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黄骅中学 2018-2019 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6 页,第Ⅱ卷 7 至 8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40 共 60 分) 一、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1.5 分) 1.在中国儒家教义中,有一种“人品观”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君者,群也, 人需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此等人乃“君子”。以下思想主张与 此“人品观”最为类似的是( )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 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 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庄子的“齐物”观点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 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5.朱熹之“知”是理性之知,因此主张知先行重;而王阳明之“知”则是本能之“知”,因而 强调知行合一。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 ) A.肯定了道德的知识性 B.强调了“理”的客观性 C.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 D.否定了理学社会价值 6.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 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 ) A.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 C.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 7.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 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 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 A.表明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胜败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8.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 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D.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9.董仲舒首倡的“引经决狱”又名“春秋决狱”就是要求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用儒 家经义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并按照经义的精神解释和使用法律。这一举措( ) A.促进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的统一 B.利于儒家独尊局面形成 C.加剧了古代刑罚的不合理性 D.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0.“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 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 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 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 C.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11.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 板。”这说明( ) 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12.唐朝窦冀在描述某书法家的作品时作诗云:“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 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该书法家是( ) A.怀素 B.柳公权 C.王羲之 D.颜真卿 13.《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 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走 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 两国( ) A.对外开放的程度 B.思想解放的尺度 C.政治改革的力度 D.社会转型的难度 14.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 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 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15.康有为说:“肉刑之制,汉文不能不变为杖笞,隋文不能不变为徙流,此百年之变也。 若夫时有不宜,地有不合,则累朝律例典礼,未有数十年不修改者,此十年之变也。”康有为 言论旨在( ) A.否定中国传统的法律 B.论证修改中国传统刑法的合理性 C.建立国家的法律体系 D.将传统儒家思想与近代法律观念相融合 16.十九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与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 用。二者在宣传自己思想策略上的相同点是( ) A.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B.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C.借助艺术形式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7.伧父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 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 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可见,作者主张( ) A.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C.大力吸收外来文化 D.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18.《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 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 ) 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 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 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 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 19.1906 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 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 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体现其主张是( )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指出:“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 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清斗争还要继续 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救亡图存刻不容缓 D.民族革命的长期性 21.有学者说,三民主义是要实现“使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其针 对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2.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 1905 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 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 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23.1923 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 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 1926 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 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我们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 A.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 C.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 D.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阶级 24.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 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 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5.在 1957 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在我们面前有 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这一论断旨在(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26.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 六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 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 ) A.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我国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C.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D.国家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27.1964 年 10 月 19 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 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以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 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8.1960 年春天,《五朵金花》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担任主演的 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的“银鹰奖”,王家乙同获“最佳导演”的“银鹰奖”,埃及总 统纳塞尔点名请杨丽坤亲自前往埃及领此大奖。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29.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 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 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30.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 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这主要说明伏尔泰( )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31.瑞士学者雅各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 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 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 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 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32.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 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 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A.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B.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C.儒学主张和启蒙运动的精神相似 D.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33.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 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34.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 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 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35.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 16 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 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这表明 ( )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B.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D.“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 36.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 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 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37.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宗教势力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而支持者 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 ①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②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成为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某位在北美的科学家举例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 像只过了 5 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 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个例子所揭示的科学理论( ) A.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B.对启蒙运动、科学家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 C.否定了牛顿绝对时空观,使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D.对人类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 39.1836 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 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 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 A.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B.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 D.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 40.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D.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第Ⅱ卷(共 40 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2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40 分) 41、(18 分)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走何也?曰:无何也!足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 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閣(暗)而政险,则 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惰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巨谨案《春秋》之中, 视前世已行之事,以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致,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 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 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 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 而白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指出荀子政治主张。(6 分)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4 分) (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4 分) 42、材料一.卢梭坚持人民是主权者,政府从属于人民主权。无论 是在国家主权的归属还是主权的行使问题上,他都强调人民是政 治生活的主体。人民主权具有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以及绝对性和至高无上性等四 个基本原则。立法权与行政权是相区分的。立法权是主权的主要表现形式;行政权由立法权 派生而来,政府受托于人民行使行政权,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推翻现有政府的革 命权。……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公意构成了至高无上的秩序和律令,主权就是公意的运 用,人民共同行使主权,即主权在民。他的主权在民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并由此而 得分 阅卷人 绘制了一幅理想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蓝图。 -----摘编自丁冬菊 《卢梭主权在民思想解读》 材料二.梁启超介绍说:“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主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 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太平矣。……权也者,兼事与利言之也。使以一 人能任天下之所当为之事,则即以一人独享天下人所当得之利,君子不以为泰也。……地者 积人而成,国者积权而立,故全权之国强,缺权之国殃,无权之国亡。”他借助天赋人权论, 宣传权利是公有的,人人可以共享,这样国家就可以强盛。否则,全国政权由一人独专是行 不通的,也是极其有害的。中国衰弱的根源就在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 ---- 摘编自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 梭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权思想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梁启超与卢梭 民权思想的主要不同点。(10 分) 附加题 1---5 每题 2 分 6 题 10 分 1.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 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 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 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A.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 2.“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 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 )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 3.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 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据此可知,王阳明( ) 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B.主张知行合一 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D.认为人性本善 4.孪生而又对抗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分别强调了欧洲文化传统的不同方面。受到复兴 异教古代知识、技术和优雅风度鼓舞的人们赞美欧洲历史上的希腊—罗马时代,而那些渴望根 据《圣经》改革宗教的虔诚教徒则从西方文明的犹太—基督教中吸取营养。两个阵营存在着 一场复杂的交叉演出。这里的“交叉演出”指的是( ) A.试图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都尝试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借助世俗权力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封建意识形态和观念 5.“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 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这 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 动。”下列时代特征与此描述吻合的是( ) A.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开始萌发 B.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C.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起步 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广泛确立 6.“新文化运动之所主张,实专取一家之邪说,余西洋之文化,未取其涯略,未取其精髓, 万不足代表西洋文化全体之真相”“现在时髦之西方文化,均取一偏,失其大体”“今欲造成 中国之新文化,自当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而熔铸之,贯通之”。“吾国古今之学术、德教、 文艺、典章,皆当研究之,保存之,昌明之,发挥而光大之。” --------整理自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考》 解读材料,提取其中的一种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10 分) 黄骅中学 2018-2019 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1—5BADDC 6-10BDDBD 11-15DADCB 16-20DDCDD 21-25BACCC 26-30CCADD 31-35CACDD 36-40BACCD (1)观点:自然界变化有规律;自然界异常现象不可怕;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与国家兴乱无关; (3 分) 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3 分) (2)主张:天人感应(2 分) 目的: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2 分) (3)因素:符合规律(遵循天理)(2 分) 特点: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2 分) (4)主题:关注自然现象与国家治乱兴亡(2 分) 出发点: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2 分) 答案(1)内容: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和分割;立法权是人民主权的 表现形式;人民与政府是契约关系。(6 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提升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构建了蓝图。(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民权与民利相结合;民权兴衰与国家兴亡相结合;国家权利应人民公有且人人共 享。(6 分)不同点:卢梭民权思想主要强调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主体性,而梁启超民权思想 则强调了民权与国家兴亡的关系。(4 分) 附加题 AACBC 示例一: 观点:新文化运动所宣扬的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2 分) 评述:新文化运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虽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和科 学,但这种宣扬并没有对西方文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而是过分贬抑义中国传统文化和 提高西方文化。所以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宣扬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的评述是正确的。(8 分) 示例二: 观点:改良中国文化应融合中西方的文明。(2 分) 评述:新文化运动在宣扬西方文明的同时,极力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此观点正是因为看到 了新文化运动的缺陷而被提出的;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新文化运动在批判传 统文化时具有过激性,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利于新文化被普遍接受;在近代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改良,而这种改良不是完全移植西方文明,而是应该积极吸收西方文明, 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和发展。(8 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其他观点,只要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