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年高二12月合格性模拟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年高二12月合格性模拟历史试题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6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 确立的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D项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汉中央官制,A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C项不符合题意。‎ ‎2.下图所示的分封形势出现于 A. 商朝 B. 西周 C. 西汉 D. 东汉 ‎【答案】B ‎【解析】‎ 根据“周”“镐京”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形势图,故B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片关键信息“周”“镐京”,根据所学西周的政治分析即可。‎ ‎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2000多年这一时间可以排除隋朝时期大运河与赵州桥。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A项符合题意,排除位于关中地区的郑国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水利的兴修 ‎4.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 A. “天行有常” B. “有教无类” C. “独尊儒术” D. “民贵君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贵君轻”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D项正确;“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A项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张,B项错误;“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对汉武帝提出的建议,C项不符合题意。‎ ‎5.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道家主张无为,故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德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强调严刑峻法;都与“无为而治”无关,故排除ABD三项。‎ ‎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实现民族交融 C. 增加税收 D. 削弱王国势力 ‎【答案】D ‎【解析】‎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恩泽贵族只是手段特点,不是最终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B选项错误;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且推恩令的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C选项错误。‎ 点睛:A项是误选项,没有理解“推恩令”的真正含义。“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分封嫡长子以外的诸王子嗣,解决地方诸王权力及土地过于集中的问题。‎ ‎7.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 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 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 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 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宋代“市”的发展,此时市已经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材料“早间”、“夜市”反映了市已经不受时间限制;“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朝天门、清河坊、官巷”等反映了市已经不受空间限制。故排除ACD,选B。‎ ‎【详解】‎ ‎8.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技术水平高,故C项错误;‎ ‎9.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代后期江南一带去农从事工商的人增多,农、工、商结构有所变化,但结构并未彻底打破,另外士的变化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鸦片战争以后,故B项错误;政府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却出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执行的经济政策,明代政府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 点睛:“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是解题的关键。‎ ‎10.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他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唤,后人将这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C ‎【解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选A。‎ 点睛: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11.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 A. 内阁 B. 军机处 C. 礼部 D. 尚书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处理军务”“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因西北军务需要而产生,发展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B项正确;内阁是因皇帝政务繁忙而产生,故A项错误;礼部,隋唐时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故C项错误;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唐代三省之一,故D项错误。‎ ‎【点睛】“处理军务”“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是解题的关键。‎ ‎12.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即协定关税,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也有很大损害,但不符合“开始破坏”的要求,排除B、C、D项。‎ ‎【点睛】协定关税有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自主协定关税,即通过协议,在自愿对等的基础上相互给予对方以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另一种是片面协定关税,即一国在另一国胁迫下签订协议,片面给予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近代中国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后,即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列强片面规定“值百抽五” (即5%的税率) 的低税率,并且未经外国同意不得自行修改。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不平等的协定关税制度,始告废止。‎ ‎13.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A. 平均分配土地 B. 产品上交国库 C. 奖励技术发明 D. 开设新式学堂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社会农民阶级最关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因此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能吸引农民,换取农民支持的措施即为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愿望和要求,故A正确;产品上交圣库,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故B不正确;CD均不是农民关心的对象,排除。‎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①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60到70年代出现了民族工业。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出现的。因此,在19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经济舞台上存在着3种经济成分。故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5.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解析】‎ 瓦西德说的,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他是八国联军的统帅,意为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因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使西方殖民者想把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阴谋破产了。D正确。故本题选D。‎ ‎1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该事件发生时期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人们追求“民主”,反对“君主制”,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确定将五色旗作为国旗,B项正确;戊戌变法时期刚开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启蒙,没有要求推翻君主制度,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与五色旗等无关,C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的反对外来侵略,当时国民政府的旗帜是青天白日旗,D项错误。‎ ‎17.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外资企业出现 B. 洋务运动兴起 C. 工人运动高涨 D. 实业救国热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为了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倡导抵制外货,爱用国货的现象。AB两项出现的时间与材料内容要求的时间不符合,所以排除这两项;C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原因 ‎18.“……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说的是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工人罢工,故选A。BCD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排除。‎ ‎19.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 农村包围城市 B. 领导工人运动 C. 采取暴力革命 D 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上半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之路,故A项正确。中共一大时期就已经确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方针,不符合题干中“独特道路”,选项B排除;暴力革命在近代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此方式,因此不属于独特道路,选项C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因此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选项D。‎ ‎【点睛】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需要掌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上半叶”,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特点解答即可。‎ ‎20.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A. 1931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39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四川……武汉……”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发生1938年的武汉会战。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武汉会战 ‎21.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确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的最主要的成就是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项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A项错误;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B项错误;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是人大的内容,但不是最主要的成果,C项错误。‎ ‎22.“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并结合所学内容判断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故选B项;ACD项与“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B。‎ ‎23.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 50年代末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C ‎【解析】‎ ‎“三通“指通邮、通航、”,放宽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来;“两制”指一国两制,具体提出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故选C。‎ ‎24.对于1956年—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A. 顺利发展 B. 严重倒退 C. 停滞不前 D. 曲折发展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在1956~1966年十年中是曲折中前进,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十年中出现了严重左倾错误;B 项错误,十年中也有正确探索,取得一定成就;C项错误,十年中我国经济有发展有倒退。‎ ‎25.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分析数据可得出:市场在价格中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看不出计划经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与材料中的时间“1993年底”不符,排除;C项,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只是材料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排除。‎ ‎26.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的背景是 A. 古代雅典出现道德危机 B.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罗马教会严重贪婪腐化 D. 专制王权的日益强大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智者学派重视人作用,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即知识。故A项正确。BCD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故排除。‎ ‎27. 14、15世纪在意大利发生的一场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天主教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的挑战。这场运动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4、15世纪在意大利”“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所以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8.“每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马丁·路德 D. 孟德斯鸠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的主张,故C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也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故选C。‎ ‎29.这场持续了 400 多年的“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经济社会的倒退,同时也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美洲,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贸易”史称 A. 新航路开辟 B. 奴隶贸易 C. 鸦片贸易 D. 圈地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持续了 400 多年”将非洲上亿青壮年掠卖到美洲,造成非洲衰退和促进美洲文化形成发展的罪恶“贸易”,指的是欧洲殖民者进行的“奴隶贸易”,B项正确;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A项错误;19世纪前期对中国等地的鸦片贸易打开了古老东方国家的大门,C项错误;15到19世纪的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农村生产关系,D项错误。‎ ‎30.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这表明他的核心主张是 A. 自由平等 B. 社会契约 C. 民主共和 D. 三权分立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应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契约的理论,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学生可以联系孟德斯鸠思想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这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得出正确答案。‎ ‎31.1689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是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A. 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 B. 限制王权法案实施 C. 国王已经成为虚君 D. 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答案】B ‎【解析】‎ ‎【详解】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限制王权的措施,从此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国王的权力不断下降,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越王权,B正确;1689年之后王权地位开始下降,并不是没有改变,A错误;国王已经成为虚君是1721年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C错误;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是光荣革命之前,D错误。‎ ‎32.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A.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 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 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B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与联邦制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等概念混淆从而错选C选项,复习和考试训练中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3.下表反映的是苏俄(苏联) 1921 年和 1925 年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与这一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A. 计划经济体制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苏联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比1921年有了明显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项正确;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开始建立起来的,A项错误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从1929年才开始的,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的,D项错误。‎ ‎34.下图为 1927~1939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单位:亿美元)其中影响 A 段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事件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经济大危机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罗斯福新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 A 段(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事件是经济大危机,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A项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9月爆发的,C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D项错误。‎ ‎35.“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一一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十月革命 B. 二战爆发 C. 苏联解体 D. 美苏“冷战”‎ ‎【答案】D ‎【解析】‎ 材料实际上讲的是柏林墙的修建,德国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德国分裂的背景为美苏冷战,故D项正确;A项发生于1917年,B项发生于1939年,C项发生于1991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6.图1、图2所示某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说明 A. 北约组织建立 B. 华约组织建立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欧洲联合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组织是欧共体,1967和1993年,从欧共体到欧盟,其成员国数量的增加,说明了欧洲联合加强,D项正确;北约组织是在1949年建立的,其重要的成员国美国和加拿大在图中没有显示,A项错误;华约组织在1991年已经解散,B项错误;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瓦解,C项不符合题意。‎ ‎37.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列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A.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B. 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C. 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D. 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答案】A ‎【解析】‎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是新经济模式,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发展,促使美国经济出现连续十年持续增长,故A项正确;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和推行赤字财政政策都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经济措施,故B和C错误;D是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经济措施,排除。‎ 点睛: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38.下图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B. 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C. 美苏争霸,美国仍然处于上风 D.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并以文字信息强调“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实际上体现了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依然坚持冷战思维,将俄罗斯当作其竞争对手,B项正确;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仅限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苏冷战时期,A项错误;随着苏联解体,美苏争霸已经不复存在,C项错误;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不能理解为世界存在多个力量核心,不是多极化趋势的体现,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题,每题 12 分,共计 24 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9.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示一、二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开创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一所示制度为例,概述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2)官僚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是选官制度。分别指出汉朝和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积极影响。‎ ‎【答案】(1)朝代及制度秦朝的三公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作用: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为代表,这一集体宰相的官僚制度,分化了宰相事权,有利于解决宰相人数少,才干不足的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等。‎ ‎(2)制度:汉代以察举制为主,魏晋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主。特点:进士科是科举制最重要的一科;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士人直接报名,差额选拔等。积极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促进了社会读书风尚的形成,宣扬公正公平的严格选官等。‎ ‎【解析】‎ ‎【详解】(1)制度及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示一、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秦代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和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一所示三省六部制度为例,从分化事权,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等方面,概述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2)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分别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特点:根据材料二中“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 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进士科最重要,用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直接报名,差额选拔等。影响:根据材料二“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于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促进了社会公正公平风气等。‎ ‎40.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 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 17 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瓦特和斯蒂芬孙悄悄告诉人类一个秘密:14 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然而,自 18 世纪中期后,英国的一些城市逐渐失去了原先优美的自然环境,变成煤烟滚滚,烟雾弥漫的另一番景象。蒸汽机的推广使用,使工厂得以汇合集中起来,形成一些巨大黝黑的工业城市。‎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 18 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煤产量的变化及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变化:英国煤产量迅速增加。影响: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近代交通运输发展起来,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3)成就:电气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电讯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创立等。变化:工业革命后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等。‎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图表信息,可知18 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煤产量在迅速增加。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原先优美的自然环境,变成煤烟滚滚,烟雾弥漫的另一番景象。蒸汽机的推广使用,使工厂得以汇合集中起来,形成一些巨大黝黑的工业城市”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和机器制造及普及,使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近代交通运输发展起来,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成就:据材料三中“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电讯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创立等。变化:“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工业革命后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