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东营市垦利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东营市垦利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 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 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 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 D. 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故说明孔子提倡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规范民众,B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矛盾,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多管齐下,恩威并施,而是强调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排除C。D项说法错误,孔子反对刑法,主张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 程朱理学的盛行 C.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 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宋朝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这种人性的压制必然导致在生活上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宋代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排除C项;封建阶级社会本身就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排除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3. 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A.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C. 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D. 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战乱频仍、兵荒马乱”“ 自由、最为开放”“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可知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是汉朝,C项是明清时期,D项是隋唐时期。‎ ‎4. 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A. 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 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 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 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教合一是宋代理学产生的一个背景,即三教合一这种思潮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教合一开始出现在魏晋时期而非隋唐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佛教 在中国一直未处于主流地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教不是合归佛而是合归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宋代理学的产生的背景,认识清楚三教合一和宋代理学的产生的关系。‎ ‎5. “中兴陆学,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 朱熹 B. 李贽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兴陆学”可知是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再结合“知”“能”,可知是王阳明发展了心学,故C项正确。朱熹是理学,不是心学,排除A。李贽和黄宗羲都是明清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宋明理学,不可能对理学有高度评价,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抓住材料信息“中兴陆学”“知”“能”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 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下列解决“周文疲弊”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思想是 A. 推行“仁政” B. 兼爱、非攻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是指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以及相应的礼乐制度。儒家主张恢复周礼,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国,推行“仁政”,其目的是维护维护天子权威,这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墨家的“兼爱、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但不符合阶级社会的现实,难以实现,排除B。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消极的处世观和人生观,不利于社会秩序的重建,排除D。法家强调承认现存秩序,维护君主权威,彻底告别封邦建国体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历史展的潮流,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名师点睛】分封制是靠血缘纽带维持的,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逐渐淡薄;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自主权,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经济领域发生变动,各国力图富强,促进了新的阶层崛起,导致礼制开始瓦解。‎ ‎7. 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这句话体现了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 A. 孔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儿,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这主要体现了老子的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主张,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主要是“德治”;B项主要是“兼爱非攻”;C项主要是“法治”,不符合题意。‎ ‎8.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 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便是吾心”‎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民生之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孟子思想,故A错误;“宇宙便是吾心”属于陆九渊思想,故B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思想,故C错误;“工、商皆民生之本”属于黄宗羲思想,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古代重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相关知识,再结合材料或题干的关键信息,即可对号入座,分析选项,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9. ‎ 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不符合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书,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关于地理方面著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医学。‎ ‎10.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 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这是材料的现象,并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民主进步思潮产生在材料中未反映,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兴起,不是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11.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普罗塔哥拉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知识即美德”就是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他说无知是万恶的根源。故C正确;亚里士多德强调怀疑精神,名言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只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并没有强调人知识对人道德的作用,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均不符合题意。‎ ‎12.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 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 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 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要求学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古希腊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滥觞,即起源。所以B正确,可排除。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希腊思想文化的发展,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随之而诞生,譬如苏格拉底等。所以AD可排除。C中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指的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所以,综上本题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学派·人文主义精神 ‎13.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 A. 权力制衡 B. 君主立宪 C. 天赋人权 D. 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知材料的观点认为人民可以选择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的反动统治,这与启蒙运动中的社会契约的思想相似,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应该是民主共和;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社会契约说”早在古希腊智者学派那里就有所论述,但在伊壁鸠鲁那里才第一次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卢梭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发展并完善了该理论。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14. 印象画派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以下关于印象画派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B. 突出理性,忽视画家主观感受 C. 借鉴了光学等自然科学成果 D. 画面构图严谨,重视表现细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法兰西第一帝国即拿破仑帝国,1814年拿破仑帝国覆灭,而印象画派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产生于19世纪末,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古典主义画派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细节表现丰富,故B项、D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印象画派专注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幻,故C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绘画(19世纪下半叶出现)‎ ‎1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曾上演过一部名叫《呼吸》的戏剧,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 ‎16.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该观点最有可能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答案】B ‎【解析】材料“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说明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观点,故B项正确;A没有主张政体学习;C主张民主共和;D主张民主科学思想。‎ ‎17.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兴中会章程》:“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B. 《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时局宣言》:“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 D. 《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答案】B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是民族主义方面的内容,它是《兴中会章程》而不是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A项不选;CD两项均不属于民权主义方面的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既属于民权主义方面的内容,又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B项正确。‎ ‎18.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 “夫民者,为君者有之,为臣者助君理之”‎ C. “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 “初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中的“臣事君以忠”、B项中的“为臣者助君理之”、C项中的“臣者,行君之令”表述均体现了“君为臣纲”的思想;D项中“非为君也”体现了对君权的批判。故本题应选D项。‎ ‎19. 刘大白在民国七年的一首诗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其创作背景是( )‎ A.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B. 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 D. 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答案】D ‎【解析】注意民国七年是1918年,刘大白使用的是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所以材料反映的是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材料不涉及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等选项。‎ ‎20.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伟人。这两种评价体现的分别是( )‎ A.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B. 社会史观、整体史观 C.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D. 生态史观、社会史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对孙中山先生功绩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对史观的熟练掌握。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移风易俗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题答案包括社会史观。全球史观,即整体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亚洲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革如中国戊戌变法和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如中国辛亥革命、伊朗革命和土耳其革命;旧式农民起义如中国义和团运动、朝鲜义兵运动。故辛亥革命可以从全球史观来解读,综上选择B。‎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先驱•孙中山 ‎21.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16年之后的十年”,说明题干的限定时间是1916—1926。①是在1917年,②是在1918年,③是在1924年,这三项都是在这10年当中提出来的。故答案为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1927年以后提出来的,不符合时间信息,排除含有④的BC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然后联系所学,从上述历史事件的时间来确定符合题干中时间要求的选项。‎ ‎22.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 A. 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 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 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 D. 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答案】B ‎【解析】根据“覆孔孟,铲伦常”之反对孔孟思想,根据“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可知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材料所说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叛亲蔑伦” “人头畜鸣”表明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故B符合题意,A错误;材料与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改革、固守传统的思想,故排除D。‎ ‎23.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 A. 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 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 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从不同视角打击了宗教特权,解放了思想,故C正确;A和D均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B是文艺复兴的影响。‎ ‎24.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 )‎ A. 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 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大为失望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内容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所以答案选择C项。A项是根本原因,B项是无关项。D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不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 ‎25.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①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④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的提出,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故①项正确。该主张向西方学习的观念,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故②正确。该主张的提出,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③正确。该主张的提出,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思潮,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排除ABC,所以选D。‎ ‎26.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洗礼 B.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 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在于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与题干“深层次原因”不符,排除;CD两项都是外因,不是深层次原因,故排除。‎ 点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27.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③“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谢万民之恨”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19世纪60年代兴起;②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传播;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19世纪末兴起;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潮,兴起于1915年,所以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答案选D项;ABC排序错误。‎ 点睛:本题是排序题,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所学将每一个的时间列举出来,然后进行排序即可。‎ ‎28. 有“文化伟人”、“政治名人”之称的陈独秀,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 ④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政治伟人”的体现;③说法错误,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排除ABC项;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 ‎①④符合题意,选D项。‎ 点睛:首先分析题干,解题界定在陈独秀“文化伟人”这一身份,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排除②③即可。‎ ‎29.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利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此阐述的是 A. .“一国两制”问题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判断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人们对姓“资”还是姓“社”的干扰,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选C项;A项是关于国家的统一问题,题干没有体现;B项是1978年的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D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3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侧重于不同的政治主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侧重于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二者的领域不同,选D是符合题意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家争鸣”‎ ‎31. 阅读右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B.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成就,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内容 ‎32.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 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实施“211工程”计划 C. 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 D. 提出“双百’方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对高端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所以答案选B。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排除A;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排除C;“双百”方针针对的是科学艺术,排除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211工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33. 历史展览是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某校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对公众举办了一次历史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 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请指出展览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及本质区别。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展览二:中外史学著作 ‎《史记》‎ ‎《历史》‎ 作者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记述内容 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展览三:东西方科技 ‎ ‎ ‎ 牛耕 蒸汽机 清朝战船 英国战船 ‎(3)观察以上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有观众认为,上述图片展示中,最先进最核心的枝术是蒸汽机,它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结合所学,请你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该观点为中心为蒸汽机写一段解说词。‎ 展览四 中外名画欣赏 ‎(4)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四中两幅名画,为其中一幅撰写作品简介。(内容必须包括: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时代特征)‎ ‎【答案】(1) 共同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封建专制)。 本质区别:西方(欧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东方(中国)是儒学思想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因素:①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③传统思想文化(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束缚。‎ ‎(2)共同点:以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 原因:社会生产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窄;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 ‎(3)认识: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崛起;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解说词要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改变了工业分布格局,蒸汽机成为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促使工业革命深入展开,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热潮,促使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和近代技术体系的最终确立;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促使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人类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时代象征,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故人们称工业革命时代为“蒸汽时代”。‎ ‎(4)图1:北宋画家张择端,风俗画,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繁荣;图2: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立体画派,采用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手法描绘了法西斯侵略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点、两部史学著作《史记》和《历史》的共同点、近代中国和西方在科技军事方面的差距以及两幅名画《清明上河图》和《格尔尼卡》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和“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共同主张是限制君权。联系所学可知,本质区别表现在西方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东方是儒学思想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社会背景中的有关内容来回答。‎ ‎(2)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和“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概括归纳得出。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如生产水平低、交往范围狭窄、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以及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等方面来回答。‎ ‎(3)从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中获得的认识,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崛起,以及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关于蒸汽机的解说词应当联系所学,从蒸汽机的作用、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4)两幅名画分别为《清明上河图》和《格尔尼卡》。可以选择其中一幅撰写作品简介,联系所学,从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时代特征等方面来回答。‎ ‎34.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再到新学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杨光先对康熙帝说:)皇上颁行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法有不然哉?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 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矣。……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 ‎——杨光先《不得己》 ‎ 材料二 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痦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 材料三 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 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及一切新政治,新教育,无一 非多事,且无一非谬误,应悉废罢,仍守旧法,以免滥费吾人之财力。万一不安本分, 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則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1916年11月,第二卷第三号 ‎ 材料四 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 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 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 ‎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东西学存在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造成的主要影响。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待西学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4)李大钊所说的“第三新文明”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嬗变的主要因素。‎ ‎【答案】(1)心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排斥西学。 影响:实行“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 ‎ ‎(2)变化:承认西学的先进之处;主张中体西用。 ‎ ‎(3)观点:儒家传统思想与民主共和对立。‎ 目的:否定儒家思想,宣传民主和科学。‎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维护资产阶级运动成果;认为儒家思想不利于民主政治,阻碍西方思想在中国传播。‎ ‎(4)“第三新文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 ‎ 因素:阶级立场;时代背景;对西学的认识程度等。‎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应用尧舜之历,故未尝有是非耳”、“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当时中国人对待西洋历法态度;第二小问结合晚晴对外政策从阻碍社会进步的角度归纳答案。‎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说明对待西学持肯定态度,“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说明作者的主张是“中体西用”。‎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吾人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 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可以说明陈独秀主张“儒家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对立”;第二小问目的结合陈独秀从事新文化运动思想宣传需要角度回答;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组织答案。‎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中关键信息“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并结合李大钊思想传播内容从社会主义思想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归纳国人心态变化因素结合中国人项西方学习历程变化从“阶级立场、时代背景以及对西学的认识程度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康熙时期对待西学态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背景和主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和李大钊思想主张。‎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用学。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向世界学习”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一、‎ ‎1、论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从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 ‎2、阐释:⑴1927年,中共以俄为师,走城市中心逍路,先后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结果失败。‎ ‎(2)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冈山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一步步走向胜利。‎ 示例二、‎ ‎1、论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从斯大林模式到走自己的路9 ‎ ‎2、阐释:(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斯大林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存在严重弊端,己经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幵放的战略决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 ‎3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300麦斗 可以担任除司库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200麦斗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材料三: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2)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特点:财产与政治权利相结合。‎ 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的途径;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 ‎(3)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 “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所有的土地都控制 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归纳。‎ 本问中“措施” 根据所学和表格中的“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较易回答出财产等级制,“作用”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3)第一问问结合材料中“依靠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回答;第二问结合上述材料从公平公正、防止贫富差距大及逐步民主角度回答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