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十二第1讲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十二第1讲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作业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榆林模拟)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解析:选C。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 ‎2.(2019·淮安、宿迁等四市期中)《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解析:选C。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相符,故C项正确。‎ ‎3.(2019·宁波十校期末)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 西班牙、葡萄牙 从美洲掠夺 ‎1521~1544年间 每年平均 ‎1545~1560年 每年平均 黄金 ‎2 900公斤 ‎5 500公斤 白银 ‎30 700公斤 ‎246 000公斤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解析:选B。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大量黄金、白银,从而引发本国的“价格革命”,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实力下降,拥有大量商品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 ‎4.(2019·安康期中)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到东方的跨洋运输,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掌握了东方贸易,而且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地理大发现带来“商业革命”‎ C.荷兰后来成为“海上马车夫”‎ D.东西方都奉行开放的政策 解析:选B。“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 ‎5.(2019·郴州模拟)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可能为(  )‎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联结(1500~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解析:选C。1500~1800年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扩张,材料中反映的地区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建立了英国与这些地区的联系,故C项正确。‎ ‎6.(2019·广州模拟)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解析:选C。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多国进行对外殖民,殖民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授权武装商船劫掠他国船只,故C项正确。‎ ‎7.(2019·青岛统测)据下图可知(  )‎ A.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C.中国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早期殖民扩张使白银流入欧洲 解析:选D。根据材料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示意图可知,早期的殖民扩张使得大量白银流入欧洲,故D项正确;15~18世纪的中国从来就不是世界金融中心,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国货币经济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 ‎8.(2019·宜宾模拟)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但这种跨洋贸易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衰落。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英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 B.中国重农抑商限制了生丝产量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洲际贸易 解析:选A。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到18世纪下半期开始,随着英国等国家的崛起,英国等国家逐渐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这些新兴国家是倡导自由贸易的,所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渐衰落,故A项正确。‎ ‎9.(2019·泉州质检)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A项结论,故A项错误;黑奴贸易解释不了美洲人口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减少主要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的,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行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高产作物引进解释不了美洲和非洲人口的减少,故D项错误。‎ ‎10.(2019·汕头质测)表:1601~1780年西欧金银出口量(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 的海岸 到地中 海岸 从荷兰 到亚洲 从英国 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年 ‎2 475‎ ‎2 500‎ ‎425‎ ‎250‎ ‎5 650‎ ‎1651~1700年 ‎2 800‎ ‎2 500‎ ‎775‎ ‎1 050‎ ‎7 125‎ ‎1701~1750年 ‎2 800‎ ‎2 500‎ ‎2 200‎ ‎2450‎ ‎9 950‎ ‎1751~1780年 ‎1 980‎ ‎1 500‎ ‎1 445‎ ‎1450‎ ‎6 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解析:选A。从图表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银出口到波罗的海岸、地中海岸、亚洲,说明世界间的经济联系增强,表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西欧金银出口反映的是欧洲从外部输入商品的情况,无法体现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故D项错误。‎ ‎11.(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据此判断,蒙克莱斯钦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  )‎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解析:选B。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可知蒙克莱斯钦重视金银财富的积累,认为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强,故B项正确;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可知蒙克莱斯钦重视金钱财富,这与“重农抑商”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刺激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促进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班牙之所以会没落,是由于国内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只能将掠夺的财富用于消费而非生产,这在客观上促使其他西欧国家转而重视本国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天门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中国的阳明心学也正在席卷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沿海、华北乡村,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皇帝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的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西欧和中国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的主要行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1)推动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据材料二“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及材料一“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因素,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结合所学归纳。(2)第一小问主要行为,‎ 结合西方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和政府对外殖民扩张可得出;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西欧:环球航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场所,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过渡;重商主义政策、殖民征服提供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转型准备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初步发展;反封建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商品市场纳入世界体系有利于资本积累;中西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2)行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没有起到国家后盾的作用。‎ 原因:中国以传统农耕经济为基础,统治者不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构筑的统治秩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4.(2019·湖北高考冲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印度公司发展历史 简介 ‎1600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给予东印度公司对东印度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1647年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23个工厂(即基地),有90个雇员 ‎1670年 查理二世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 ‎1689年 东印度公司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 ‎1711年 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来使用银换取茶叶 ‎1720年 英国15%的进口来自印度,几乎所有进口通过东印度公司 ‎1760年 除少数海岸贸易点外(如本地治里等),法国已被逐出印度 ‎1773年 国会通过了《茶叶法案》,给予东印度公司在与美洲贸易时更大的自主权。公司的垄断行为导致了波士顿茶叶事件,引发美国独立战争 ‎1773年 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至1799年,公司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平均每年更高达900吨 ‎1813年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 ‎1858年 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 ‎——摘编自孟完风、王军《东印度公司与 ‎1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很多特权,这与英国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有关,19世纪中期,东印度公司走向衰落,这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有关,‎ 由此可以拟定一个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受经济政策影响的论题,结合近代英国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示例 论题: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受经济政策的影响。‎ ‎17、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占主导。作为国际贸易公司,在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影响下,依靠政府保护和特许经营,东印度公司迅速发展并崛起,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经济政策。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公司走向衰落。‎ 总之,国家经济政策影响东印度公司的兴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轨迹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其他参考论题:论题拟定,可以围绕东印度公司产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也可以围绕东印度公司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活等关系的角度展开。如:东印度公司对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影响巨大;东印度公司对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深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