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12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12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作业)

课时作业(十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这说明( B )‎ A.雅典当时对外战争比较频繁 B.雅典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的商品经济破坏了民主秩序 解析:根据材料中“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说明雅典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受到制约和限制,故选B项。‎ ‎2.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繁荣。当时喜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多讽刺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这反映出当时( A )‎ A.公民言论相对自由 B.人们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 C.喜剧题材比较狭窄 D.雅典政治生活被少数人左右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喜剧多讽刺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说明思想环境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故选A项。雅典民主的局限在于泛滥的直接民主,题干没有体现这一内容,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喜剧题材的来源,故C项错误;题干也未体现雅典政治生活被少数人左右,故D项错误。‎ ‎3.美国历史学家珍妮弗·罗伯兹认为,西方思想界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长期存在着贬低雅典民主的传统,而这恰恰是在民主政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批评。这一观点揭示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B )‎ A.不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观念 B.孕育了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 C.受到众多思想家的批评攻击 D.使雅典受到世界的长期关注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贬低雅典民主的传统,而这恰恰是在民主政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批评”,说明民主政治的开放性,故选B项。‎ ‎4.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 C )‎ A.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 B.希腊民主制具有局限性 C.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D.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 解析:战争是推动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的外因,但是其内部大土地所有者的兼并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民主制局限,故B错误;由于小生产者破产导致雅典走向衰落,故C正确;民主政治促使雅典走向衰败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5.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雅典陪审法庭通过民主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临刑前,苏格拉底说:“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率和权威。”材料最能说明( A )‎ A.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 C.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 D.雅典政治民主是法律公正的保障 解析:‎ 材料中雅典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体现出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而苏格拉底以死维护法律权威,体现其公民意识,故A正确;材料体现了权力滥用,但不能体现公民普遍参与导致权力泛滥,故B错误;材料体现苏格拉底法律至上意识,故C错误;判苏格拉底死刑,程序民主合法,但凸显的是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而不是法律公正,故D错误。‎ ‎6.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竞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C )‎ A.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公民意识得到法律肯定 D.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解析:“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表明公民意识得到法律肯定,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7.以下为《十二铜表法》各篇目的内容。该法侧重于( B )‎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处理私人的权益纠纷 C.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 D.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 解析:解读表格,据材料中第三篇到第八篇可以看出主要调节私有财产及私人权益,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公民的道德素养,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公民的日常行为,故D项错误。‎ ‎8.(2019·贵阳模拟)“‎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C )‎ 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中“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说明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故C项正确;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因此并未实现自由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故B项错误;本题强调的是罗马法,并不是为希腊民主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 ‎9.公元前340年,加普亚并入罗马版图,贵族获得公民权;公元前338年,坎帕尼亚的其余地区都被罗马占领,新增领土上的居民获得罗马公民权,但是没有选举权,而且他们还必须纳税和服兵役。这表明在罗马的扩张中( D )‎ A.公民权服务于罗马的暴政 B.外邦新公民均有义务无权利 C.奴隶制度逐渐被瓦解取缔 D.公民权授予成为扩张的手段 解析:根据题目中“加普亚并入罗马版图,贵族获得公民权”、“新增领土上的居民获得罗马公民权”,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并未提到古罗马对被统治者的暴政,故A项错误;题目中提到没有选举权,并非是均没有权利,故B项错误;C项表述违背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 ‎10.(2019·上饶统考)《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到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C )‎ A.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 B.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D.古罗马追求公正的原则 解析:据题干可知,仁慈是基督教的特点,故罗马法的变化反映出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故选C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罗马扩张伴随残酷战争反映不出罗马法对于父权规定的变化,故A项错误;父权崇尚暴力仅是《十二铜表法》体现的内容,不能反映出罗马法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公正的内容,故D项错误。‎ ‎11.在一名共和国的罗马公民看来,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由此可见( B )‎ A.罗马人的思想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B.罗马人将政治行为与道德紧密结合 C.文艺复兴精神影响罗马的政治思想 D.崇尚成功与天才是罗马公民的特点 解析:据题干可知,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表明罗马人注重道德,注重国家的荣誉,故选B项。‎ ‎12.在古罗马,若债务人到期不将某款项偿还,先是会被债权人收为奴隶“使役之,出卖之,杀戮之”,后转变为对债务人实行监禁,再而转变为对债务人实施信用破产的制度。这反映出古罗马( D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道德因素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C.法律充分保护罗马贵族利益 D.法律具有保护人身权利的人文精神 解析:‎ 古罗马法律体系是逐渐完善,不能说已达到完备的程度,故A错误;信用制度的建立有道德因素,不能说起决定作用,故B错误;债务人和债权人没有贵族和平民之分,故C不正确;材料中债务人人身遭遇的变化反映了人身权利日益受到重视,体现了古代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共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汉代从政治特点、思想等方面归纳;西塞罗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说明,共同价值从其影响角度理解。‎ 答案:(1)董仲舒:德主刑辅,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法源于君(皇权至高无上),注重社会等级。‎ 西塞罗:自然法至上,人人平等;法律至高无上,具有权威性。‎ ‎(2)背景: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商品经济发展,共和政体,人文精神的影响。‎ 价值: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内容 说明 ‎《盗》‎ ‎“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 ‎“网”即“断狱”‎ ‎《捕》‎ ‎“捕”即“捕亡”,是审断罪案的法律、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杂》‎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论)‎ 解析:从内容看,可分别从阶级目的、价值取向两个角度分析论证。示例一,据材料中“盗”“贼”放在法典之首,《杂》中的“‎ 逾制”罪名,得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结合所学,分别从中国和罗马的经济上、政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示例二,据材料中“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得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政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 答案:示例1:‎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 阐述: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而且是通过统治者自身政治变革形成的《法经》必然要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阶级利益。从内容看,《法经》将“盗”“贼”放在法典之首,《杂》中亦有诸多有关“逾制”罪名的规定,显现出《法经》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等级秩序,而由于《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它既要反映贵族的意志,也必然要反映一些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同时,建立在高度奴隶制商品经济之上,必然要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示例2:‎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阐述:由于二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因此,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法经》更注重于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维护,因此,公法的比重远大于私法,而《十二铜表法》由于建立在奴隶制商品经济上,因此,私法的比重远大于公法。‎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