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关于梭伦进行社会等级制度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 B. 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 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 D. 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 A. 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 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3.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 A. 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 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 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 ‎4.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 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5.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改革的条件,包括①‎ 国君权力较集中 ②国内旧势力较弱 ③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 ④民风质朴而尚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 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 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8.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9.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 A.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 ‎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 ‎ D.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 ‎10.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大多是 A.鲜卑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地方豪强地主 D.一般平民 ‎11.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历代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 B.汉族化的过程 ‎ C.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D.经济农耕化的过程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13题20分,14题2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执政之初,毅然推行“作封洫”措施,主要内容有:挖掘沟渠,整编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收税赋。‎ 材料二 新法颁布实施后,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公族丰卷首先发难,他借祭祀祖先之名迫使子产准许他去猎取新鲜的野味作祭品,意在挑起事端。子产严词予以拒绝,丰卷怒不可遏,率领家丁攻打子产。在危急的情况下,子产无法自保,逃到晋国避难,幸而子产的挚友——子皮的力挺,发兵打败丰卷,子产得以化险为夷,改革措施不至于夭折。但是,一首《舆人诵》却已流传在郑国民众中间:“只要有谁愿意替我杀死子产,我愿意把衣裳和田地送给他。”‎ ‎——《春秋改革创新、依法治国第一人——子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子产推行“作封洫”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子产改革遭到强烈反对的社会成因。(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的状况是怎样的?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10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C 6.B 7.D 8.D ‎9.A 10.C 11.D 12.C ‎ ‎13回答第(1)问,要紧紧围绕材料一中“土地私有”这一核心信息进行,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说明“作封洫”实行的必要性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回答第(2)问,要从子产改革的措施着手,明确子产改革打击了哪些人的利益,进而明确子产改革遭到反对的原因。‎ ‎(1)必要性: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私田的开垦增多,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君交纳,严重影响了诸侯的赋税收入。影响:事实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2)子产改革触及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子产改革增加了平民的负担,也遭到了平民的反对。‎ ‎14. (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