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南城二中2019——2020年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冯天瑜先生指出,周人原只是六七万人口的西鄙小族,去古未远,当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         B.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 C.强化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         D.家国同构的局面已经确立 ‎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 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这一变化 A.密切了中央与王国的联系 B.全面解除了王国的威胁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 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这些做法意在 A.加强了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使中央政府机构不断得到完善 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 ‎6.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 管理自己;认为“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 清廷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7.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级政区 ‎ 州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府、值隶州/州 ‎ 府、值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8.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 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 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A.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B.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D.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9.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 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 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10.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 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 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11.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 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 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12.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 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 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道路B. 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 C. 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 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 ‎13.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 方针 A.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 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 C.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 D.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 ‎14.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1954年宪法目录序言 ‎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15.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 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 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台湾地区原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 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 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维持现状前提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 ‎16.“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 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 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 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从中可见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周边国家认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往来 C.改善邻国关系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D.积极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7.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之上:“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城邦事 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去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不过,这样的设想却“十分脆弱”。“脆弱”‎ 的原因是 A.忽视其他阶层的存在 B.过度强调公民人性的优点 C.忽略各阶层政治素养 D.认为公职人员有绝对权力 ‎18.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 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颁布的意义在于 A.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B.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 C.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D.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 ‎19.“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D.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20.18世纪70、80年代,不管签署的是《邦联条例》还是《联邦宪法》,美国的政治精英们 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而是要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 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转变过程,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制定宪法保障精英集团的利益      B.坚持贯彻孟德斯鸠的分权原则 C.力图确立现代社会的民主范本     D.坚持奉行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 ‎21.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前临时政府的成员普遍认为“他们自己是偶然才得到最高权力,‎ 那此像‘土地问题’等重大间题只能留给未来正式的议会机构解……结果时机错过了,布尔 什维克控制了俄国”。该学者旨在强调 A.缺乏权威和责任感的政府加速革命到来B.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具有-定偶然性 C.议会的缺失为十月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D.不合时宜的法治思维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22.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 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 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这表明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 ‎23.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I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 A. 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 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 C. 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 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 ‎24.漫画有时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而影射时事。对下图所隐喻的世界国际政治局面理解正确的 是 A.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B.不结盟运动开始发展 C.冷战局面越演越烈      D.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5.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 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 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共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救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与国家、民族联系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和英国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 ‎——摘编自雷颐《徐继畬的命运》 ‎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 材料二 “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 ‎ ‎——1978年12月1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原因。(6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促进了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在租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佃户人身自由有了基本保障,其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大土地所有制逐渐扩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激化了社会矛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分析两宋时期租佃制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