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3 北魏孝文帝改革(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重难点“精讲”】 一、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积极 影响 (1)以汉化为中心的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权的统治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北魏整个社会面貌呈现出全新的气象,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为日后隋唐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消极 影响 (1)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汉化政策丢掉的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而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2)孝文帝推行的全盘汉化,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孝文帝改革使民族融合形成了高潮。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速度加快,他们的生产方式、文化习俗、政治制度日益封建化;同时,北方游牧民族也把他们的优秀文化成果带到中原,与中原文化融合,成为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北魏孝文帝所推行的新制之间的关系 北魏推行的新制主要有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和租调制等,其中,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赋税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 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总之,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特点和作用 背 景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统一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威胁北魏的统治 (3)执掌实权的冯太后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学经典、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祖孙二人决心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采用先进的封建统治政策 特 点 (1)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被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所吸引,为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而进行的一场社会改革 (2)改革分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的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取代不适应统治的旧制度;后期是孝文帝领导的,主要是加强与汉族地主合作,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 (3)北方各民族间的融合,加快了孝文帝改革的进程;孝文帝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大融合 作 用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快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2)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统治,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五、正确认识古代的民族大融合 1.含义: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 2.作用: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3.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如下 (1)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便利了民族融合。例如秦、汉、唐、元、明、清等朝代。 (2)统治政权的强制推进,加速了民族融合。例如北魏孝文帝的迁都洛阳以及下令鲜卑人学说汉话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3)政权之间的和好作用,推进了民族融合。例如文成公主入藏。 (4)各族人民共同反压迫、抗剥削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5)物质和文化的交流,深化了民族融合,例如农业和手工业的先进工具、经验和技术的交流。 (6)民族杂居并互通婚姻,巩固了民族融合。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不同 1.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文帝改革: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无主荒地。 2.内容不同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不同 商鞅变法: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 孝文帝改革: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图一 胡服俑 图二 孝文帝出行图 图三 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2、史料与史证(2) 史料主题: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史证 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民族融合;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原因: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来的促进作用。 【解题技巧指导】 图片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技巧体验:1. 如图是一幅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北魏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它能说明的问题是( ) 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 B.孝文帝改革促成了北方人民对佛教的向往 C.佛教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答案】A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