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周练试题(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周练试题(4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4.16)‎ ‎ ‎ ‎ ‎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力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 ‎ A. 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 B. 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 C. 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 D. 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2.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 A. 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 B. 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 C. 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 D. 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 ‎3.马克思在1872年曾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砚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这个纲领”是指《共产党宣言》‎ B. 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时代发展要加以更改 D. 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促使革命原理逐渐完善 ‎4.“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5.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陆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 A. 东汉时期 B. 隋朝时期 C. 唐朝时期 D. 北宋时期 ‎6.在中国古代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中,明清之际被学界冠以“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其积极意义在于 A. 以世卿世禄制解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弊端 B. 以地方分权制约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权力 C. 解决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出现的利益纷争 D. 仿效西方建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 ‎7.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C.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8.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 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9.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 A. 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 B. 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10.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 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 C.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11.李大钊评论近代俄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今以俄人庄严璀灿之血,直接以洗涤俄国政界积年之宿秽者,间接以灌润吾国自由之胚苗”,从而使那些军阀政客、官僚耆旧们明白“专制之不可复活,民权之不可复抑,共和之不可复毁,帝政之不可复兴”。这一评论 A. 认为二月革命有利中国进步 B. 认为十月革命必将影响中国 C. 主张效仿二月革命推翻帝制 D. 高度赞赏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12.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 A.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B. 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C. 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D. 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 ‎13.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 A. 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B.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C.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D. 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 ‎14.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15.《传习录》载:“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材料体现了这位思想家 A. 反对迷信权威 B. 反对封建礼教 C. 抨击君主专制 D. 提倡经世致用 ‎16.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写实风俗画《货郎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 A. 画面反映南宋商业的凋敝 B. 商业发展影响宫廷画家创作 C. 风俗画只在宋朝民间流行 D. 画风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 ‎17.“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材料反映的是 A. 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 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 C. 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 D. 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18.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 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 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 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19.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面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著旧业。”材料说明此时 A. 佃户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B. 农民雇主队伍具有不稳定性 C. 客户人身依附性相当严重 D. 政府对农民择业的严格限制 ‎20.读下表,据此可知 下表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 项目 数量(钱)‎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支出 赋 田租(上交实物)‎ ‎283‎ 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 人头税(上交货币)‎ ‎406‎ 役 徭役与兵役 ‎2200‎ 部分兵役,农民亲身应役,‎ 其他以货币代役 开支 食 ‎4918‎ 以战国时期的数据为参考 衣 ‎2732‎ 祭祀等 ‎300‎ ‎ ‎ ‎ ‎ A. 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 B. 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 C. 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 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 ‎ ‎ ‎ 二、综合题 ‎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中学时期,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16岁的本茨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1872年,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材料,不久便因行业不景气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本茨决定研制发动机以摆脱困境,最终发明了二冲程内燃机。1885年制成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886年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并在1888年的慕尼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890年,奔驰发动机厂改组为奔驰汽车厂,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893年他又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1895年开发出外形更小、价格相对亲民的“维洛”牌四轮汽车,并批量生产。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 ‎——摘编自《奔驰车之父》‎ ‎(1)根据材料,概括卡尔·本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利社会因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患脑溢血突然病逝,杜鲁门继任总统后,于4月20日和23日连续召开会议,决定对苏采取“强硬”政策。4月23日,杜鲁门接见前来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的莫洛托夫时,一再指责苏联违背雅尔塔协定,要求改组波兰政府,并威胁说,不这样做将严重动摇美苏合作的决心。苏联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美国打起贯彻“被解放的欧洲宣言”的旗号,坚持要求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8月18日,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声明,公然恫吓说,若不容纳“一切重要的民主分子”参加政府,美国将不承认保加利亚政府,也不与它缔结和约。‎ ‎——摘编自《美苏冷战对峙与两极世界的形成》‎ 材料二 ‎1969—1985年前后的近20年时间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着。‎ ‎——摘编自黄安年《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美苏关系的新动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大国演变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材料中“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可以判断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①贵族观点表示出对旧制度的留恋,希望恢复,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②‎ 平民观点反对宗法血缘关系,体现了墨家“尚贤”的思想;③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放弃宗法,体现了法家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④厌弃一切制度,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体现了道家超越世俗人际关系,追求个人内心平静的价值取向,故对应正确的是C. 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 ‎2.C ‎【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是“真实想法”。根据材料文字“广言路以求直言”“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以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都不是朱元璋的真实想法,均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3.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A正确;B项与“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相符合;由“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砚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可以看出这个纲领过时定要逐渐完善,D正确;C项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的,只需修改部分部分。‎ ‎4.C ‎【解析】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 ‎5.C ‎【解析】唐朝时期在政府的鼓励下,海路陆路两种贸易都走向繁荣。故答案为C项。两汉时期,以陆路贸易为主,海路贸易为辅,排除A项;隋朝时也未达到同时繁荣,排除B项;两宋时,因少数民族政权控制,陆路交通被切断,只留有东南沿海的海路交通,排除D项。‎ ‎6.B ‎【解析】“封建”在我国上古时代原指分封制度,即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王把爵位、土地、人民分赐宗亲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诸侯邦国,这在西周时比较典型。“封建”可谓是与专制集权背道而驰的具有地方分权性质的政治制度,故答案选B。A是选官制度,题干没有体现;题干主要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C;西方的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前提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中国古代的地方分权性质有根本的区别,排除D。‎ ‎7.B ‎【解析】“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反映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说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美国缓和了同社会主义中国的关系,反映出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故B正确;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A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C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D。‎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于是中美关系趋向缓和,材料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正确解答本题,还必须明确“中国崛起”、中国促进“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 ‎8.D ‎【解析】罗马法公正对特定自然资源的自由利用,而不是保护或限制,故A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 排除D;材料表明共用物由全人类共同享用,任何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但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私有财产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故D正确。‎ ‎9.A ‎【解析】“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随着社经济的发展,服饰、生活方面体现的社会等级差别缩小,A正确;明朝是封建社会,国人社会地位不可能趋于平等,排除B;材料无法看出对农业和商业的政策发生改变,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排除D。‎ ‎10.C ‎【解析】“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与题干中时间信息不合,故A项排除;“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措施,与题意不合,故B、C项排除;据材料中“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等信息可得出是运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据此可判断出应该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改革,运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其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故C项正确。‎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的准确识记,紧扣题干中市场调节可以判断出应该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然后对备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1.A ‎【解析】从材料中“专制之不可复活,民权之不可复抑,共和之不可复毁,帝政之不可复兴”可以看出李大钊评论的是有关推翻君主专制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推翻君主专制是二月革命,所以排除B、D选项,B、D选项是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推翻君主专制。此时的中国帝制已经被推翻,所以C选项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 ‎12.B ‎【解析】首先我们先看材料中涉及的地点:瑞金、古城、会昌。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根据地,所以“残匪”指的就是红军。再根据“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可以看出这指的是红军被迫长征的史实,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战略状况不对,此时是国民党处于优势地位,所以不是解放战争中后期;C选项错误,本题与日本无关;D选项错误,此题没有涉及到北伐战争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要找出题目的突破口,本题的突破口有两处:一处是材料中提到的地点“瑞金、古城、会昌”,这是判断历史时期和主要对象的主要根据;另一处是战略情况,可以看出“残匪”处于不利局面,且被迫转移,由此可以确定历史事件。‎ ‎13.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鄙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行仁政无以异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陈独秀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故选D选项。A选项材料中没有传达出来;B选项与材料含义不符,真正阻碍的是民众的思想;C选项不是材料的含义。‎ 点睛: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热点之一。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14.D ‎【解析】由材料中“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 说明在市场中中国没有自主权,决定权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手中,这就说明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受到了西方世界的主导,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商品价格,而不是关税问题;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材料没有反映。‎ 点睛:从材料中“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我们主要得出的是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中国在近代这段时期内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是中国在这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是不具备话语权的,处于劣势地位。明确这两点本题答案自然而出。‎ ‎15.A ‎【解析】从材料来看,《传习录》这段话表达的含义是判断真理的标准是是否合乎本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所以他表达的关键是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因此体现出反对封建迷信的态度,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思想无关。‎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传习录》入手,如果课外知识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得知《传习录》是王守仁的作品,所以这段话是王守仁所说,也就是体现的是他的心学思想。以此为基础有助于我们对选项内容的判断。‎ ‎16.B ‎【解析】从挑担商贩的绘画题材可知当时商业活跃,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画作是宫廷画家所画,故C选项错误;李嵩为宫廷画家,该画又为风俗画,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的风俗画是写实风格,故D选项错误。‎ ‎17.D ‎【解析】从材料中“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说明当时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反应出这一点;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C选项错误,科举制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 ‎18.A ‎【解析】据材料中“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等信息可得出国家允许人口流动,说明国家放松了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故A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因为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与两税法无必然联系,故B项排除;两税法只征收地税和户税,使税制得以简化,而不是更加繁复,故C项排除;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的情况下推行的税法,因而并不能巩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故D项排除。‎ ‎1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材料没有对佃户的地位与之前进行比较,得不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结论,故A选项错误;B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可以得出客户对主户的人身依附性仍然相当严重,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主客关系,而不是所有农民,故D选项错误。‎ ‎20.D ‎【解析】其中官府开支所较家庭开支占比例较小,故A项错误;西汉的生产力获得提高,但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B项错误;农业商品化是指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是主要特点,受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且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整个表格分支出与收入两部分,收入:8500(钱),在支出中:供给官府(赋役两部分)2889(钱),开支部分:7950(钱),总的开支:10839(钱),支出多余收入,故D项正确。‎ 点睛:历史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这类选择题主要是公式、统计图,包括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图、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命题较多。‎ ‎21.‎ ‎(1)特点:依靠自主创业,坚持不懈地努力;注重技术创新与发明;既注重维护品牌形象,又注意产品结构调整;注重市场,关注利润。‎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科技创新;德国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社会稳定;政府鼓励政策;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消费迅猛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得出。第(2)问,“社会因素”结合时代背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统一、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消费等角度回答。‎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近代史人物·卡尔·本茨 ‎22.(1)新动向:双方由战时盟友演变为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欧洲的争夺加剧。‎ 原因: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及在世界影响增大;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美国希望称霸世界。‎ ‎(2)规律:大国实力对比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 论证:二战后,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其他力量中心起着支配作用,形成了美苏两极国际关系格局,尽管双方争霸态势常有演变,但这一根本格局没有改变。同时,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及苏联改革逐渐步入死胡同,多极化的趋势在逐步形成。‎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决定对苏采取‘强硬’政策”“坚持要求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受到苏联阻碍或者从冷战起因来概括作答。‎ ‎(2)本问属于小论文撰写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观点依据材料中“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着”来总结;论证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具体过程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角度回答。‎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表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