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19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君之周末培优君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第19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君之周末培优君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这反映出 A.毛泽东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 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新中国做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 D.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答案】A ‎2.“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尼龙袜子,反映出中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故①正确;邓稼先把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反映了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故②正确。邓稼先是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于1950年回国的,并且材料也没有“改革开放”的相关信息,所以③不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中国还没有原子弹,④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D。‎ ‎3.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一项重大科技成就,有外国学者评论说:此项成就结束了某些大国老是拿着大棒对中国进行讹诈的历史。这一项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答案】A ‎【解析】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结束了某些大国老是拿着大棒对中国进行讹诈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科技成就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故A正确;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3年“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不符合“结束了某些大国老是拿着大棒对中国进行讹诈的历史”,排除D。‎ ‎4.“墨子号”量子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跨入太空时代始于 A.将“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B.“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C.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D.中国正式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答案】A ‎5.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 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 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 D.“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国的航天技术”,排除A;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1983年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时间不符合“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排除B、C;2003年“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D正确。‎ ‎6.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两弹一星”对于本国、本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都有较大影响,体现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A项范围只限于我国,故A项错误;B项也只限于中国经济,故B项错误;“两弹一星”成功后,地区及世界仍然有紧张与动荡,故D项错误。故选C。‎ ‎7.“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一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并参与863计划 ‎ B.以毕生经历投入核试验的研究 C.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 D.参与“银河一1”号计算机的研制 ‎【答案】C ‎8.某一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C.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据此可知其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是世界首创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是中国之最,但却不能称得上世界之最,故A项排除;“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都不属于“世界之最”,故B、C项排除,“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中国乃至世界性的温饱问题,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成为了“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故D项正确。‎ ‎9.《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说:“科学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工作,为我国夺得了这项理论科学研究的‘世界冠军’,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为生命起源的唯物辩证学说取得了一项有力的新论据。”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是指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大跃进”期间水稻亩产超过万斤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合作任务 ‎【答案】A ‎10.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于1964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于1970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是在1974年,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新时期的科技成就。故选A。‎ ‎11.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更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经济基础,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优秀科学家的努力只是科技取得成果的一个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只是科技成果取得的外部因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全国人民的支持和科技取得成果无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 ‎①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 ‎③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 ‎④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13.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答案】D ‎【解析】简仪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排除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排除B;“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拉大了我国在科技等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排除C;“嫦娥三号”登上月球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选D。‎ ‎14.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 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 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答案】D ‎15.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 B.促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C.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启发袁隆平成功选育“南优二号”‎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题,30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20世纪六十年代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4分)‎ ‎【答案】(1)影响: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分)‎ ‎(2)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分)‎ ‎(3)原因:国家实力的强大;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航天科技发达。(3分)‎ ‎(4)与经济建设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2分)‎ 与国家地位关系:科技发展有助于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吸引人才,并为科技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2分)‎ ‎(3)主要从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及科技人员的努力等角度来展开。‎ ‎(4)从两个角度思考分析,即从科技与经济、国家地位之间“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作答即可。‎ ‎17.(16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橱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 材料二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获奖?(10分)‎ ‎(2)材料二中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三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6分)‎ ‎【答案】(1)产品特点:主要为传统手工业品和一些近代轻工业品。(2分)‎ 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有所发展。(4分)‎ 看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明成果(或传统文明成果和近代民族工业的进步);但也显示出与近代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差距。(4分)‎ ‎(2)不矛盾。(2分)‎ 由于西方国家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革”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4分)‎ ‎【解析】(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有传统的手工业品又有近代的轻工业品,有传统的手工业品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本来就发达,“有近代的轻工业品”则是因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已经有所发展。既要看到产品获奖的积极之处,更应该看到中国与国外的巨大的差距。‎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