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五 第17讲 美苏争锋学案
第17讲 美苏争锋 1.历史背景 (1)雅尔塔体制形成: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 (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呼吁遏制苏联。 (2)政治上 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 ①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②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上 ①美国: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1955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 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核心论点:二战后,美苏关系因社会制度的差异由同盟走向对抗。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1)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3)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概念阐释】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精微点拨】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 (1)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图解历史】 1.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信息提取: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全方位的,以“冷战”方式为主,辅以“热战”。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2.“冷战”的影响 信息提取: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充满了政治对峙和军事对抗,但因美苏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材补遗】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争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教材重点叙述了美苏在欧洲的争夺,也涉及亚洲的部分活动,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夺开始具有全球意义,在亚洲、阿拉伯地区、拉丁美洲都有美苏争夺的影子。 (2)美苏的争夺手段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科技、文艺、宗教等,其目的是展示自己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丑化对方的形象,最终击败对手,美苏争霸在当时已经渗透到世界的角角落落。 (3)美苏的争夺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苏联代表着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代表着资本主义阵营,两国关系既有争霸的一面,也有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一面。 重点 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两极世界的形成 史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史料二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 史料三 以下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论述了传统的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他们认为“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2)史料二信息“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体制”指资本主义制度;“极权主义政权”指社会主义政权。 (3)史料三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和实质。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概括传统的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兴起的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试答: 【提示】 (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2)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 【历史追问】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总统杜鲁门所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的认识。 试答: 【提示】 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背景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 影响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2.相同点 (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两大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1.积极影响 (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 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 (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战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3)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9·高考全国卷Ⅲ·T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命题点:冷战政策的影响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解析:选B。“1947~1948年”美国拒绝向被指控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此时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冷战兴起,故B项正确。 2.(2017·高考全国卷Ⅰ·T34)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命题点:美苏“冷战”的影响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D。结合材料可知,苏联的经济建设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D项正确。A项错在“苏俄”,排除;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项错误,排除;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3.(2016·高考全国卷Ⅱ·T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命题点:冷战的影响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选D。由题干材料可知,该演唱家巡演的主要区域是非洲而不是美国国内,排除A项;B项,巡演与展示经济实力关系不大,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正确,两极对峙时期,亚非拉地区作为中间地带是美苏两国争夺的对象,美国政府资助黑人演唱家巡演是为了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增强亚非拉地区人民对美国的认同感,以应对苏联在中间地带与美国的争夺。 4.(2016·高考全国卷Ⅰ·T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命题点:“冷战”的特点及影响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可知,这有利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故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美国的政策与欧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没有联系,排除B项。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冷战,排除D项。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冷战的背景)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 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 解析:选D。材料中美国由与苏联合作转为遏制共产主义,这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故D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A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建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意识形态是影响外交政策走向的因素之一,其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 2.(命题点: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1947年4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美国欲“肩负起领导责任”的真实意图是( ) A.夺取世界霸主地位 B.控制操纵联合国 C.复兴欧洲战后经济 D.主导西方阵营 解析:选A。据材料“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真实意图是夺取世界霸权,故A项正确。 3.(命题点:马歇尔计划的影响)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强调“这是欧洲人的事,主动必须来自欧洲”,“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 ) A.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B.促进欧洲经济恢复 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 D.利用西欧抵抗苏联 解析:选C。根据材料“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推动欧洲联合发展,故C项正确。 4.(命题点: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击)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据此可知,“莫洛托夫计划”的出台( ) 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析:选C。由“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可见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莫洛托夫计划”对东欧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莫洛托夫计划”是针对马歇尔计划而出台的,与经济区域化的潮流无关,排除B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排除D项。 5.(命题点:冷战的影响)下面是创作于1949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该漫画较为正确地预见了( ) A.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B.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 C.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 D.两极格局下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 解析:选D。通过漫画中所提供的三个时间点,即1945年、1955年、1965年,联系二战后美苏两个国家进行“冷战”的史实可知,该漫画正确地预见了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法德在20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和解,不会出现漫画中1965年的现象,排除A项;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这两国民众在1945年之前是一国之民,关系密切,1945年之后才逐渐分离,这与美苏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图示下面的标注字是德语,1955年的右侧人物头戴苏联标志的帽子,对应着民主德国加入华沙条约组织,朝韩对立显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6.(命题点:冷战的影响)《二战后美苏(联)核武器数量估计》。据此可知( ) A.核武器的出现加剧了对抗 B.美苏(联)核武器水平存在差距 C.核恐怖平衡维系世界和平 D.美苏(联)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 解析:选D。根据美苏(联)核武器的数量和时间信息可知,美苏关系由紧张对峙到两极格局解体后走向缓和,故选D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桂林二模)右侧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 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 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解析:选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 2.(2020·蚌埠质检)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 ) A.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 B.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 C.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 D.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 解析:选C。根据材料“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可知,哈里曼认为美国不必对苏联采取战争手段或者强硬政策,适度的遏制即可达到目的,故选C项。 3.(2020·北京西城区一模)右侧漫画《来吧,山姆!又该看我们的了!》出自1947年的英国杂志。该漫画反映出(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稳定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B.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复兴西欧维护美国利益 C.欧美国家加强合作成立北约组织以保护自身安全 D.西欧各国通过创建福利国家制度来解决战后困境 解析:选B。据文字及图片信息“1947年”“西欧国家”“自救”“美国援助”可知,此漫画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借助复兴欧洲维护美国利益,故选B项。 4.(2020·宿迁期末考试)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交给国会的咨文中说:“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近来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极权政制。……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 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说明美国( )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 B.以帮助盟友为义务 C.以称霸世界为目的 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 解析:选C。“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 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表明美国想称霸全球,故选C项。 5.(2020·济宁期末)杜鲁门宣称,美国应首先在欧洲“肩负起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联特殊招牌的‘极权主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他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材料反映出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 B.是导致德国分裂的根源 C.使欧洲建立起平等伙伴关系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解析:选A。根据材料“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他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可知,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故选A项。 6.(2020·桂林、贺州、崇左一模)美国之音是美国重要的对外广播媒体,其所传达的讯息与美国当时盛行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下表为美国之音对部分国家广播节目时间的变化。据此可知美国( ) 年份 小时/日 语言 1984 1991 1997 2010 亚美尼亚语 1.25 1.25 0 0 俄语 61 42 9 0 乌克兰语 4 4 2 0 缅甸语 1 2 2 8.5 汉语 11 24 25 44 韩语 1.5 1.5 1.5 14 A.试图以文化传播干涉国际事务 B.对外宣传重心受国际格局影响 C.放弃了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 D.在后冷战时期宣传能力的减弱 解析:选B。由材料“所传达的讯息与美国当时盛行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及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知,从1984年到2010年,美国对外宣传的重心受到国际格局的影响,由偏重欧洲转向偏重亚洲,故选B项。 7.(2020·甘青宁一模)右图是1953年美国某刊物刊登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美苏争霸的态势进一步加强 B.美国的冷战言论受到抨击 C.苏联对美国已放弃军事对抗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选B。漫画表明自由世界(美国)以防御为名挑起对苏联的冷战,而苏联对美国采取“和平攻势”,这从侧面表达了对美国冷战言论的不满,故选B项。 8.(2020·福州质检)图一、图二是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分别描绘了“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这两幅漫画表明( ) A.战略猜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 B.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中国 C.媒体舆论体现双方国家利益 D.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 解析:选A。“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均把第三方国家视为敌人的同盟,显得疑心重重,故选A项;两幅漫画均未单独指出中国与西欧的特殊性,排除B项;这两幅漫画意在讽刺美苏双方的战略猜忌,没有涉及媒体的国家立场,排除C项;材料中的漫画表达了对两个大国妖魔化对手的讽刺,排除D项。 9.(2020·吉林三模)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解析:选C。“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故选C项;“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 不能说明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能说明和平成为可能,不能说明修昔底德陷阱完全丧失作用,排除B项;“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是一种现状,不能证明战争永远不会发生。排除D项。 10.(2020·南京二模)1953年8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由于苏联掌握氢弹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战争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方法,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苏联掌握氢弹( ) A.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B.客观上有利于避免战争发生 C.让美苏竞赛形成均势 D.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 解析:选B。“由于苏联掌握氢弹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战争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方法,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表明苏联掌握氢弹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有利于避免战争的发生,故选B项。 11.(2020·株洲二模)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在次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美国发起抵制运动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缺席;苏联在1984年如法炮制,也率领19国缺席了洛杉矶奥运会。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影响国际间合作 B.这一时期的苏联处于守势 C.世界多极化趋势遭受压制 D.美苏态度决定国际性事务 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美国1980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后,苏联也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如法炮制,这体现了美苏两极对峙影响国际间合作,故选A项。 12.(2020·日照检测)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指着CED(将欧洲防务纳入北约领导的协议)对代表法国的玛丽安说:“要么你就买这个玩具,要么你就什么都没有。”这幅漫画( ) A.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 B.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表现了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意图 D.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解析:选A。漫画说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要求法国接受美国的领导,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欧走向联合,没有体现出欧洲一体化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而非争夺北约领导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 无法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济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奉行“大陆政策”,追求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被英国视为抑制俄法的力量。德皇深知,在成为霸权国前英国随时可以给德国以沉重打击,因此要求尽量维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当时的欧洲大国频繁结盟与反结盟,错综复杂的条约与联盟关系造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到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落在美德之后。对英国而言,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德国成为其头号对手,英德之前的良好关系走到了尽头。 ——据张新颖《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转化 ——以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为例》 材料二 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到1987年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 ——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德两国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保持“漫长的和平”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1)特点:从和平共处到战争对抗。和平共处的原因:英德间存在共同利益(若仅从英德各自具体情况作答则不可);欧洲大国间错综复杂外交条约关系的推动。战争对抗的原因:英德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国力增强,英德战略目标根本冲突);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 (2)原因: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或以国际协议互相制约);美苏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 (3)认识:大国关系关乎人类命运,大国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应全面考虑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建立广泛互信机制,加强沟通协调,避免战争实现合作共赢应是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4.(2020·凌源抽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 美国 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5年至1955年) 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1945年9月至1960年) 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5年至1964年) 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战略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 续 表 苏联 美国 勃列日涅夫对美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 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 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年至1991年) 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美苏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把这些对外政策放到具体历史背景中去考虑,找出其中内在关联性,概括出观点论题进行论证。从材料整体方面去把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本出发点。而从另一方面,美苏两大国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受到自身国家实力变化的影响,如勃列日涅夫对美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而几乎同一时期尼克松政府进入“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所以国家实力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 答案:论题:美苏在激烈的争霸进程中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及时调整外交政策。 阐述:二战结束后,虽然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国的关系呈现为四十多年的冷战状态,但两相对比可以发现,苏联与美国对彼此的政策在每个阶段的大体基调是一致的,或者合纵连横,或者以强对强,一国的政策取向往往影响着另一国的政策选择。然而美苏两国在激烈的对抗中通常考虑到各自国家的利益及核武器的相互制衡,及时调整对外政策。总体来说,美苏之间政策互动的总体特征是美攻苏守;在决定美苏关系的基本状态方面,美国始终占据相对强势和主导的地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