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孟子说:“善政不如答教之得民也。善政,民威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 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土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A.统治阶级草础不晰扩大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3.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的重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的需要 B.各地文化的交流 C. 政府政策的推动 D.商品经济的发展 4.《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下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对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5.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须采取果断措施实现统治政策 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6.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509年《瓦勒甩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 A.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 B.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 C. 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 D.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 7.右图是一幅关于稗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 A.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 B.德意志帝田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8. 15世纪,意人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 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9.“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倡导思想自由 B.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构建民权政府 10.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视为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人均糖消费量)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人均糖消费量(磅)表 年份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0.85 4 1750 1.90 10 1800 1.98 18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 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生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 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11.托马斯·库思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是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不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明克的量子理论 B.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12.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 “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乎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 中共取得革命领导权 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发出“宁教白山黑山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誓言,抗日救国主义勇军、抗日联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十九路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门武装纷纷痛击日军。这表明 A.军队力量壮大抗日取胜之本 B.民族矛盾的解决己成当时社会的共识 C.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开始破产 D.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己经拉开序幕 14.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木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照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寒,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 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四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15.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白由上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戌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16.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17. 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 A.提高商品价格 B.缓解债务危机 C.恢复银行信用 D.促进工业复兴 18.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下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19.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 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C. 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 d 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20.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21.“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新经济”的出现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22.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时间 1946年 1947年 美国顺差 77.79亿美元 59.22亿美元 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 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 D.使美国完全控制欧洲市场 2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C.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24. 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人……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A.其文学作品共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承待加强 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20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l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42% 42% (1)根据材料一,13 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7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伟朗西斯 培根说:造纸与印别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 伏尔秦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采用。1891年法国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德国也试行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监察制度也被18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是应该仿效的制度。 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伏尔秦对比欧洲中世纪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称颂孔子对伦理道德的宣扬,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1646~1716)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向往中国的“大一统”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中国,对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 “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 音译作“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报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突迁的动力时,采用了层次论和流动论这两种理论。层次论把人类社会存在按地位或职业分成不同的层次,并考察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从而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状态。流动论是分析人群在不同层次之间的易位过程及其原因和影响。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运用中外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例证该史学研究成果。(说明:可以就其中一种理论成果进行例证分析,也可以同时例证材料中的两种史学理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D B C B B C D C A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B B A D C C C B A C 二.非选择题 25. (1)亚洲;(1分)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等获得丰厚利润。(3分)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1分)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任答 2点 4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任答 2点 4分) (3)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1分)原因: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任答3点6分) 26. (1)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2分)中国的科举制度、监察制度被欧洲效仿;(2分)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使欧洲思想家向往宗教宽容和国家统一。(2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4分) (3)“中学西传”原因:中国古代文明(科技文化)具有世界领先地位;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积极吸取东方优秀文明成果。(4分) “西学东渐”原因:16 世纪以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到19 世纪上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中国落后于西方;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寻求救国救民道路。(4分) 27. 示例一:选择流动论。 例证:科举制是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其重视考生的知识和才干,容许平民子弟参加。通过科举考试,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获得了参政机会,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社会阶层间人员的流动,也扩大了统治基础。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在科举考试中成功,他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出身),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阶层。 示例二:选择层次论和流动论。 例证: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内部按地位可分为贵族和平民阶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层次中分化出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迫切希望争取参政权,他们联合下层平民同贵族进行斗争,由此促发梭伦改革。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相比于贵族血缘世袭来说,在财产等级制下,社会各阶层是可以流动的,阶层易位依据财产多寡而实现,因此动摇了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示例”仅作为评分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依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