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

山东省德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中期以后,很多诸侯国的权力逐渐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国君形同傀儡。一些卿大夫的家臣也趁机干预国家事务,权势甚至超出主人。这反映出 A.传统统治秩序趋于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破坏 C.君主专制制度曲折发展 D.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2.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中发现了《田律》《厩苑律》《仓律》等十余种经济方面的法律,证实了《史记》所载“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3.汉初察举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这一制度的实施 A.有助于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B.推动了贵族政治彻底终结 C.使得地方政府完全控制了用人权 D.保证了官员队伍廉洁高效 ‎4.宋代皇子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然后经由国公、郡王等级别升至亲王。亲王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宋代这样做的目的是 A.精简官僚队伍 B.防范宗室成员干政 C.制衡宰相权力 D.限制地方势力发展 ‎5.明代在地方普遍设立申明亭,书写境内百姓过失以示惩戒;设置族善亭,书写善人善事以示表彰。各地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称为老人。毁坏亭舍、涂抹榜文者,予以严惩。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 A.注重教化 B.形成自治机制 C.宽严相济 D.依靠地方士绅 ‎6.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该看法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夸大了文化观念的影响 C.说明了英国侵略的真正目的 D.强调了中英冲突的偶然因素 ‎7.《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施土地平均使用制,实行圣库制度,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这些规定 A.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B.推动了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C.顺应了近代化发展要求 D.体现了中国古代大同思想 ‎8.19世纪60年代以前,藩属朝贡、与西方国家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管理与西方各国有关的外交、通商等事务。总理衙门的设置 A.标志着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受到了朝野上下广泛的支持 C.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有所转变 D.维护了近代中国的主权完整 ‎9.下表是1898年1~5月中国社会各界的若干变法方案及措施。据此判断当时 ‎1月 兵部尚书荣禄请参酌中外兵制设立武备特科 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局革旧图新以存国柞折》‎ 严复《拟上皇帝书》‎ ‎2月 清政府官员伍廷芳《奏请变通成法折》‎ 黄思永奏请发行昭信股票 ‎3月 御史陈其璋奏请统筹全局向英国借款 刚毅奏请裁冗员薪水各局杂支整顿保甲等 ‎5月 张謇《农工商标本急策》‎ A.变法呼声高涨 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共识 C.改革措施密集推行 D.维新派放弃政治变革要求 ‎10.义和团采用刀枪不入的理念和简单易行的降神附体仪式,借以吸引民众以推动其广泛传播。这说明义和团 A.盲目排斥近代科技 B.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C.忽视政权组织建设 D.没有形成统一领导 ‎11.“善后谈判还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确实关涉中国主权和尊严,但从各国公使刚刚结束被围困的经验说,他们的目的就是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该“谈判”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1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该内容 A.有利于发动工农参加国民革命 B.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 C.说明国民党成为无产阶级政党 D.反映了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 ‎14.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15.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亲眼目睹了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一幕后,得出结论:“国民党回不来了。”这反映出 A.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B.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D.中共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16.右图是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表现了一位老婆婆在拿到选民证时的情形。通过该作品可以看出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C.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D.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17.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外交 A.缺乏实际经验 B.拒绝与西方国家打交道 C.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屈从于苏联压力 ‎1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政策保障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19.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投票将任何认为对于本邦有危险的人物放逐,对有阴谋的嫌疑分子可不受法律审判而立予处置。执政者因此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有越轨行动。可见该制度 A.提高了公民大会权力 B.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 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约束了政治人物行为 ‎20.罗马法规定下列情形会被提起“侵辱之诉”:谎称贿赂了裁判官,能影响其判决;在对方已经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仍声称其对自己负有债务;以文艺作品的方式侵辱他人等。这表明罗马法 A.严禁贿赂公职人员 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注重保护人格权利 D.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21.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金;议员在议会中的发言、争论或提出议案不应受到法院或议会外任何地方的审讯。其作用是 A.创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B.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力 D.提高了内阁的政治地位 ‎22.《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但是到1872年马克思却谈到:“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这一变化说明 A.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B.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尚未诞生 C.无产阶级只能“暴力夺权” D.《共产党宣言》缺乏普遍指导意义 ‎23.1880年,日本明治政府决定将军工、铸币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等大资本家。这反映出明治政府 A.开始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B.放弃了对官办企业的控制 C.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 D.发挥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 ‎24.1917年3月31日,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在彼得堡委员会会议上发言:“我们是否已经成熟到足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了?没有。………….这个时期将会到来,推迟它对我们有利。现在我们的力量还不够。”这说明当时 A.临时政府得到广泛支持 B.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 C.和平夺权意见占据主流 D.布尔什维克内部存在分歧 ‎25.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主持起草与提议各类经济立法,国会的讨论几乎成了形式,很多重要法案在很短时间即被通过,成为法律得以实施。这反映出 A.总统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B.议会的立法权力被侵夺 C.三权分立机制出现内部调整 D.最高法院逐渐被边缘化 ‎26.1941年9月,罗斯福在演讲中说道:“我们就好像预备队…..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作最后的一着。”推动美国“进去作最后的一着”的根本原因是 A.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B.法西斯侵略触犯美国国家利益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苏两国无力抵抗法西斯进攻 ‎27.某一国际会议提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8.1947年11月,杜鲁门在递交国会的咨文中把欧洲复兴计划视为一场“挽救自由的行动”,声称“极权主义正在威胁世界和平以及一切道德的力量,美国应当领导这场抵抗运动,把世界从危机中解救出来”。由此可见欧洲复兴计划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稳定 C.确立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 D.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29.1966年法国正式通知北约组织必须于1967年4月前将北约在法国境内的军事设施撤离法国。1970年法国与苏联缔结了“在出现紧张局势时进行协商”和“两国合作的总原则”两项协定。法国的行动 A.推动了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B.反映了法国外交上的自主倾向 C.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影响 D.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30.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 A.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 B.使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C.反映出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31题25分、32题16分、33题14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全民族”代表自居,他们不但主张个人的自由权利,而且主张民族的独立和权利。法国革命后通过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为武器,从根本上铲除了王朝国家的社会法律基础,莫定了以人权、自由、平等重新构建民族国家的原则。与此同时,一种民族优越感和民族扩张的野心已在革命的法国开始出现。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征服把法兰西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推向了顶峰。即便是19世纪中后期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意大利和德国的民族统一也是以武力征服的形式实现的。这表明民族主义已经与武力结合在一起,预示着欧洲列强在将要到来的帝国主义时期的民族利益纷争中所采取的政策。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殖民狂潮。‎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 ‎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近代民族主义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在近代中国,很难想象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其他推动着中国民众主动参与到一次次让世人震惊的政治行动,也很难相信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其他推动着中国各色政治力量发起一次次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运动。‎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并以五四运动或抗日战争的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5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唐代加强中央人事权,中央各部门和州府中下级官吏考核皆归于吏部考功司,称考课。高级官员则由皇帝亲自或委派专人考核。考课每年一次,评定当年为政优劣,称小考。三年或四年综合任期内政绩进行总体鉴定,称大考。考核时先由官员本人作出自我鉴定,再由本部门或州府长官当众宣读并进行评议,定出初拟考第,然后报考功司审核。在考功司审核时,还有监考使和校考使对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考课标准分为“四善”和“二十七最”。“善”属于德行方面对全体官员的共同要求,分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四项。“最”则是根据不同部门的性质、职责对有关工作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如“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综合善、最定等第,作为官吏升降任免的依据。唐前期上述标准尚能较好执行,后期渐趋于形式,但以后王朝的考核一直受到这套制度的影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考课制度的影响。(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倡成立国际联盟,这是一个包括所有各国在内的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参加者并不牺牲本国的主权,而是在一起举行会议,讨论和解决争执的问题,每个国家都应许诺不诉诸战争。1920年,国际联盟在日内瓦宣告成立,国联盟约规定大会决议需全体一致通过原则,这表明世界在摆脱1914年以前的国际无政府状态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可是,美国从来没有参加过国联,德国在1926年以前,俄国在1934年以前,均未被国联吸收进去。国联能够过问和迅速办理的,只是几个大国乐于许诺它去做的那些事情。‎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历史进步性。(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存在的问题。(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