 A. 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 B. 美苏冷战的形势趋向缓和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美国经济面临欧洲、日本等国的挑战,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应对挑战的措施,故C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无关,排除D。 24.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服务的决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服务的提供也不由政府全包,而是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这一调整使得英国 A. 经济“滞涨”日趋严重 B. “新经济”模式出现 C. 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D. 政府的公共开支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服务的决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故D正确,C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缓解了“滞涨”局面,排除A;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B错误。 25.它克服了关贸总协定“松散”的缺陷,具有法人资格,在各国境内享有执行职能时所必要的法律权力、特权及豁免权。这里的“它”是 A. 欧洲联盟 B. 世界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克服了关贸总协定“松散”的缺陷,具有法人资格,故C正确;欧洲联盟是区域经济集团,与克服了关贸总协定“松散”的缺陷无关,排除A;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世界金融组织,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BD与“克服了关贸总协定‘松散’的缺陷”无关,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汉魏以来的察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重要阶段,科举制脱胎于察举制的母体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同时设立太学,为五经博士设弟子50人。孝廉察举体现了“以德取人”的鲜明意向,在实际察举中,汉廷对吏能十分重视。东汉时孝廉都要经过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被举至中央。顺帝时左雄改革察举制,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 材料二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原则上“取士不问家世”,允许自由报考。宋代对于科举取士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了对于举子与考官双方的防范。随着教育普及,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经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科举制度使居官者得不到世代承袭的保障,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选官的途径和标准,概括东汉选官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科举取士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答案】(1)途径:察举制;标准:孝廉、品德;发展变化:察举制开始由举荐为主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 (2)趋势: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进步性: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后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1)途径:根据“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得出察举制;标准:根据“孝廉”“以德取人”得出孝廉、品德;发展变化:根据“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得出察举制开始由举荐为主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 (2)趋势:根据“宋代对于科举取士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了对于举子与考官双方的防范”得出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进步性:联系所学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分析回答,可从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总结。 27.晚清时期,以维新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思想,寻求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认为,要取得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只有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为此,他们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借取了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并结合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对君主的起源和君民关系提出新的观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维新派以天赋人权论驳斥君权神授说,他们指出国家是“民之公产”,君是由民共举出来的。他们将自己的政治要求汇入救亡运动中,使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他们积极提倡西学,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思想的理论来源,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指出变法维新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1)理论进化论,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2)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倡西学。目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3)历史作用: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激发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解析】 【详解】(1)理论根据“进化论”得出进化论,根据“社会政治学说”得出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根据“结合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得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2)主张:根据“驳斥君权神授说”得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根据“积极提倡西学”得出提倡西学。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变法维新的目的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根据“使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得出救亡图存。 (3)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可从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思想启蒙、激发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28.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主要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3)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得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特点:根据“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得出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根据“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得出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政治基础:根据所学可知,国共合作开展的“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主要意义:结合所学国民大革命的意义分析回答,可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等角度总结回答。 (3)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主要因素:根据“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得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29.罗斯福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着重在复兴,1935年开始着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对付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人购买力。 材料二 随着经济危机最深重阶段的结束,捍卫自由放任政策的最高法院再也不能忍耐了。1935年5月27日,9名大法官一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罗斯福对这一判决非常愤怒,6月13日他要求国会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批深入改革的方案。8月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美国走上通往福利国家的道路。1935年开始的改革重点是“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实行大规模政府干预”,这也让罗斯福成为得到群众信赖的人。 ——以上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笫5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的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高法院在新政中行使的权力,概括罗斯福新政“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而推行的改革内容。 (3)据材料一、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分析“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 【答案】(1)举措:签署农业调整法;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共同之处: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促进销费。 (2)权力:按照总统的要求通过改革的方案。内容: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实行以工代赈,颁布农业调整法,颁布工业复兴法,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直接救济等。 (3)原因:国家干预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二战后,被欧洲国家广泛推行。 【解析】 【详解】(1)举措:根据“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得出签署农业调整法;根据“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出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共同之处:根据“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人购买力”得出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促进消费。 (2)权力:根据“他要求国会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批深入改革方案”得出按照总统的要求通过改革的方案。内容: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实行以工代赈,颁布农业调整法,颁布工业复兴法,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直接救济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层人民的生活。 (3)原因:根据“签署了农业调整法”“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得出国家干预经济;根据“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得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影响: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二战后,被欧洲国家广泛推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