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 一、 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他极力排斥当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崇尚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录取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等。这次考试 (  ) A.确立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B.影响了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走向 C.体现了北宋重文的基本国策 D.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的现实 2.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 A.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3.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古代中国山水画( )‎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4.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 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5.孔子认为,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 A.治国的策略     B.对生活的热忱 C.个人的修养    D.为人处世的原则 ‎6.《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诸侯国渴求人才   B.宗法制解体 ‎ ‎ C.小农经济的出现    D.私学的发展 ‎ ‎ ‎7.《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8.《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9.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10.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叫作“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 “天”是指(   )‎ 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理念 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 ‎11.明代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署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人《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 A.带有近代科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12.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 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 ‎13.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14.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15.“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 A.柳公权   B.怀素     C.欧阳询     D.颜真卿 ‎16.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人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特点主要是(    )‎ A.社会动荡下复杂心情的反映 B.商品经济发展重物质的反映 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D.笔墨纸砚技术发展的产物 ‎17.当过商贾、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这说明唐甄(    )‎ A.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 ‎ B.认为商业比农业更重要 C.认识到商业活动的价值 D.提出经济要均衡地发展 ‎18.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继承,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19.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20.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1.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2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B.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23.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 ‎ C.兼相爱交相利    D.事异则备变 ‎24.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看法反映出(    )‎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25.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26.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据此可知,黄宗羲(    )‎ A.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 B.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 C.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 D.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 ‎27.“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28. 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儒用“四句教”概括了他一生学问的精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大儒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9.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30.2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31..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 阶级立场不同 B. 政治主张的分歧 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社会性质的差异 ‎32.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3.“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35.下列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我国古代一些重要文献,其中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36.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学术团体,很多人都是教师和知识分子,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了启蒙民众的作用,不辞辛劳地从一个城邦转到另一个城邦,向民众传授辩论术、修辞学、市政学和人性知识等,从而使这些公民适合于雅典的民主制。这一学派的智者大都( )‎ A.反对追求实利     B.坚持法律之上 C.推崇专家治国     D.忽视道德作用 ‎37.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38. 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 A .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 B . 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 C . 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 ‎ D .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9、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民为本,而“民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     )‎ ‎ A . “政在得民” B . “民贵君轻”‎ ‎ C . “存百姓”的思想 D .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40、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猜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 “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 )‎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通过研究表象,进而探索事物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41. ( 14 分)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 ‎——宋·包拯《包拯集》‎ 材料二  在家训形式上此期(晚清)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搬照抄原文)。 ( 6 分)‎ ‎ ‎ ‎(2)有学者认为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据材料二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 8 分)‎ ‎42、 ( 14 分)人文精神是中西文化中核心思想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核心。( 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及其形成的社会根源。( 10 分)‎ ‎ ‎ ‎43.(12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二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 ‎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此外,你认为元杂剧繁荣还有哪些因素?(8分)‎ 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20: BACBC ADADD ABADB CCDCC ‎21---40: BBBCD BDDCB CCCBA DBBDC ‎41.(14 分)‎ ‎(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 6分)‎ ‎(2)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 内容上革新: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八股取士;重视工商业发展;具有爱国救亡意识或关注世界。(8 分)‎ ‎42.(14 分)‎ ‎(1)古希腊人文精神:核心:对灵魂的塑造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4 分)‎ ‎(2)相同之处:以人为本,关注人类社会,把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 ‎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根源: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10 分)‎ ‎43.( 12 分)‎ ‎(1)交通便捷,市场规模大,数量多;商品种类丰富;市场管理严格。(4分)‎ ‎(2)原因:商业繁荣;南宋故都;文化繁荣,人才汇聚;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 因素: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求。(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