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答案不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答案不全

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即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变化发生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3.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4.天王的伯、叔称国伯叔,其兄弟称国兄弟,各王的伯、叔皆称贵伯叔,其兄弟称贵兄弟。一般官员以官职的大小而定,官大见官小的都称之为弟,官小见官大的都必须称其为兄。这是不能有半点僭越的,如有违犯,必死无疑。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摆脱阶级局限 B.推行等级制度 C.遵从伦理道理 D.建设和谐关系 ‎5.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6.宋庆龄女士在‎1927年8月22日发表的《赴莫斯科前的声明》中指出:“‎ 由于孙中山以大政治家的风度运用了三大政策,国民党才能结束十年来广东的混乱局面,大举北伐,打到长江这条历史性的防线。今天却大不相同了。国民政府的盛名已经一落千丈,与北方的半封建余孽不相上下”。材料中的变化是由于(  )‎ A.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B.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 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D.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 当时中国共产党()‎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8.“进入1947年后,国民党军集中力量攻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中原防御则缺乏主力部队支撑,有空虚之虞。因此,毛泽东决心抓住有利时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为此,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A.全面进攻            B.重点进攻             C.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 ‎9.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2010年春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代表名额比例的变化反应了(  )‎ A.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心在农村                B.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 C.直辖市的地位高于一般省份                D.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10.20世纪50年代的某重要国际会议称:“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这次会议(  )‎ A.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 B.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 C.结束了西方的殖民历史 D.贯彻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1.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  )‎ 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 C.倡导知行合一 D.主张人性本恶 ‎12.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对文中提到的“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最佳阐释是(  )‎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D.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13.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 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 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14.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15.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 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 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16.1924年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A.改变了阶级立场 B.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C.发展了革命思想 D.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 ‎17.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毛泽东此文发表时,中国()‎ A.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B.革命根据地已成燎原之势 C.工农红军正在战略转移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18.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19.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20.一位画家宣称“今天我们要求的,是一种在色彩上特别有生气、特别强烈和紧张的艺术”,他主张用色彩强烈的对比或和谐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他号召画家不要害怕用强烈和响亮的色彩。下列作品符合他主张的是()‎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15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 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3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 ‎(4)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4分)‎ ‎22.(15分)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 ‎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6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4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 ——《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根据材料二、三,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 ‎ 高二历史期中答案 ‎21.(15分)‎ ‎(1)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2分)‎ 变化:独立自足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分)‎ 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分)‎ ‎(3)实质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2分)‎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分)‎ ‎(4)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2分)‎ 影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2分)‎ ‎22.(1)表现: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培养众多人才;重视技艺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分)‎ 标志:太学的建立(1分)‎ ‎(2)状况:学校教育衰落,民间讲学日盛;新的讲堂制度出现。(2分)‎ 差异: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朱熹主张格物致知。(2分)‎ ‎(3)影响:儒家学派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儒家经典成为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丰富了古代教育理念。(任意两点给2分)。‎ ‎23(1)背景: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 ‎ 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 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6分)‎ ‎(2)失误:变革过程中急于求成;‎ ‎ 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 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 变法理论有偏颇之处,内部意见分歧。(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