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与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土地私有制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 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3.开皇五年,文帝采纳长孙平建议,劝募当社成员捐助谷物,设置义仓,由当社为首的人负责管理。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为州或县管理,劝募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纳税。这种变化主要反映( ) A.义仓根本上解决了饥民问题 B.客观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C.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 D.隋朝农业发展农民富足 4.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5.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反映了宋代( ) A. 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 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 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 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 6.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7.格罗特《希腊史》指出:“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 A.实现分权制衡 B.背离民主原则 C.存在权力集中 D.具有法制保障 8.《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 A.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9.“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 A.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 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 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 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 10.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 A.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11.法国史学家瑟诺博斯称:“这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经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保王派力主赋予总统一定的权力 B.共和派无奈地接受了君主制 C.各派以对抗的方法开展制宪工作 D.制宪过程中出现制度性妥协 12.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 13.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1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 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5.《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 )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16.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神圣的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王族灭而不起来救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 17.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 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C.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与尊敬 18.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是指( ) A. 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B. 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C.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D. 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19.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20.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协会领导人唐宁指出:“由于罢工是工人所能使用的最后一种武器,代价高昂且对劳资双方利益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只有对罢工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告知失效后,才能将罢工付诸实践。”这一言论( ) A.说明英国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英国工会领导人已成了资本家代言人 C.反映英国工人运动走向理性 D.不利于无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21.俄国学者苏汉诺夫说: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夫旨在 ( ) A.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B.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马克思主义 C.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D.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22.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 A.人大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23.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这充分表明( ) 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C.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 D.两岸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4.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000个,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3000个,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 C.解除了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D.对“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 25.1959年9月,艾森豪威尔在巴黎对戴高乐说,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所以谈不上法国原子弹的威慑价值。戴高乐反驳说,法国只有能够杀死敌人一次的原子弹就够了,到那时敌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无济于事。这表明( ) A. 美国试图维护其一家独大的核武器垄断地位 B.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 C. 法国挑战美国地位以争夺欧洲联合的领导权 D. 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了法国政治地位 26.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重在说明美国( ) A.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B.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 C.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合作 D.单方面制裁带来了深刻教训 27.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 A. 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28.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被喻为“神针”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29.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 A.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 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 30.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 ( )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第I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毛泽东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总纲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葆世界的持久和平。”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7年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1960年 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1964年 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1965年 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80年 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 1991年 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B B A A C A D C D A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D C A B C D B B D B D B 31. (13分) (1)外交政策:“一边倒”。 原因: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一致性。(7分) (2) 重大变化: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影响:使中美两国的战略外交做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契机;导致苏联与西欧国家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欧洲国家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6分) 32. (12分) 趋势一: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 1947年伴随着“杜鲁门主义”提出,世界逐步进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之中。一方面,“全面冷战”愈演愈烈。在欧洲,两大阵营的对抗尤为激烈,出现了德国分裂、三次柏林危机等。在亚洲,美国和苏联的冷战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与一次核战争擦肩而过。1980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体现出美苏之间的“冷战”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连体育赛事也无法幸免。另一方面,局部热战时有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世界长期的动荡不安。 结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体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相互对抗的基本趋势。 趋势二:二战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逐渐进入两极时代。但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旧有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在欧洲,欧洲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亚洲,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繁荣,日本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亚非拉,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之后,又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以上这些新兴力量,对于美国和苏联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和挑战。 结论:二战后,两极格局之下产生了若干新兴力量中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的发展趋势。 33.(15分) (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6分)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