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秋辽宁省抚顺市高一(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武王灭商后,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庞大的殷族遗民,周公向他建议“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武王于是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王室子弟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B. 让商代贵族维持自己的统治 C. 分封前代贵族巩固西周政权 D. 完全继承商代土地耕作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封前代贵族,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庞大的殷族遗民”说明此时强调的分封的对象是殷商后裔,并非探讨分封的主体的问题,故A项错误;分封的商代贵族,不可以维持自己的统治,此时商代贵族已经失去了统治权,故B项错误;商代的土地耕作制度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C。 2. 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序列安排。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它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儿女子孙住在东西厢房。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这反映出居住具有 A. 祖灵祟拜 B. 等级礼仪 C. 信仰习俗 D. 安全舒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可得出北京四合院强调等级,故B项正确,排除ACD。 3.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家国一体 B. 嫡庶有别 C. 宗族制度 D. 君权至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古代帝王的君权至上,而王位继承又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以致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的现象屡屡发生,D正确;家国一体是指国家与帝室的关系,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嫡庶有别是指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和财产的继承,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B排除;宗族制度是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与材料无关,C排除。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 B. 世袭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宗法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政府组织上奠定的权威性规范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世帝王只能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因此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世袭制度确立于夏朝,故B错误;分封制度确立于商周,且不是权威性规范,故C错误;宗法制度确立于先秦时期,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5.《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 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 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选项ABC不符合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6.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其原因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唐宋时期实行科举制,这种现象得以改变。故答案为C项。秦汉时期尚未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项;魏晋时期出现材料所述现象,但题干所问是这种现象的改变,排除B项;明清时期早已实行科举制,排除D项。 点睛: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导致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官吏的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隋朝废除了这种制度,故题干所问“得以改变”应从隋朝开始。 7.如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皇权的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意思官员上朝经历了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说明了臣下地位越来越低,君主权力越来越大,反映了君权的日益加强,故选D。材料只能说明臣下地位越来越低,无法反映中央对官员管理的加强,排除A;内阁制出现于明朝,图片中的臣下身份并不特指内阁,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员文化素养的提高或者行政机构的分工,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住图片中的“变”与“不变”即可作出判断。 8.伯利克里首先向担任民众(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放每日生活补贴,后加以推广,使五百人议事会成员和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政府官员在执行公务时皆由国家提供膳费;最后发展到公民参加公民大会也可领取津贴。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在财产上实现了公民平等 B. 从制度上维护城邦公民平等 C.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程度 D.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伯利克里首先向担任民众(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放…最后发展到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可见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在制度上拥有了平等地位,B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公民的财产问题,A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法律体系,C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涉及公民个人自由问题,D选项排除。 9.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 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B. 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C. 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D. 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可知,在《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废除了长期以来的株连制度,体现了“一人犯法,一人负责”的原则,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表明近代人权意识在中国影响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权意识,而不是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并没有体现民主的内容,也不能折射新政的民主化方向,排除C项;废除株连制度,并不能体现民主原则,排除D项。 10.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法律,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主要法律,两者之间存在着传承和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 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 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 从根本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D. 都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罗马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故选D。公民法与万民法存在着传承和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A项说法错误,排除;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法律,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主要法律,故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层的意志,从根本上保障平民利益的说法错误,排除C。 11.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控实权 C. 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 宪政制度确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在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规定,没有国王的印章的文件是不合法的,因此,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选D。AB表述错误,C项曲解了题意。 【考点定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 12.美国一政治学家曾说:“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如果给了充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特别重视 A. 总统行政权的强化 B. 两大政党的建设 C. 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如果给了过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可知,美国试图既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又对其权力进行制约。为此,美国通过“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使行政权、司法权与立法权彼此制约。故D项符合题意。总统行政权的强化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排除A;BH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说的是政府权力而非社会秩序,排除C。故选D。 考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13.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 A. 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故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14.某同学在学习“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课题时,制作了某国政治体制示意图,对该国体制表述正确的是 A. 国家元首仅是国家的象征 B. 立法权与行政权独立平等 C. 帝国国会所起的作用很小 D.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任命首相,首相对皇帝负责,以及皇帝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都体现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实权,故A错误;德意志的立法权受皇帝干涉,故B错误;德意志的议会权力很小,故C正确;德意志的首相由皇帝任命,故D项错误。故选C。 15.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 协定关税 B. 勒索大量赔款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割占香港岛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从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它有利于英国压迫中国降低税率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A;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反而因导致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而不利于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若关税不降低,列强依然难以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割占香港岛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16.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拜谒了当地的孔庙,这让高呼‘打倒孔妖’的天国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拜上帝教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洪、杨已转化为地主阶级 ②这实际是世俗权力之争的延伸 ③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④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拜上帝教路线之争”实质上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说明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②④正确;定都天京前,洪、杨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①、③错误。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7.“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A. 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 B. 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C. 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D.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的信息说明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故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反抗•近代化的探索。 18.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人们认为“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种思想关键的转变根源在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选项A 正确;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持导致的结果是袁世凯复辟,因此选项B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会壮大资产阶级力量,但是并未促成社会观念的巨大转变,选项C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 19.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角度来审视1919年的“五四”,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A. 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B. 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精神动力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A、B、C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含义。故本题选D。 20.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在德国重新畅销。《共产党宣言》再次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 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 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 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因此《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故C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上,制度不发生变化,矛盾则无法解决,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未建立,故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之说无从谈起,排除B;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而这次革命并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排除D。 21.马克思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这次革命” A.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B.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开创了从城市到农村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D.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评论历史事件是巴黎公社,而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选A。BC是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这次革命发生时,马克思已经去世,无法对其进行评论,故排除;D是中国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与BC同理,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知识,解题的最佳方式是用排除法,解题的关键是先根据材料“马克思评价某事件时说”判断出隐含的时间线,然后再据此对选项作出排除。 22.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D三项分别发生于二月革命后、十月革命后和七月流血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9月”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损失惨重”“反政府叛乱……进逼彼得格勒”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23.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目标均为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上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且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故①②④均正确,D项符合题意,③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B 【解析】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C两项错误;近代中国第二次历史巨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新中国的成立,题干材料所述观点是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点睛:20世纪中国经历三次历史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5.“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逐鹿我中原”和“刘邓大军威名 传”判断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观察四幅战略形势图,只有C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示意图,本题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26.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得以确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由图表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有党派的、有区域的、有军队的、有团体的、还有特邀的,这说明了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答案选C。从图表不能看出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排除A;从图表也不能得出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排除B;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是于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结束,其职能演变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从图表中不能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所以排除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政党制度 【详解】 2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10月成立中央人民临时政府;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随后成立正式的中央人民政府,并选出第一届国家领导人。从宪政实践的角度,这体现了 A. 新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B. 新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民意 C. 实践过程的程序正义 D. 建立过程的完善合法 【答案】C 【解析】 法治国家是法制健全,并且依法治国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还称不上法治国家,派粗A;材料的主旨是从宪政而非新政权的建立,排除B;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随后成立正式的中央人民政府,并选出第一届国家领导人”,可见 我国宪政体现了程序主义,故选C;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不够完善,排除D。故选C。 28.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B. 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实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 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 【解析】 略 29.“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A. 对 B. 错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故题目中的“‘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表述符合史实,故选A,排除B。 30.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映出 A.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D. 推动了中、欧之间同盟合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B地理区域不对,排除;当今世界多级格局尚未建立,排除C;新时期我国推行不结盟外交,所以排除D。由材料来看,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故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材料解析题 3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树料一中“X”处应补充什么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分为哪两个步骤?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答案】(1)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如答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也给分) 会议:中共七大 (2)步骤:民主主义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如答社会性质或国情也给分) (3)精髓:实事求是 【解析】 (1)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联系所学知识,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得出: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根据“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得出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精髓: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监察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摘自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政府道德法》 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 《文官制度改革法》 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 《监察长法》 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 《阳光下的政府法》 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 ——摘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并指出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 【答案】(1)方式:立法反腐;严惩腐败官吏;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设立专门监察机构。 作用:古代中国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维护君主专制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2)特点: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法律化(或从政道德法制化);改革文官选拔制度;建立独立的廉政监察机构;增加政府透明度(或鼓励全民监督);进行综合性多角度的监督。 共性:都注重立法监督(或健全法制);建立独立的专门监察机构。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检查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可知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立法反腐;严惩腐败官吏;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再次从根本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维护君主专制等。 (2)根据材料二中表格中法律名称可知美国反腐的特点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法律化;从主要内容看改革文官选拔制度;建立独立的廉政监察机构;增加政府透明度(或鼓励全民监督);进行综合性多角度的监督。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不难看出,都注重立法监督(或健全法制);建立独立的专门监察机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